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感动成为一种习惯

中国人在教孩子的时候,常会说:要养成好习惯,饭前便后洗手,饭后漱口的生活习惯;回家先完成作业的学习习惯等等。无疑,习惯是个好东西,他可以给人们省去许多思考的细胞,他可以让生活每天按步就班,他不需要去创新,原路踏步走,当习惯真的成了习惯的时候,他就有了更多的含义。
     
最明显的含义就是成全了人们的懒惰,但我要说得更深的含义是应付,说得好听一点就是客套。中国传统文化好的东西没继承多少,相反的一些不值得提倡的都越搞越红火了。
     
某人工作升迁,要去表示贺喜,同事都去,你不去行吗?朋友结婚,要去;生小孩,要去;死人要去;生病了住院,要去。这些都要去吗?那边有人说了:这人你认不认识?
     
认识呀!
     
那不就行了,只要是认识的人,去就没错!
   
于是乎,正常的友情、亲情,变成了客套,为了自己这张脸——面子,不管实际生活怎样,打肿了脸充门面。当把礼金一掀,所剩的感情呢?不值分文。
    
这也是我们的习惯!
    
最可怕的是当感动也成了一种习惯,那会怎样?
    
听到儿女不孝,老母亲在猪圈过大年,会恨得咬牙切齿;看到电视里煽情的感人情节,会哽咽不已;别人的一句寒冷中的温暖话语,会心潮起伏不平,等等等。
    
我们随时会被感动,我们很容易被感动。我们常说:唉!真感人呀!但戏剧接着就会发生:
    
电视机前,摸着眼泪看到子女双全,孤寡老人寒窑中受苦,回头看到自己的母亲闲坐,马上大怒:还不快去做饭。
    
公交车上,四五个青年人坐着,商量着要去福利院助残疾人,并为自己的高尚的行为感动着,却对旁边一直站着的老人熟视无睹。
    
路边看报的青年,被报上报道的一群小学生不论严寒酷暑,每天义务拾垃圾感动的唏嘘不已,但车一来,他把报一扔就上车了……
    
这样的感动,又作何解释?
    
当感动成为了一种习惯,一种客套,就是人们的一种应付了事。他不再关心事件本身,不会与自己的现实相联系,而是快速的判断这是一件什么事,需要自己作出怎样的反应,抑或唏嘘几声,或者滴出几滴眼泪等罢了!真实的情感流行于表面,成了汪洋的水漂,哪还能想到现实要做什么?
    
善良的人们,让我们少一份对别人的感动,少一点感情的习惯,让自己制造感动,感动一切善良的心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客套语整理
常用客套语大全
How are you竟然是假客套?不知道美国人的这些习惯,就囧大了!
【礼貌待人】常用客套语,友情让人夸
伊朗人的客套
别人说“你辛苦了”,怎么回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