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读张浦生老师的《元青花研究新说



                              读张浦生老师的《元青花研究新说》

                                                                北京  张庆玉

“青花王子”这个名号,是喜欢收藏陶瓷的人们对南京博物院研究员张浦生老师的爱称,是对张老鉴定青花瓷器的一个评价和信任。去年我在北京大都会馆又一次的见到了张老带着很多研究生前来实习,看着张老那滔滔不绝却非常熟悉的讲解,不但给学生们带来鉴赏知识,对于我们有了一定收藏经验的人还是能发自内心的佩服和赞叹。张老临走时送给了我一份复印资料,让我好好看看,我接过来一看,题目就是《元青花研究新说》。

2004年的8月25日,我代表蒙元博物馆负责组织在北京大学文博学院召开的《蒙元文化与历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大朝遗珍精品展》上和张浦生老师相识的,正因为张老对我收藏展出的元青花标本给了充分的肯定,一连两天的交流,我们之间结下这份不解之缘。在今后的几年当中,我和张老有6次的实际接触,在一次又一次张老的鼓励和专心指导下,我的收藏和研究工作才走到了今天。

2010年的6月,在北京大都会馆组织的元青花86件特展这个活动中,张老再一次检查观看了我的元青花收藏展品,然后非常高兴、激动,欣然为我写下来“苦尽甘来、与时具进”这样的题词,传授了很多在收藏鉴赏方面的如何处理的经验,并告诫我怎样坚持继续走下去。临走时,张老交给我一份份复印资料让我看,这是张老对我的又一次具体的指导,事后回忆起来,我想可能是在暗示我,已经收藏了这么多的元青花器物和元代好标本,就应该往进一步研究、写作、整理的方向走了。就是这样,我开始尝试着练习写作发表自己对元青花的理解和探索,我虽然发表很多小文章,现在看来都是很浮浅的。

《元青花研究新说》这篇文章,对元青花烧造的时间、与地点、元青花的精彩、与鉴定、等做了很好的研究性的总结,我一连看了几遍,边看边琢磨,感觉出了研究的高度和恰好的概括,这应该是我们今后在研究元青花整个文化现象的总思路,我受益匪浅。

元青花在景德镇烧造的具体时间是,1330年的前后,成熟于1350年至正前期,繁荣于1368年之后的元末。并指出元青花烧造具体地点在湖田、落马桥、戴家弄、珠山一带。元青花最精彩之处就在于瓷绘艺术,装饰内容具有鲜明的中原文化特色,同时又融汇进了草原文化和波斯文化的因素。概括性的总结了鉴定元青花的五个步骤:看青料、看画风、看胎色、看釉色、看底部。

瓷器是中国人的名片,也是中国人的骄傲。瓷的品质温文典雅像中国人的风度;瓷的形象雍容含蓄像中国人的性格;瓷的诞生历经烈火洗礼犹如中国人的气概。因而有一种永远的生命力和永远的精神。作为青花瓷精髓的元青花绚丽多姿魅力无穷。而人物故事绘画题材的作品,则更是元青花中最名贵的品种。元帝国在中国历史上为时不到100年,但在这个陶瓷史上,却是重要历史时期,有三个转折点;1、突破宋代名窑林立,开创了百花齐放的局面,景德镇始以瓷都的名分一支独秀屹立在中华制瓷业里;2、改变了几千年瓷器生产以青、白、黑、单色釉为主的格局,出现的彩绘瓷可分两大类;一类是釉下彩;二类是釉上彩;3、结束了制瓷业私人民营的生产体制,专门设置了浮梁瓷局,这种官民结合的生产关系有力的促进制瓷业的大发展。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撰写的《马可。波罗游记》上只提到德化窑青白瓷,以及他在元大都北京与扬州等地经历的事情,没有提及当时已付盛名的景德镇瓷;马氏17岁1271年随叔父从威尼斯出发来到东方,1275年到达元大都拜见忽必烈,于元成宗年间即约1295年离开中国回到故乡,游记成书于14世纪40年代约(1300)年。

蒋祈撰写的《陶记》成书于英宗至治二年至泰定二年,(1322—1325)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记述中国景德镇窑业的历史文献,亦可以说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瓷器论著,该书只是讲到湖田青白瓷,没有说道青花瓷。

江西人汪大渊撰写的《岛夷志略》成书于至正九年,(1349)年,是一部历史性的游记,反映了元代后期中西海上交通史实,记载了作者1330年—1339年数次远航南洋诸国的一些实况,书上多次叙述了很多贸易中均有青花白瓷的说法,这个“青花白瓷”应该就是青花瓷,而不是青白瓷。

