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岁寒三友 | 中国文人的最爱,松竹梅高清绘画赏析

古人迷之喜欢松、竹、梅

画了又画,经久不衰

到了南宋赵孟坚时

才把松、竹、梅放在一起

创“岁寒三友”之格

他的画笔法严谨精致

轻快明亮,飘逸萧散

下面邀请名家之手的松、竹、梅

一起加入岁寒三友群聊

……

© 南宋 · 赵孟坚 | 岁寒三友

岁寒三友是哪三友?

它们是松、竹、梅的合称,它们傲雪而上,生于逆境,经冬不衰,在岁寒中共荣。

在文人的心目中,松、竹、梅,代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高尚人格的象征,多见于古代器物、建筑上、绘画中常见题材。


梅寒而秀

-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

王冕

/

王冕,字元章,号老村、煮石山农、梅花屋主,浙江诸暨人。擅画梅花、竹石。他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学识深邃,能诗,青团墨梅。

宋人画梅大都疏枝浅蕊,此幅则“万蕊千花,自成一家”,别开生面。

左幅自题:“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 元 · 王冕 | 《墨梅图》 · 局部

/

徐禹功

/

徐禹功,南宋画家,终身布衣,自号辛酉人,擅长画梅竹,师法同代画家杨补之,得其潇洒之趣。

一株梅花横空而出,枝叶纷披,半压积雪。恰如其时白居易的”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第二幅竹节上书有作者自己的提款:“辛酉人”。

如此漂亮精致的画,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喜欢:

乾隆及众臣、明代徐守和、宋代画家杨无咎、书画名家赵孟坚分别在画中空隙处题跋盖戳~

© 南宋 · 徐禹功  | 《雪中梅竹图》局部

/

宋徽宗

/

文艺皇帝宋徽宗的《腊梅山禽图》,“诗、书、画”聚齐。

两丛开花的萱草,一株劲秀挺拔的腊梅,几朵绽放的梅花。

最为传神的是两只挤在一起的白头翁,缩身避寒,两只鸟眼圆溜溜,显得机警而敏感,似乎一有风吹草动,随时就要腾空而去。

左下有画家题诗一首:“山禽矜逸态,梅粉弄轻柔,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细劲温润的用笔,安利给瘦金粉们。

© 宋 · 赵佶  | 《腊梅山禽图》· 局部

竹瘦而寿

-

生挺凌云节,飘摇仍自持。

/

文同

/

© 宋 · 文同  | 《墨竹图》

文同,字与可,自号笑笑先生,世称石室先生等,四川梓潼人,擅诗文书画,以善画墨竹著称,主张“胸有成竹”而后动笔。

文同是历史上爱竹成痴的典型,他曾这样赞美竹子曰:“竹,竹,森寒,洁绿。湘江边,渭水曲。帷幔翠锦,戈矛苍玉。虚心异众草,劲节逾凡木。”

此画以倒竹为主体,构图有很强的空间感,斜垂下来的一株秀竹正随风摇曳,它竹节分明,联结自然。竹叶笔笔有生意,画面或聚或散,把流动的节奏表达出来了。

文同画竹叶,创浓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形成墨竹一派,有“墨竹大师”之称,又称之为“文湖州竹派”。

/

柯九思

/

柯九思,别名希思,字敬仲,号丹丘生,别号五云阁吏。浙江省仙居县柯思岙人。自幼聪颖绝伦,工山水、花卉、竹石,尤精墨竹。

《清閟阁墨竹图》这幅画是柯九思去官南归后49岁时,1338年拜访倪瓒清閟阁时所画。画中一老一新两枝墨竹,依岩石而立,像是一老一少两人互相扶持。

竹叶用草法写成,用浓墨画叶面,用淡墨画叶背,极具立体感。

© 元 · 柯九思  | 《清閟阁墨竹图》· 局部

/

吴镇

/

© 元 · 吴镇  | 《墨竹图册》

吴镇,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尝署梅道人。今浙江嘉兴人。他工诗文,善画山水、墨竹、也擅草书。

晚年绘制《墨竹谱》,专为门人作示范、供临写用的画页,这本竹谱是他毕生功力的体现,求者踵至。

吴镇在书中谈论墨竹之法:“疏不至冷,繁不至乱,翻向正背,转侧低昂,雨打风翻,各有法度”。吴镇的墨竹把文学意蕴融入到艺术表现手法中,成为后之学者极好的借鉴,是继文同之后的画竹大家。

崖上松令人心动

-

抗冻耐寒,山石相伴。

/

刘松年

/


© 宋 · 刘松年  | 《四景山水图》 · 局部

刘松年,南宋宫廷画家,因居于清波门,故有刘清波之号,清波门又有一名为“暗门”,所以外号“暗门刘”。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常画西湖,多写茂林修竹,人称“小景山水”,他笔墨工致严谨,画风细腻典雅,笔精墨妙,创作了不少优美动人的画卷。

刘松年的松树,松杆盘曲向上,松枝随杆附和,松竹茂密繁杂,再配一巨石,将刘松年画松那简中求远、不求形似、形神皆备的风貌表现贻尽。

/

李唐

/

李唐,字晞古,生活在两宋之交,河阳三城(今河南孟县)人。初以卖画为生,徽宗赵佶政和中(1114)参加画院殿试,以切题画佳中魁,补入画院。

《万壑松风图》画面嶙峋的石块,凝成巨大的山岩,悬崖峭壁间飞瀑鸣泉。崖谷之下,葱郁的松林静静矗立。很好地表现出山水的壮美,给人以很强的视觉震撼。

画中景物多而繁密,细节无数,(为了方便观看我对本期的图片进行了调色)。

对不同石质的皴法运用是李唐在此图中的最大特点,如主峰,上端用长钉皴刮铁皴,中部偶尔参以解索皴;在山腰以下使用独创的马牙皴。此外还可以看出其后来创造出小斧劈、大斧劈的雏型。

© 宋 · 李唐  | 《万壑松风图》

/

赵孟頫

/

赵孟頫,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

图上近处乱石堆中二棵松树亭亭而立,远处山峦起伏,河面宽阔,一叶扁舟顺流而下,置身于此,甚感开阔悠静。技法上,山石以空勾轮廓,不加皴染,间有飞白,双松以细笔双钩,简约古雅。

© 宋 · 赵孟頫  | 《双松平远图卷》 · 局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以竹为题材的绘画【珍品】
中国花鸟画赏析-----元代
历代名家墨竹图欣赏
中国传世花鸟名画(三)元代卷02
横看成岭侧成峰——文同《墨竹图》
画中有石头的国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