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汶河纪事,实拍莱芜农村的春节风俗

汶河纪事,实拍莱芜农村的春节风俗

(2011-12-28 16:36:53)

汶河纪事

                                                 文图/北寒

 

 偶尔,回想起在汶河边上成长的岁月,才发现她离我是那么的遥远了。不知不觉中,她们就远了,就像一些零零散散的拼图,散落在我的脑底一些被遗落的地方,不经意间想起,觉得又是如此的亲切……

 

续忆

 

我的家乡位于汶河的上游。村志言,刘姓祖辈爷爷,率先一人来此落脚。那个时候这是一片很湿润的地方,湿透了的黄泥沾满了祖爷爷的鞋底,让他寸步难行。祖爷爷由西往东走,走了很长很长的路,才发现有一片满是黄沙且地皮干爽的地方。祖爷爷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地方,给她取名沙岭。

家谱上没有记载祖爷爷是个杀人犯,这是个秘密。我是在大伯那里偶尔听到的。大伯是家族里极有身份的人物,他是刘姓支系中年龄最长、且极有学识和远见的。大伯说,祖爷爷来此之前,曾住在汶河下游一个叫花雨的地方,他在家里排行老二。一天,祖爷爷和他的嫂嫂,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事情吵翻了脸。他一时火气,抄起小板凳就把嫂嫂的脑袋砸开了花。为了逃避罪责,祖爷爷立刻起身逃跑。后来不知不觉地就来到了这片还没有人烟地方。


多年后,我就在这片长满黄沙的村子里降生了,这时祖爷爷早就不知去了那里,连他的坟冢也已经灰飞烟灭,就连有关他的传说也是零零散散地口传了。

村子里刘姓的人,都是一个家族的,都是杀人犯的后代。我们没人能说清原委,仅仅知道村子里的人有一大部分还没有出五服(五代人)。往上推算,又不知道我们到底是杀人犯祖爷爷的第几世子孙。

 

祭祀

 

很少有专门的时间去关注这些祖辈们的陈芝麻烂谷子的琐事。关于家谱,她离我最近的时候,也许就是春节或者是鬼节(农历七月十五)了。

每当春节或者鬼节,家族长辈家里的木桌上便摆满了先人的灵牌(祭祀牌),上面有他们的名字、辈分,从大到小,这样一代代传承下来。只有在此时,我才知道这个家族是多么的庞大,才能分清在这庞杂的家族中哪些人还处在五服当中。

在家族里,从我记忆的零起点开始,祭祀供桌一直是在奶奶家摆设的。大伯总是在除夕那天早早地起来,仔仔细细地用火纸(纸钱)叠成三寸余宽,十公分余高,上面两公分处折成三角形的灵牌,然后用毛笔在灵牌上写了先人姓名,接着按照辈分自右而左一字排列开来,一一地安放在灵牌座上。灵牌座是用一块肥皂大小的木块做成的,上面有两个相隔两寸余宽的孔,孔里插着两根七八公分高的细高粱秆子。灵牌就是被架在这个东西上的。灵牌安好之后,在灵牌的前方摆上祭具,碟子、酒盅、茶碗、筷子。在碟子里放上水果,例如葡萄、山楂、大枣、石榴、海棠等,将酒盅斟满好酒,把好茶倒入茶碗,摆上筷子……

到了这时,大伯就会点上三炷香,恭恭敬敬地,口中念念有词地向灵牌作揖,之后,把香插进在祭桌最前端的香炉里,跪下来磕头,请先人们回家过年(节)。接着,还要在院门外挡上一个与院门口同宽的木棍(防止回家的先人溜走),点响一串炮仗。这就等于向外界宣布了我们家族已经将把先人们请回家了。从现在起就要有专人日夜照看祭桌了。这些事情只是祭祀工作的前奏,余下的事情就是向祭桌上供菜了。供菜是由子孙们在自己家里做好后装在碗里,端到祭祀桌上的。供菜有精肉炒芹菜、炸藕合、炸香椿芽、猪肝、整鸡整鱼等,放在祭桌上后还要在各碗菜上面加点青绿的香菜叶。

 

除夕

 

除夕,每家都很忙,忙得疲劳,忙得快乐。且不说贴对联,穿新衣等传统做法了,就单单家家户户煮猪头这一幸事就有很多话要说了。

真不知道家乡是从那一代开始流行在除夕那天煮猪头的。总之,一进入年关,家家户户都要想方设法的购买猪头。在腊月二十八前就把猪头劈开洗干净,泡在大瓷盆里等待除夕下锅。

每年除夕,父亲就早早地起来点火,将猪头下锅。等我醒来的时候,大铁锅里已经散发出诱人的肉香了。我感谢父亲,是他有先见之明,一进年关就买下了猪头,才使我们一家在除夕能闻到肉香,吃上好肉。我始终没能目睹父亲煮猪头肉的全过程,这让我内疚,为什么我不能早起一点时间。

父亲说,这是他的乐趣,但他一直想把这套手艺传给我,让我有一天给我的儿子煮猪头肉吃。

在除夕,母亲又是最累的。她要做油炸食品,做供菜,还要做饭,包年夜饺子,很多很多的事情归她去做。每当除夕,母亲总是累的直不起腰来,而我却不能为她做些什么。在这天我除了做贴对联这样的小活,别的一无是处。我的心隐隐做痛。

