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九十亩地——白池村往事漫忆【麦扬】
 
  

白池村有三千多亩地,大多分布于滹沱河南大堤之南、村庄以西的区域。堤北河套里也有几百亩地,一座果园占去了很大的面积,剩下种庄稼的土地并不多,而且基本上是风沙地,果园四周及田间地头,到处长满了地柳子,一丛一丛的,长得密密麻麻。

白池村人们都知道九十亩地在哪儿,特指当年白池大队第四生产小队的一块良田,大概那也是全村最好的一块地了。它处在白池村与西面的田庄村接壤处,以一条大车道为界,路旁自然生长着几丛地柳子。这里原本是风沙地,尤其是每年春季,日夜风沙弥漫,极其干旱,不适宜种麦子,只能种上一些耐寒的豆科植物。靠天种地,广种薄收,赶上降雨较多的年份,尚能收获一些大豆;倘若天旱少雨,只能收割几堆豆秸,大旱之年甚至导致绝收。

四十年前,白池村的“农业学大寨”运动在薛支书的带领下,搞得如火如荼。秋收过后,地闲人不闲,动员全村的青年男女走向冰天雪地,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另一项重大工程,就是改良土壤。

白池村地处滹沱河套,滹沱河在历史上多次改道,上游冲来的泥沙,逐渐覆盖了原本肥沃的良田,几代人辛勤耕耘培育的良田沃土,就在河水泛滥之后,被泥沙掩盖在了下面,导致白池村三千多亩可耕地,十之八九变成了风沙地。这种地,种一些大豆、花生之类的豆科植物,耐旱,还能生长下去,多多少少还有一些收获,但种麦子却不行了。而在白池村,春季主要以麦子为主产作物,种不了麦子,显然要对农业生产造成很大的不利影响。

怎么办?谁都知道,风沙地下面沉睡着宝贵的红壤土,把它挖出来,不就能种麦子了吗?三九隆冬,趁着“农业学大寨”运动的东风,生产队组织了声势浩大的风沙地改造工程,一百多名青壮年走出村庄,走向冰天雪地,开始进行一项伟大的创举。地冬三尺,坚如磐石,战天斗地,深挖七尺,挥锹舞镐,改良土壤。每个人挖出一个大坑,把冻土层下面沉睡了几百年的红壤土挖出来,堆在坑边,再把白沙土回填进去。小伙子们干劲冲天,个个脱掉了棉衣,你争我抢,比赛工程进度。出生队长和会计抻着皮尺丈量挖出的红壤土,给每个人合计工程量,核算公分。

红旗招展,热火朝天,场面异常壮观。许多女青年也参加了这项伟大的创举,她们是村里的女民兵。

午间小休,人们都不回家,生产队管饭,大饼小米粥。停下手中的活儿,就会感到田野上寒风刺骨。吃饭的时候,小青年们一只手拿一张大饼,另一只手端着一碗小米粥,跳进新挖出的大土坑里,蹲在里面狼吞虎咽,饱餐一顿。放下碗筷,吸上一根烟,继续挖土,一直干到天黑才收工。

白池村战天斗地学大寨的先进事迹传到了公社里,公社副书记王成山急急赶到工地上视察。王书记站在一个大土堆上,手持扩音喇叭,向着正在挥臂挖土的劳动者们发表了充满政治热情的讲话,对白池大队农业学大寨运动取得的伟大成果大声称赞。

大干苦干一个冬天,大功告成,丈量一下,翻挖出来的红壤土正好是九十亩。从此,人们就叫那块地为九十亩地。相沿成俗,九十亩地就成了良田沃土的代名词。此后,在那块地上,种什么长什么,即使不浇水不施肥,也不论旱涝,照样长得旺,产量高,收获大。只是,因为回填的土坑没有夯实,每当给庄稼浇水的时候,就会出现多处塌方,跑水渗水现象很严重,而浇水的社员也常常会陷进土坑里。直待几年之后,大大小小的土坑才得以平复。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白池村在改革的春风中落实了生产责任制,分田到户,生产队的集体土地重新分配到各家各户,按照地亩肥薄状况,每家分到了分散各处的几块庄稼地。不知谁家有福气,分到了九十亩地,心里该是多美呀!偷着乐吧!

上面提到的公社副书记王成山,当年在白池村流传着关于他的两条顺口溜,从中可以窥见此公的风采。

一称:“王成山躺在床上吐唾沫,吐到哪儿是哪儿。”

二称:“要想买砖,先找王成山。”

两者,都可以想见王书记具有一定的权力,唾沫想吐哪儿就吐哪儿,看来是属于享有治外法权的人物。那个年代盖房买砖,没有公社书记的批条,有钱也买不到,王书记具有这种特权,所以他是很有权威与实权的人物。

 

                               201532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想起父亲(一)
乡土散文:纠结的土地
饶阳豆店村有座红旗排水闸
雪冬里躺下的父亲||刘俊鹰
【故土情深】杨国存 | 老家大寨
野上村——桥上村——清善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