20世纪70年代韩国在新安海底沉船中打捞出18000多件陶瓷器,有龙泉青瓷、老虎洞窑青瓷、金华铁定窑钧瓷、建阳窑黑瓷、以及较多的景德镇白瓷、还有几件釉里褐瓷、一件釉里红瓷、唯独没有青花瓷,根据伴出的铜钱、及辛未年款漆碗(辛未系至顺二年即1331年),至治三年(1323年)木简等纪念物推断,该船沉没年代不会早于至顺二年(1331年)。

江西九江博物馆、湖北黄梅博物馆藏的二件延佑六年(1319年)墓中出土的牡丹纹塔式罐,经科学测试不是青花瓷,而是以铁作为着色剂的釉里褐瓷,这说明景德镇在出现青花瓷以前,先以铁为着色料绘画的釉里褐瓷。

1974年江西丰城市一座墓葬曾出土至元戊寅四年(1338)年铭的釉里红罐、釉里褐阁楼和釉里红老年官吏俑,仍不见青花瓷。除此之外,带有纪年铭的青花瓷和青花残片,存世亦不少,“至正四年”(1334)年墨书铭青花大盘;“至正七年”铭青花白釉盖罐;“戊子”年铭青花缠枝花卉罐为至正八年(1348)年;至正十一年铭青花云龙象耳瓶一对,(1351)年,还要特别介绍一件纪年器,系1960年江苏金坛元代窖藏出土,现藏镇江博物馆,当时伴同出土一批银器,其中一件器皿上刻着阿拉伯文回历714年铭,应是元顺帝至元二年(1336)年;在纪年墓中出土的青花则有二例,一是江西九江至正十一年墓出土的折枝菊花纹带座炉,另一件是安徽至正十三年墓出土的青花花卉海水盏托。

由此可见,根据以上种种文献和物证,都说明元青花瓷诞生的具体时间应该为14世纪30年代(1330)年之后,特别是惠宗至正年间进入昌盛期,杭州市元至元丙子年郑氏墓出土的三件青花观音座像,就是证明,湖北黄梅县仁宗延佑六年(1319)年墓出土的二件彩绘缠枝牡丹文塔式罐,经上海博物馆科技测试是铁绘彩瓷,而不是钴绘彩瓷,以后元青花研究不提“延佑”型了。

综上所述,元青花始烧于1330年前后,成熟于至正前期(1350)年,繁荣于(1360)年元末明初。元青花是多元化的结晶,不是汉人独创的产物,有草原文化、中原文化、西域文化、波斯文化元素。元青花不是皇家专用官窑瓷,而主要是外销瓷。元青花产地主要在湖田、落马桥、戴家弄、珠山一带。

元青花瓷艺术,是一种可以引起人们灵魂深处共鸣的艺术,是一种跨地域、原始的、粗犷的美,从而了解更多的中华传统文化、世界人类文化精髓。元青花最精彩之处是绘画艺术,有些主体纹饰是由画师所做,辅助纹饰是窑工、画工所绘。

对元青花的认识与研究,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英国陶瓷专家霍不逊先生会同美国波普博士,根据英国大威德基金会藏一对至正十一年青花云龙象耳瓶和伊朗阿德比尔神庙、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托普卡布宫殿所藏青花瓷进行比照研究,提出了至正型青花的说法。我国对元青花瓷的了解与研究则更晚。

元青花鉴定有六点:1、看青;艳丽的青花成色不仅是蓝中闪黑,而且是深入胎骨,不是浮在表明,侧看有夕光,局部手模有下凹感;2、看花;绘画豪放粗犷、流畅自如,画笔有力度、速度、与气度;3、看胎;胎色灰白,质地不太致密有空隙,元青花大器看上去显笨重,但实际重量不太重,敲之声音有回声,而不是尖响声;4、看釉;釉色白闪点青,透明度稍差;5、看底部工艺;底部在不上釉的沙底上有火石红,质地稍粗不细腻,有时还带些釉斑;最后;元青花瓷上都不带帝王年号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元青花
张浦生老师的《元青花研究新说》
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青花瓷
刘鉴唐 景德镇元代不造青花瓷 读后感(1---6)
元代至明初景德镇地区制瓷技术及其源流考察(之一)
鉴定元青花真假方法技巧,从哪里能学到这样专业的知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