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味杂陈新校区【麦 扬】
 

 

日出东南隅,孔雀东南飞,车向东南行。

东南方,注定了是我生命的三驾马车今年前行的方向。其利,其吉,其贞,时在仲秋,岁在东南,人在何方?

白露过后,我已在新校区了。

 

新校区三千多亩地盘,呈锐角三角形,底边在东,角平分线指向西。校门在东,无奈这个三角形的底边并非一条直线,给规划设计师出了一道难题。最终的解决方案是,正门朝东开,门前道路向东南斜插,进门道路与三角形底边的南半段垂直,而进入校园之后的中轴线转变为东西向,不料这样的设计被人戏称为“歪把子”。枪把子总是歪的,但枪管必定是直的。这也许不是最佳的设计方案,但就在这样一个无法变更的既定的地盘上,它也就是最好的选择了。

舞蹈演员不能选择舞台,而在每一座新的舞台上,都将演出新的舞蹈。同样,我们已经别无选择了,只得满心欢喜来到地处市区东南方大约相距25公里的新校园。

校园南侧,一条高速公路与校园西南地界平行,车辆川流不息,这给老校区至新校区之间的交通提供了便利条件。前往新校区的车辆,正是沿着这条高速公路行驶,行至学校东南门附近,驶下高速公路,进入校园。

在高速公路行驶,见不到新校区的任何标记。凭借导航,汽车可以顺利找到新校区的地理位置。我曾在暑假里来过几次,所以凭自己的感觉就能找到它。当汽车行至新校区附近的时候,从车窗中发现道路左侧有一片整齐排列而又茂密的小树林,远望还能见到三四座手机基站高耸的天线塔,这就意味着快到了。

第一批进驻的学生发现了新的标志物。他们说,当汽车驶下高速公路,当发现路边放牧的羊群的时候,新校区就到了。

 

暑假尚未结束,学生还没有归校,我们机关工作人员就提前返回学校上班了。一项十分紧迫而又非常重要的事情,正在等待着我们。搬家,学校大部分单位搬迁新校区。其实,搬迁工作早已从5月份就开始了,那时还举行了简单的搬迁仪式。只是由于新校区的建设工程一再推迟竣工,搬迁工作不得不一次次向后延迟。但总体情况良好,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搬迁计划正在逐步推进。学生放假回家了,但每个人的被褥物品都在离开学校的时候打包,搬家公司的货车陆续运抵新校区学生宿舍。待到学生开学返校,身上只背着一个书包,轻轻松松来到了新校区,入住自己的新校舍。

建设新校区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大工程。在几千亩地的新校园里建设几十座教学楼、宿舍楼及其它各种公共建筑,七十万平方米的工程量,并且要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建成,无疑是一项浩大的建筑工程。好在,赶在新学期开学之前,工程基本完工,只剩下一些收尾的小活了,对学校搬迁工作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搬迁并非易事,它涉及到上万名学生和几千名教职工,需要搬运几十万件物品,这同样是一件复杂的系统工程。出现一些小差错是在所难免的,但不能出现大的问题,更应杜绝发生各类事故。

先是让各个学院成建制搬迁,最后才是机关搬迁。机关按照原计划推迟了一个月,赶在开学之前,终于迁移进驻崭新的行政大楼。

我所在的部门是机关里最后一家搬迁的。原定午后一点开始搬运,运货车久等不来,迟滞黄昏才来了一辆车,预定的两外两辆车没来,据说被其它部门要走了。三辆车的办公用品,又是挤,又是塞,勉强装进了一辆车。搬家公司司机满脸不爽,少挣了两车的运费,一会儿发牢骚,一会儿骂大街。不幸的是,领导安排我带车押运,在货车引擎杂乱的喧嚣和司机污秽的诅咒声中,经历了一个小时的颠簸与无聊,终于将我们全部的办公用品运抵新校区办公楼。车停在了办公楼大门前,立刻跑来几个披挂着破衣烂衫的家伙,打开货车后门,登上去,开始卸货,就像在火车站货场卸载货物一样,稀里哗啦往下推,岂不知纸箱里面装着电脑之类的物品,最怕磕碰摔打了。对于我的严词劝诫,几位装卸工充耳不闻。再看看他们漠然的神色,的确已是汗湿衣衫,疲惫不堪。东西全部搬运到了三楼的办公室,发现有几个纸箱已经破损,急忙打开查看,好在箱子里的电脑并无损坏。清点数量,在货物运输清单上签字确认,货车司机怏怏离去。

