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答问 | 19填词究竟依据什么为好?

緣起

一直来经常有诗友来问我这个问题,似乎一直没有一个比较认真的回复,今天有朋友来问我的《词律考正》什么时候出版,然后说着说着又是这个问题拿出来了,趁过年心思有点懒,来作一个文字的回复。这样再有问的,就可以省了很多口舌了,希望这道题目能做好,如果还有什么问题,请留言,每问必复,若果觉得有意思的问题,也会专文再聊。

填词究竟依据什么来呢?也许每个人都会觉得,依谱填词难道不是一个最靠谱的做法吗?这里我要负责任地告诉你:就事论事地依谱填词,一定不是一个可取的方法。这是我要说的第一个要点,也是一个基本的要点

不能单纯地依谱填词的原因主要有这样几个:

一是就我所知的词谱来说,至少在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全可靠的词谱,每一个词谱专著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大大小小的瑕疵和错误,即便用“俯拾皆是”来说,都是一点都不为过的,韵脚失落、句读错误、平仄混淆乃至文句残缺脱落、调名张冠李戴,几乎所有你想象得出来的问题都可以在词谱中找到。具体就不举例了,本刊的《词学研究》专栏中有很多例子,有兴趣的可以在本号查找。

第二个原因是,尚未见过一个真正意义上能描述谱式的词谱专著,目前所有词谱中的平仄描述,都是机械的,僵化的。不多说别的,仅以最基本的平仄而言,例如某一个词调有一句词是“可奈画眉人去”,这个词调现在恰好能找到100首,那么,如果第一个字100首词中都是用的仄声字,词谱上就给你标注为“仄”,给你涂一个黑点,如果只有50个是仄声字,那就标为是“仄可平”,这样的方式,似乎是非常精确的。但是,如果有95个是仄声呢,或者只有5个仄声呢,也一样,词谱依然将其界定为“仄可平”,但是95=5吗?再极端一点,祗有这一句是仄的,其他99首都是平的呢?或者反过来,只有一个是平的呢?现有的明清词谱体系中依然存在这样的真实例子,它还是用“仄可平”,在这一点上,1=99。而这种就事论事的描述,显然是错误的,乃至是荒谬的。

第三个原因是还有一些不是词谱的专著在充当词谱的角色,往往给人误导极大。影响最大的就是被现在的书商硬生生说成是词谱的《唐宋词格律》。其实龙先生写作这本书的初衷绝不是要编一本词谱,所以书中很多涉及到“谱”的问题都没有展开、摹拟乃至提及,很多问题甚至是混乱的,因此从“谱”的标准来说它的缺陷是极大的。此外还见过另一些类似的专著,或称为“词谱”,或不称为“词谱”,有的无非就是将唐圭璋先生《全宋词》中不同调名的词分列一下,然后画上平平仄仄的符号而已,其内容毫无词谱思想可言,更荒唐的是近来甚至有用普通话来给宋词描述平仄律的,书还卖得很贵。

因此,在这样的现状下,如果一个人仅仅是刻板地依样画葫芦,怎么可能获得最正的谱式呢?仅仅一个平或仄就可以将你的思路引一个弯,更多的问题,还能保障你所写的是原汁原味的“那一个”吗?所以,不能单纯地依谱填词,是每个填词爱好者必须清晰明白的一个基本道理

那么是不是按照这个说法,词谱就没什么用处了呢?当然不是。这涉及如下几个问题:

其一,有相当一部分人,填词只是他们附庸风雅的一个手段(这并没有什么好批评的,每个人都有选择如何学习的自由),反正诗词圈原本就是一个到处点赞的圈子,什么样的诗词发出去都会获得别人的“赞”,且你来我往,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诗词圈没有这样的互相点赞鼓励,一定会寂寞很多的。因此,对这类附庸风雅者,词谱自然是圭臬了,他的每一个字都和词谱丝丝入扣,就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

其二,词谱的每一个词调中,都会有涉及到该词调的一些诠释性的文字,这些文字有时候远比那些圈圈点点更有价值。每一个填词爱好者在填一首新的调子之前,都应该好好读一读这些文字。但是很遗憾的是,据我所知,可能有很大一部分的朋友在读词谱的时候,仅仅关注那些圈圈点点,而不读,或者只是简单浏览那些相关的文字。这是一个很大的毛病。想要精进填词水准的朋友,一定要记住:圈圈点点仅仅是外在的一张皮而已,我们需要掌握的是这张皮里面的东西