母亲在做油炸食品的时候,总是小心翼翼的。这里面有很多说法的,特别是在炸的过程中。在火蓬里,等铁锅里的油滚沸,母亲就把粘了面浆的食品,一点一点地放进去,等它们在油里面开了花,盛开成金黄色时,用笊篱捞起、拎干。油炸的食品中有咸香椿芽、藕合、肉丸子、黄花菜、炸肉段、带鱼等,这些食品要等到春节期间亲人来拜年时伺候他们吃。母亲说,在炸菜的过程中,在场的人是不能随便说话的。这是从祖上传下来的规矩,连她也说不清原因。

两个小时后,母亲托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屋子里,但她的工作还没有停息,她还要做供菜。做完两个供菜后,母亲又开始准备除夕晚餐。每到这时候,二老都会让我点菜,我会点几样大家都爱吃的精致小菜。等菜上桌之后,父亲总会新起一瓶白酒,让我陪他多喝几杯。看着盘子里的自制的香肠、辣子猪肝、韭菜鸽子等慢慢少去,酒瓶里的空间逐渐扩大,一抹绯红爬上父亲暗黑的脸庞,这时一种幸福就会溢满家里的每个角落。

吃过晚餐,母亲开始包饺子,一直包到可以吃够两天的量。在等除夕钟声敲响的过程里,家乡称之为熬午景。熬午景时室内灯光大亮,不允许关闭,不允许大声喧哗,也不允许向室外泼水,泼水会让福气趁机溜走。

当除夕钟声响起,熬午景也快结束了。母亲便在天井里摆上一个小方桌,上面摆上几样小菜,倒上白酒、茶水,点上三炷香,开始向神灵祈福,希望一家人一年来平平安安。祈福完毕点燃一沓纸钱,纸钱燃尽,全家磕头,点响除夕夜的炮仗。

回到屋子,母亲煮一锅饺子,一家人再吃一顿年夜饭。

 

拜年

 

大年初一一早,村子里就响起了起伏的炮仗声,谁家炮仗声响的早造就预示着谁家抢到的福气多。鞭炮响过,吃完早饭,剩下的任务就是欢欢喜喜的挨家挨户拜年了。

除夕是不允许随便拜年的。只有到了初一,本家人才可以成群结队的相互拜年。一大家族三四十口人,一起出入所有本家人家门的场面是极其宏大的。一大群人嘻嘻闹闹地涌进一家,足以站满屋子里的所有空间,甚至一部分人还站在门外呢。在初一,拜年的门户仅限于本家族,所以在这一天你在街上会看到一群群人结队而行。这时哪一支队伍最大,就会说明哪个家族人丁最旺,而这在村子里又是极为场面的事情。我的家族是全村同姓中人丁最旺的,这一天我们浩浩荡荡的四五十口人一起走在大街上,可以把那些整个队伍仅有十几口人的气势压为零。

只有到了初二才可随便拜年,也只有到了初二,你才可以到出了五服的或姓李的、姓胡的、姓于的好朋友家串门拜年。不管初一还是初二,拜年的过程中,只要是见到有祭桌的,所有的人必须跪下来向祭桌上的灵位磕头。遇到好客的主人,他们还会陪着客人向着祭桌一起下跪磕头,以示敬意。

在拜年的过程中,在很多祭桌上,我看到了一个出现最多的名字。就是我太爷爷的父亲,我爷爷的爷爷。我太爷爷的父亲有四个儿子,而这四儿子又创造了村子里最大的同姓家族。太爷爷的父亲,又是兄弟三人,就这样向前一点点的推算,好像时光在瞬间倒流,一直推算下去的话,肯定能推到那个杀人犯老祖宗那里。遗憾的是我在所有的灵牌中都没有看到杀人犯老祖宗的名字。据长辈们介绍,祭祀一般追溯到自己曾祖父就可以了,这是个起点,又是一终点,再往前就没人记载了。我渴望有机会能到祖爷爷的出生地走走看看,看看是否找到一些和我的家乡有什么相近的地方。落叶归根,寻归故里,是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千百年来人们对此一直是乐此不疲。

 

送归

 

大年初二的下午,祭桌就该撤掉了,那些灵牌自然也要被撤下来。它们将被放在一沓沓被打钱印(一种在一头刻有古方空钱的园木块,专门用来大纸钱用的祭具,直径约两公分左右,高度约十公分左右。把它放在一沓火纸上,用重木块在一头种种一击,方空古币的印痕就出来了)打过的纸钱上。每堆纸钱周围都要画一个不大不小的圆圈,刚好把这堆纸钱圈住,再在纸钱上面放一根点燃的香,按次序放上灵牌。接着用火柴将它们点燃,随着微风徐起,纸灰盘旋而上,这些名字和遥远的记忆又一起回到了过去,回到了他们该去的地方。等灰烬燃尽,长辈盛出一大瓢饺子汤在每个圈的后上方浇出一条水线,就等于给他们饮马了。或者他们一会儿就要骑着自己的高头大马远去了。饮马之后,所有在场的人都要下跪磕三个响头,送他们远去。这时,嗑完头爬起来的人,就已经点响了送福炮仗,为他们启程壮胆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实拍:莱芜农村传统习俗,每一处细节都充满喜庆
「美文选粹」赵利民|清明上坟纪事
熊孩子居然用炮仗把自己的爷爷都炸飞了
【乡愁征文258号】潘明山:潘氏太祖母缪太夫人
越调《双灵牌》
又见桃花开 | 楚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