夜色降临新校区,我的几位同事陆续赶来。

办公室里配备了桌椅,只是我们来的时候,不知何人将我们的椅子拖走了。物业公司负责掌管房间钥匙的人已经下班,派人去拿钥匙,让我们在办公室等候了一个小时。钥匙拿来了,却发现房间的锁坏了。既来之则安之,这些小事儿暂且不必放在心上,饥肠辘辘,还是解决肚子问题吧。给食堂打电话,定了几份简单的饭菜,我们七八个人围坐在几张旧桌子上,狼吞虎咽,喜笑颜开,饱食而归。汽车穿越郊外漆黑的夜色,急速向灯光璀璨的市区方向驶去,归来细雨绵绵,各自回家睡觉。

 

一切都是新的,感觉最新鲜的,是那样一种新奇的感受。

在这样一个远离市区的荒僻地方,从前都是荒地水塘,杂草丛生,稀疏散布着几块庄稼地,几座人烟稀少的小村庄,以及一条悄然流淌的小河沟。而今,这里却忽然变成了一座现代化的大学城,当你站在新校园里的时候,面对崭新的教学楼,走在笔直的校园道路上,难道你不觉得像是走进了奇幻的梦境中吗?这几十座高楼,像雨后树林里从地下冒出来的蘑菇似的,突然呈现在人们的面前,把神话变成了现实,你难道还不相信这是美好的现实境况吗?

你肯定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没错。近十几年来,全国各地高校纷纷扩张,无论你到哪座大城市去,都会在郊外见到新修建的大学城拔地而起,巍峨壮观,气势非凡,尽显现代化大学的大气象。

据说十几年前,这座城市的市长曾经提议给市里的两所部属高校建新校区,免费提供地皮,地点选在城市的西南部,靠近外环线的地方。两校的校长不约而同地拒绝了。理由很简单,离市区那么远,跑到那里去干什么!那时,房地产还没有后来几年那么红火,地皮当然也不值钱。但随后房地产业迅速升温,外环线附近的地皮很快升值。在市政府的周密运作之下,三所市属高校变卖了市内的校园,在那个地方建起了新校区,形成一座规模不大不小的大学城,并且毗邻高铁站,地铁行径大学城北门,交通极为便利。而大学城附近的地皮很快被房地产商抢购一空,建成了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的商品房。

大学城的建设如火如荼,经历了十余年的建设热潮,近年来渐渐降温。现任校领导开始寻思扩大学校规模,而唯一的招数只有建设新校区,被无他途。恰好此时的市长正在搞一个大手笔的教育工程,在城市的东南部地区划出二十平方公里的地块,建设职业教育园区。市长灵机一动,何不把两所部属高校也搞过去?于是,毗邻职业教育园区再划出两块地方,我们的新校区建设开始启动了。

规划,设计,征地,拆迁,建设,验收,将近五年时间,一座崭新的大学校园呈现在师生们面前。

在校园里走走看看,如同走在新建成的花园里。花皆移栽,树为移植,草坪也是刚刚铺上去的,园林工人拖着长长的水管给花草树木浇水,看上去是满眼的花红柳绿。时值初秋,而紫薇与木槿依旧开放着艳丽的花朵。梧桐与白蜡是校园里种植最多的树, 然而树皆矮小,一棵棵谦卑地站在路旁,在略有凉意的秋风吹拂下,枝叶瑟缩,显得有些弱不禁风。

当地人讲,树活不过三年。移植的树,根部带着苗圃的土,而这里的土质碱性极强,三年之后,原来带着的土被全部碱化,树根慢慢烂掉,树也便死去。新栽树的成活率不足三成。

新的,就是好的。但的确还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暑假里,我数次跟随房产处的人来到新校区,走进每一间学生宿舍,验收刚刚安装的宿舍家具,逐件验收。有关部门也将抽样家具送到专业检测机构进行了几次环保质量检测,结果是合格的,但房间里依旧飘散着刺鼻的气味。这其中,有新家具的气味,也有墙壁石灰膏的气味,还有地面瓷砖的气味。或许,住上人之后,有了人气,这些怪味就会消解了。

现在,走进办公楼,到处散布着家具油漆的气味,赶紧敞开门窗,疏通空气。新的办公环境,新的工作任务,一切从新开始。一周过后,很快熟悉了新环境,安心做起了工作。工作接续着老校区原来的工作进程,安下心来,恢复了从前的工作状态。

