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大名窑瓷器鉴定问题——官窑瓷器和哥窑瓷器[2] 2013-09-24 07:35:47| 分类: 故事里的故事 |字号

闲逸村夫

关于汴京官窑(或曰:北宋官窑)的问题,就村夫浅愚之见认为:汴京官窑的概念是错误的。其错误根源来自于蓝浦先生《景德镇陶录》中关于宋朝官窑的误导描述:宋大观、政和间,汴京自置窑烧造,命曰官窑。蓝浦先生直接把《坦斋笔衡》中的京师换成了汴京。从语法上讲,汴京既不是具有活动能力的人群,也不是由人群和事务组成的社会活动机构,它只是包括官员和百姓、包括无数社会活动机构、包括土地和建筑的一座城市,它怎么能产生自置窑烧造的行为呢?所以,语法不通。而南宋文献中的京师概念,则是专指宫廷。对于宫廷以外的人来说,宫廷的内务机构(如:窑务、修内司等)也代表宫廷,代表京师,而这些内府机构都是由具有活动能力的人及其所办的事务构成的,所以,京师自置窑是可以解释的,而汴京自置窑是解释不通的。

  蓝浦先生之后,人们以讹传讹,不断有汴京官窑的词语出现。根据古文献和考古资料证实,不说靠近黄河边的汴京城(开封)没有瓷土原料,就连汴京城周围上百里地也没有烧制官窑器的瓷土,怎么会冒出汴京自置窑的怪论呢?从政和年间大量烧造栽花所需的各式官钧窑花盆都要在禹州取土烧制的情况来看,当时的汴京城,肯定没有制瓷的泥土,更不用说烧制类似汝窑的官窑瓷器。况且,汴京城作为中国宋朝的国家首都,是否会在京城之内设立烧瓷窑场,致使乌烟瘴气弥漫京城,也是非常可疑的。

  现在一些陶瓷界大人物把一些南宋官窑青瓷,牵强附会地往北宋官窑名称上靠(就象攀附权贵亲戚一样),实在是毫无意义。南宋官窑的瓷土是多种多样的。本人从薄胎厚釉、厚胎薄釉等不同釉层厚度和粉青、天青、灰青等不同釉色的南宋官窑瓷器的露胎处(支钉断面或圈足)和碎片断面观察到:胎骨有灰中微微闪现紫红色并夹有黑色颗粒的,有黑灰色中微微闪现紫红色、夹有黑色颗粒的,也紫黑色、黑褐色和深咖啡色的。据权威专家报导的资料说,南宋官窑瓷器的胎土有浅灰色、深灰色、黑灰色、黑褐色、红褐色、紫黑色和深紫褐色等。南宋官窑的釉色有粉青、深浅程度不同的天青、翠青、灰青、月白、米黄等多种。在哥窑瓷器中本人所见到的胎土有黑褐色(偏黑的咖啡色)、红土色(红土砖色)。尤其是深咖啡色胎土,官窑器和哥窑器根本没有分别,釉质也有完全一致的。所以,人们常言官哥不分家。从目前看来,这些被认为是北宋官窑瓷器的实物,其瓷土与南宋官窑是基本一致的。那么,村夫在此提出质疑,汴京的瓷土与浙江的瓷土是基本一致的吗?根据现有的历史资料来分析,汴京城及其附近没有与南宋官窑瓷相同的瓷土!不过,黄河的泥沙淘洗干净后,制为澄泥,以澄泥做瓷胎来造官窑瓷器?似有可能。只是尚未得到充分证实。

  政和年间京师自置窑烧造的名曰官窑瓷器究竟是什么样子?历史文献没有明确记载,今人都说与汝窑釉色相近的官窑就是北宋官窑瓷器,但是,谁都拿不出具有说服力的依据来证明北宋官窑的存在理由。对于釉层稍薄,釉色近于汝窑天青色的官窑瓷,以其紫金瓷土就足以证明是浙江所造,而非河南造。本人收藏的官窑三足旋纹樽,釉色近汝,胎体厚薄与汝窑旋纹樽相似,形制相同,就只是瓷土与南宋官窑瓷器一致,支钉痕为极细小的圆形(后面有专门介绍)。

  早在600年前,曹昭就在《格古要论》中明确指出:修内司生产的官窑瓷器色好者与汝窑相类。晚明至清中期的一些陶瓷理论传抄编篡者,曲解南宋至明初的古文献,以色好者与汝窑相类为历史文献依据,以南宋内窑中近似于汝窑天青色的官窑器为实物依据,牵强附会地制造出汴京官窑论。600年后,我们是否有足够的依据来摒弃曹昭的论说并支持汴京官窑的观点呢?实际上,我们没有找到什么依据可以支持汴京官窑的观点。在找不到北宋官窑遗址的情况下,我们尊敬的前辈只是联想到汴京临近黄河,且在金代时期曾多次黄河泛滥,因而就猜想可能是由于几次黄河泛滥,汴京遗址掩埋于今开封市地下六公尺深的泥沙中。但是,这只是猜想,并没有肯定地说,也没有足够的依据可以肯定地说,北宋官窑遗址就是随着汴京城一同掩埋于开封市地下六公尺深的泥沙中

  从南宋文献和考古研究得到证实,北宋唯一有证据的官窑就只是钧台官窑,没有第二个官窑。而且这个钧台官窑产生的时间,正好是政和年间。村夫认为,叶寘文中的政和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官钧窑瓷器

  不过,现在出现了一些带着北宋官窑款识的瓷器,看起来确实很古旧,确认是古代瓷器真品应该没有问题,但从款识分析,有些画蛇添足之嫌,似乎不是北宋皇家应有的风范。譬如下面这件的款识:宣和庚子京师置器,臣庶勿用,后袭此制。既然当时就是为皇家专门生产的,臣庶家中何来此物?既然家中没有,又怎能使用?难不成跑到皇宫去使用?再者,宣和庚子年(1120年)是北宋将亡之时,后袭此制是要告诉南宋的修内司,你们造皇家用瓷,要按照这件瓷器来烧制?还是宋代以后的研究者(官家仿造者)根据《坦斋笔衡》中的袭故京遗制,制造的北宋官窑呢?

  况且,这个,是什么?是规格?大小?形状?还是颜色?釉料?胎土?,是开片纹?还是四足的大小?

  总之,这些款识疑点很多,村夫难以苟同。这些官窑瓷器,从外观看,很不干净,看起来很古旧,有无人为因素?不得而知。至少可以肯定不是出土瓷器…… 

  村夫个人观点,暂且以为它们是明清官家所仿(此观点正确与错误与任何人无关),但本人希望它们就是北宋官窑瓷器,只是目前苦于证据不足。若是真有一天,北宋官窑瓷器得到科学验证而大揭秘时,证实这些瓷器确实是北宋官窑瓷器,本人亦甚为欣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闲逸村夫:古瓷器鉴定问题——再论北宋官窑(三)
宋代五大名窑之五:官窑
北宋官窑窑址应在开封陈留
闲逸村夫:戏说宋代官窑瓷器被戏耍
北宋官窑的鉴别
官窑胎釉的对比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