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6最受欢迎的养生精华 今年你照顾好自己了吗?


10秒看全文??

  • 为什么要养生?养生就是治“未病”!

  • 敬畏生命 生命历程充满危险

  • 劳逸适度 既不要过劳也不要过逸

  • 全生命周期 自始至终防慢病



2016年要过去了。


每年这时,不免要唏嘘。


时光不留人。父母又有借口给你长一年虚岁了!


那些说不完的唠叨、那些说不出的感谢、那些拆不散的友谊、那些没发完的梦、那些血浓于水的亲情化作一语箴言:


“身体健康”


 

回首16年过往种种,你我之间太多故事、太多情节、太多历经、太多风雨同舟、相伴相依没有来得及一一细数。


在此,医互联「2016 年度盘点」系列线上专题正式启动。本篇作为一个开端,汇聚了今年的养生精化,为2016的养生之路画上一个句号,


既往而将来.....


为什么要养生?养生就是治“未病”!

健康是福吗?


健康不是福,而是应该!


人生的各个要素:金钱、地位、财富、事业、家庭、子女都是“0”,只有身体健康才是“1”。拥有健康就拥有希望,失去健康就失去了一切。


养生的目的最初是为了追求大道而来,这个词全意并非是保养生命,


而是:善养生机。



身体不好的人是没办法追求更高层次的东西的,因为病痛会牵扯到你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所以修道才有筑基的说法,就是为了让人达到先天原始的状态,这是追求大道的根本。


如果降低一个档次,其实就是咱们这普通的水准了,通过方法改变自己的思考模式和生活习惯,落的个长命百岁,就算我辈追求了。


有些人就算有很重的病一样可以活很久,这就叫生机未绝,而有些人因为受到打击或者意外的事情会迅速变老,有个词叫心如死灰,体内没有生气,


老祖宗们也是通过这样不断观察总结了一些方法来包住生机不流失,这就叫养生,


养生的目的也是在于此!


敬畏生命 生命历程充满危险


从远古到在防疫疫苗发明和抗生素发现之前,生命充满危险。那时,现在视为“简单之极”的小疾病就有可能夺去人的生命。


不说伤寒此类传染病,就是普通腹泻,也一样可以夺去人的生命。刘备怎么说也算皇帝吧?医疗条件远比一般人好吧?但刘备也一样死于腹泻。


危险,让人产生敬畏,也让人更加珍惜。我们的祖先从最原始的观察入手:为什么一些人可以逃过瘟疫?为什么一些人可以较少受到病魔侵袭?在不断的观察、学习中,慢慢总结出一套完整的养生方法。


养生的精髓是:虽然我无法改变外部的危险环境,但至少我可以养护自己,让自己的身体健康处于最好状态,以应对随时可能来临的病魔侵袭 ,以尽天年。


所以,古人敬畏生命,小心翼翼地养护身体健康,珍惜来之不易的生命机会。


但到了现代,尤其是在很多年轻人的心目中,我们的身体健康得到“完善的保护”,他们并没有“生命充满危险”这样的观念。 甚至,他们以为现代医学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在这种错误的观念驱使下,他们丝毫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只有到了问题出现后,才后悔莫及。


但是我希望大家能够明白一个事实:


无论科技有多么先进,在人体这个复杂无比的“怪物”面前,现代医学是渺小的。翻开现代医学辞典,基本上超过80%以上的疾病都是无法治愈的。


举个例子:迄今为止,感冒都没有特效药(感冒药只能减轻症状。所谓,吃药一周痊愈,不吃七天康复。)


更不用说随着抗生素的滥用,已经逐渐诞生了一些“超级细菌”: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美国出现了第一例“超级细菌”——多粘菌素大肠杆菌,它对绝大多数的抗生素有抗药性。而耐多粘菌素抗药菌在抗生素使用相对严格的美国出现,基本等于耐药末日已至。


更危险,更可怕的是,如果,在“明日之后”的某天,出现一种“超级病毒”,那人类就要面对一场劫难。


劳逸适度,养生讲求一个:度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掌握一定的度,如果超过了这个度,会适得其反,把好事做成了坏事,养生也是如此。