新生入学,校园顿时热闹起来。许多家长送自己孩子来,随处可见,帮助孩子搬运行李,购买生活用品,顺便看看新校园是什么样子。

看看可以,但还不宜欣赏。各种工程车在校园道路上行驶,挖掘机、装载机、水泥罐车、拖拉机、大货车等等车辆还在紧张忙碌,还有许多收尾的地方,正在夜以继日地施工。跑冒滴漏,修修补补,到处都能看到建筑工人紧张作业。体育场是新校园最后一项大工程,每天都有几十台机械和数百名工人突击施工,那里显得很是忙碌与杂乱。新学期开始了,而体育课还不能上,这成了一个大问题。

国庆节即将到来,这倒是不太重要。重要的事情是,一场盛大的校庆就在国庆节期间举办。因此,新校区所有工程必须在节前完工。

在校园主要道路和每一座小桥上,正在摆放花盆,布置校庆的喜庆场景。很快建立起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一切逐渐恢复了平静,而此时学校的主旋律则变为筹办校庆。在新校区举办校庆活动,可以增加师生们对于新校区的认同感,同时赢得校友们的认知度。

 

一个学校的搬迁,正如同一个家庭搬家,搬到了新的家,一切物品归置到位,便开始了日复一日的日常生活。对于我而言,就像生命的河流在这个地方拐了一个弯,沿着新的河道继续向远方流淌。

家庭也好,学校也罢,日常生活都是从吃住行开始的,假如解决不了吃住行的问题,生活便不能正常进行。而对于集中居住了一万多名学生的大学校园来讲,如果在吃住行方面出现了任何一点纰漏,影响所及,那将会酿成一个重大事件。

先说“吃”的问题。

新校区建了六个学生食堂,分布于学生宿舍附近,为学生们就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六个食堂由三个饮食公司承包经营,另有一个是学校后勤部门自己打理,各具独特风味。目前最棘手的问题是,六个食堂的就餐座位,加起来不足三千,而学生却有一万多名,还有千余名教师和几百名机关干部,座位显然不够。就拿一个食堂来说,在同一个时间里,挤进来一千多名学生和几百名教工,而售饭的窗口却只有二十余个,座位只有三四百个,师生们拥挤在一起买饭,然后端着饭菜找座位,吃顿饭就变成了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在喧嚣声中和污浊的气息中,匆忙吃饭,急忙离去,注定是没有什么好心情的。

大二军训的学生,穿着劣质迷彩服,排列整齐的队伍走向食堂,队伍解散后遍布食堂每一个地方。迷彩服特别肥大,穿在身上显得松松垮垮,一个个就像非洲内战国家反政府武装招募的娃娃兵,稚气的脸庞与肥大的军装极不协调。挤在这群娃娃兵中间买饭,我心中不禁产生了一种幻觉,仿佛回到了三十多年前的军营,置身于士兵之中。不同的是,军营的士兵无声无息地排队打饭,军官们则独占饭堂一隅,安静地用餐,在享受美食的时候,同时享受一份悠闲,还有尊严。

教师在学生食堂里就餐,就不用讲什么师道尊严了。什么拥挤不拥挤,什么狼狈不狼狈,什么难堪不难堪,吃饱肚子就行了。不是有的校长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口号吗?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着学生打转,教师处于边缘地位,教职工要为学生服务,吃饭也是这般道理。

搬迁之前,学校曾就教职工用餐问题让工会征询教职工的意见,准备在新校区建立三个教工食堂,等到搬入新校区,一个也没有落实。这说明什么问题呢?画出的馅饼是不能吃的。只有一个食堂在二层辟出一半的地方,设立了教职工就餐区,然而二层不卖饭,要在一层买好饭,爬上二层去用餐。因为上上下下比较麻烦,开学十几天了,至今无人进入那片区域,老师们宁愿在一层大厅里,跟学生们搅和在一起吃饭。

再说“住”。

这个问题很简单,学生们都住进了新房子,所有家具都是新的,宿舍楼里还有淋浴间、洗衣房、超市,不出宿舍,基本搞定。

教职工的住房就比较麻烦了。校园东北角建起了几座青年教师公寓,只供新入职青年教师和新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居住。此外,教务处为担任第一节课的老师提供一晚的免费住房。其他人要想住公寓,非常抱歉,你只得自己掏腰包了。有一部分教师,在新校区附近的楼盘里买了新房子,到新校区工作之后,迁入新居,上下班非常方便了,免受双校区往返奔波之苦。