其三,只有在你对某一个词调已经很熟悉的前提下,再去梳理、应用那些圈圈点点,才是有意义的,词谱在这个时候就会变得非常重要。毕竟我们没有那个必要去把各种谱式的规范背下来,而了解了词调之后,你再去看那些圈圈点点,也会变得更加容易,因为你等于是吃透了。并且也只有到了这个时候,你才有权来说“内容”和“形式”的问题,突破词谱的律定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当然,我指的是“突破词谱”而不是“突破律理”,你所有突破词谱的词句,一定是那种合乎律理的词句。换言之,词谱是“为我所用”的,而不是“限我所用”的。也很遗憾的是,不少人不明白这个道理。

要使词谱有用,很重要的一条是需要你给它“包浆”,词谱本身是“生料”,你只有不断地把玩它,给它包浆了,词谱才是有用的,这个包浆的过程,就是大量的阅读相关的唐宋词。

打个比方,我想要学填一个新的词调了,比如是《眼儿媚》,那么在填词之前,我就得先去阅读大量的《眼儿媚》,一则是获取该调相应的语感,二则是了解宋词中实际的平仄律情况,三则是了解下宋人布局这个词调时采用了哪些方式,四则是了解这个词调前人喜欢用哪些韵脚,五则是了解下前人用这个都拿来写些什么内容的。这个过程就是“包浆”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我对这个词调的了解必定会比较全面,再去填词自然不会闷着头瞎写。比如,由于我的构思的内容所限,首拍只能用仄仄平平仄平平,所以我选用了《钦定词谱》中的第一个体式,但是,该体式的词谱所规范的,第一个字必须是平声字,而我的句子恰好没法改为平声,但因为我包浆到位,知道有不少拗句起调的词,第一字就是仄的,因此我就可以撇开词谱的规定,不用“平仄”起,而是用“仄仄”起这个首拍。

这自然是一个非常细小的突破,但你能说这个不重要吗?有时候,尤其是对于经验不老到的朋友来说,一个平仄可能就毁了他的一首词。更何况,还有其他很多的突破,可以在你包浆到位后自信地做到。这些突破都不会违背基本的律理,但是却可能是违背“词谱”的,比如韵脚的增减、词句的读破、平仄的互易、文字的添删等等等等。一定要记住这一点:填词是一种文学创作,是创作就一定有其自由度

其实,突破原本就是每个创造性活动中必有的一个非常正常的事,词谱自然也可以突破,这本来不是什么问题,词谱并非唐宋遗产,而是明清时人按照后人的思路编的,加之他们那个时代的眼界远没有我们今天宽阔,有很多他们没有见过的材料今天都有,因此,突破老旧的词谱是一种必然。我们千万别学诗词圈里的有些杠精,他们最听不得“突破”二字,尽管他们从没做过什么发扬光大的事,却一听到你说“突破”他就着急,仿佛他才是传统文化的捍卫者。此前我只要说到这个问题,就一定会有两种人愤愤不平:一种是比较文雅的,酸酸的给你一句“干嘛不去写新诗呢”,另一种是歇斯底里的,骂你胡说八道乱放屁,误导大众。而无一例外,这些人都是基本常识都不明白的。

当然,能尝试突破的一定是在“包浆”完成之后才能进行,而那些生料们非要自说自话“突破”,也并不是因为我这番话导致的,很多不讲平仄律只是字数句数相同的《念奴娇》《蝶恋花》,早已经存在了。

最后解答一个悬念,一定有朋友还在嘀咕我前面说过的1%、50%、99%的问题吧,在那个实例中,我们该如何分别看待“可奈画眉人去”中那个“可”字呢?一,如果99%是仄的,只有一个是平的,那就是仄,而不是仄可平;如果一半是仄的,那自然就是仄可平,如果就这一个“可”是仄的,那就是平,而不是仄可平,更不是仄。如果是5%的,看看具体情况,如果这五个基本上都是入声、上声的,那也是平,而不是仄,从词谱学的专业术语来说,叫“作平”,包括《钦定词谱》在内的词谱中,将这些视为仄的情况不是偶然现象,但都是错的。

祝大家词艺进步,任何问题请留言。在《中国诗词交流群》的群友请留意,明后天我们将专门来聊聊这个话题。

有些朋友來問,拙著《詞律考正》估計什麼時候能出版,今天問了下編輯,據說可能會在三月底四月初,具體時間不知,一旦出版了,在此周知一下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怎么学宋词的格律2
【诗词创作】怎样解读词谱
宋词的音调
黄承金品析宋词
宋词韵脚用同音字
宋词“入代(替)平声”说之检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