在中医养生学家看来,劳、逸各有千秋,都对于养生有积极的意义,应该将两者结合起来,否者会损害人体健康。




不但不能过劳 也不能过逸


过劳对身体的损害大家应该都知道,长期的过劳会给人的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


不仅过劳可以伤人致病,过逸也同样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因为过于安逸,身体久不活动,会导致经络气血郁滞不畅,久而久之生命力随之逐渐减弱。形体贵在动,只有适度的运动才能保养形体,使体质健壮,久坐久卧,懒于活动,筋骨肌肉自然会痿弱不振。


五脏要和谐,养生不能偏补乱补


要保持腑脏功能与自然界的和谐,也要保持各个脏器之间的平衡,不能认准某个脏器恨补。饮食要节、洁,根据体质情况决定食补。


根据四季的特点,每个季节都有合适的养生食物,中医有五季、五色、五脏相对应。春天补肝,可多吃青笋、青豆等青色食品;夏天养心,可吃些山楂、西红柿、胡萝卜等红色食品;长夏属脾,可吃些山药、土豆、黄小米等黄色食品;秋天补肺,可吃白果、百合等白色食品;冬天养肾,可吃些黑芝麻、黑米等黑色食品。


养生也是有原则的,过分的追求养生,或者进入了养生的极端,那么反而会威胁到身体的健康,所以我们在养生的时候也要把握好“度”。


全生命周期 自始至终防慢病


慢性病已成中国最主要死因


以心脑血管疾病来举例:


二十多年前,心脑血管疾病前面一般都加上“老年性”三个字,即“老年性心脑血管疾病”。其意思也很明白,这是老年人的疾病。


但仅仅过了20年,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的年龄就迅速提前。现在,三、四十岁就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的病案急剧上升,再也不能用“老年性”来形容心脑血管疾病。


现在,我国人口的疾病谱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为主的慢性病已经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最主要疾病,慢性病已成为我国居民的最主要死因。


《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

我国2012年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2%,糖尿病患病率为9.7%,与2002年相比,患病率呈上升趋势。40岁及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病患病率为9.9%。根据2013年全国肿瘤登记结果分析,我国癌症发病率为235/10万,肺癌和乳腺癌分别位居男、女性发病首位,十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是生长发育积累的过程,同时也是疾病发生相关危险因素累积的过程。研究表明,慢性病的发生发展正是相关危险因素在生命过程中日积月累的结果。


慢性病基因易感性在整个生命周期变化并不大,但其他因素的累积作用显著。如胎儿时期的母亲营养状况、婴儿出生体重等因素,婴幼儿以及儿童期的营养状况、饮食习惯、身体活动、感染等因素,青少年时期的肥胖、吸烟、身体活动不足等因素,这些相关因素随着生命周期逐渐积累,促成慢性病的病因链推移和发展,最终导致成年期慢性病的发生。


虽然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但慢性病是可防可控的。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提出,预防是最具有成本效益的慢性病防控手段。控烟、减盐、改善膳食和增加身体活动、减少有害饮酒,养好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防控的重点。


最关键的是,人体自身还有“修复”功能,和“适应”功能,药物只是起到控制病情,减慢疾病发展的辅助作用。要重新过上正常生活,或者要避免得慢病,最重要的就是“养”。因此尽管有人常年高血压,冠心病,如果危险因素控制得好,体内的各个脏器也会缓慢的修复,依然能轻松突破耄耋


生命充满危险,面对未知的敌人,养护好自己的身体,保持自身的健康状况、抗病能力在最佳状态。从而保护自己,避免受随时可能来到的病魔侵袭是我们唯一正确的选择。


写在最后



对了,快到年底了。


给个小小的建议:记得多吃点。倒不为了养膘御寒。只是摄入热量与糖分,有利于情绪和体表温度,也算是情绪上的自救。


毕竟人的情绪,是容易受光照与体表温度左右的。


只有开心与健康是真的,别的都是假的。


我妈说的准没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人的健康大数据,终于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毫不犹豫选择健身~
中国人的健康大数据出来了!触目惊心!
中国人的健康大数据,你害怕了吗?
健康管理在中国,慢性病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
中国人的健康大数据出来了,惨不惨,自己看看!!
生命的价值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