既然在新校区不能居住,这就牵涉到了“行”的问题。

新老校区之间,相距25公里,按照汽车正常行驶速度,不用半小时就够了。这只是理论测算,而实际情况,汽车驶过外环线后进入市区,车流滚滚,道路拥堵,通常情况下要用去一个小时的时间。

经过校方与公交公司沟通协调,两校区间开通了公交车,学校还为教职工发放了交通费,双校区往返的难题基本得以解决。公交车途径地铁站,便利师生们到火车站乘车出行。

谁人不知“寸金难买寸光阴”?每天奔波在路上,用去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况且在学校忙碌了一天,上下班高峰时段的公交车总是乘客爆满,大多数时候是站着,回到家,总是感觉十分疲惫。

问题总会有的,这是属于前行路上的问题。向前走,问题就会随之解决。不要抱怨,要调整心态,慢慢适应。什么事情都是这样的,适应了,就好了。

吃住行的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不用着急,慢慢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此时,一切都安顿下来,才有心情细心观赏新校园的风景。

所有建筑物都是统一的建筑风格,与老校区一脉相承。楼与楼,门窗一致,外饰相同,而楼的标识却不太显著,许多人手中拿着校园示意图,边走便看,按图索骥。

美吗?或许建筑设计师认为这已是最完美的设计了,每一座大楼,都是设计师的杰作。但观赏者并不以为然。

就说被赞“最美”的新图书馆吧,那可是标志性的建筑物了。偌大一座校园,只有它赫然独立,标新立异,风格独特,引人注目。乌黑的钢架梁,深蓝的玻璃墙,外形正正方方,校园中轴线穿过图书馆中庭,庭中几个方池水洼,几棵矮小的杂树,左看右看,无以名之,不知其美在何处。

体育馆还在施工,游泳馆的主体已完工,两座连成一体的建筑,看上去像是上个世纪的一座水泥厂的厂房。

以怪为美,以丑为美,表现的是达达主义的设计理念,体现的是后现代主义的风格。美则美矣,或许是我们这些建筑学领域的门外汉不会欣赏,不揣浅陋,空发议论,在专业的建筑设计师听来,岂不是“可笑矣乎”?

贝聿铭先生当年在巴黎卢浮宫门前矗立了一座玻璃的金字塔,曾经震惊了整个巴黎城,许多人接受不了他的设计理念。但后来的情形呢?这座玻璃金字塔早已成为卢浮宫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似乎它早就应该矗立在那个地方。

悉尼歌剧院无疑是澳洲最美的建筑了,已然成为这个国家的标志。最美的设计,当然也是最昂贵的建筑,为了筹措歌剧院的建设经费,几届悉尼市政府都走到了面临财政破产的边缘。

新校园的建设同样面临经费筹措的诸多困难,致使当初许多完美的设计蓝图不能付诸实际,总要给历史留下些许的遗憾。正缘于此,新校区按照二期规划设计与建设,锐角三角形的地域,不得不留下那个锐角,留作二期建设用地。

二期在何期?没有人能够回答这个问题。这恐怕是留给下几任校长思考的问题了。

留有余地,不做竭泽而渔的蠢事,这应当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吧?

 

昨日值班,黄昏离校,漫步校园,一弯新月楚楚在星空。我走在校园的东部,这里远离学生宿舍与食堂,路上空空荡荡,恍如宇航员漫步在月球的环形山,空寂之中听到路边草丛中传来蟋蟀忧伤的低吟,才慢慢回过神来。

下课了,下班了,老师们陆续离开新校区,乘车返回老校区,回到自己的家中,偌大的校园只好留给一万多名学生,读书,自习,健身,恋爱,上网,娱乐。新校区的夜晚属于学生。

 

新校园,新家园,新起点,从此在这个地方开始我们的新生活,让心中的梦想在这个地方开放艳丽的花朵。

 

2015年秋分写于津南北洋园杏荪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新建区全力做好复课开学准备
开学的脚步近了(四):开学须知教职工篇、其他人员篇
××乡中心学校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开学工作方案
小学新冠疫情防控方案
校园绿地景观设计二三事
高中学校上下学期工作总结大全下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