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朱克敏书画欣赏
清代陇上书画家朱克敏
朱克敏是清代陇上一位杰出的书画家。
朱克敏(1792-1873),字时轩,号游华山人、凤林山樵,晚号太华山人、颐道人。
甘肃皋兰人。生于清乾隆五十七年,自幼攻读经史,博览群书,书画俱佳,长于诗文,在陇右颇负盛名。朱克敏流传于世的书画作品甚多,如在北京故宫的书法藏品中就有其佳作,多受世人瞩目。朱克敏在书法上用功尤深,篆、隶、真、草诸体皆备,最有创建的当属隶书。
这与其所处的那个时代相一致,即打破帖学垄断,顺应包世臣、康有为上溯六朝碑版以及秦、汉、魏、晋金石文字,下承碑学大兴的“碑学期”时代。加上他勤奋钻研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朱体隶书”。
朱克敏是地道的庶民艺术家,家境清寒,以教书为业,一生致力于书画,仅以笔墨糊口。当然这种低微的出身,并未阻碍他对艺术探索的步伐。朱克敏的书艺靠自己的艰苦耕耘,不断投拜名师,博采众长,一步步地走上了一条成功之路。在他的一首题菊诗中这样写道:“书画消磨四十年,三秦到处姓名传。而今再写辋川蔻,犹是秋风八月天。”可见朱克敏的声名已远播秦陇一带。
朱克敏的书法,犹以隶书为最,取法庄严浑厚的《衡方》、《
◇阁》、《三公山》、《校官碑》等,加以自由豪迈的《石门颂》、优美秀丽的《曹全碑》、《乙瑛碑》。其笔法多同于邓石如。他以其个人的审美趣味来改造隶书,发展成为自己气魄博大的风格。它不同于郑板桥的“七分半书”,也不同于伊秉绶的“八分”之体,以其自身的阅历、身世、才学凝结的心智,追求一种雄阔、含蓄、静穆之美。在其隶书“活计敲诗读画,生机养竹听松”一联中,透露出一种恬淡与闲适,如“养、计、诗、读”等字横画的纤细与“生、活、听、画”等字线条的粗细对比中,可看出书家“无意于佳”且“随处立真”的自然心态,代表了其书法成熟阶段的风格,具有其作品的典型特征。四围方整,不斤斤计较于隶书的蚕头燕尾,体势茂密充实,稳健平直,具有较强的魄力。左右行书落款,回转盘桓于隶书两边,和协相融。从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博大的气魄表现出的不是优美而是壮美,犹如孟子所肯定的神奇意境:“充实而有光辉谓之大,大而化之谓之圣,圣而不可知之谓之神。”这幅隶书从其落款可以看出是在他晚年82岁时所书,可谓是“人书俱老”,在形式上以一种粗犷、激荡雄伟的特征,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审美感受。
同时,朱克敏的真书、行书、草书作品中,也能感受到这种激荡人心的心理体验。其真、行、草书作品均受时风所致,追求汉唐雄风。清代包世臣在《自跋草书答十二问》中写道:“真书虽不入晋,其平实中变化,要自不可及”。朱克敏的真书有六朝气象,力追真率,无丝毫做作之气。观其册页《坤象》篇,体势开张,左高右低,欹侧取媚,端庄安详,意与古会。行、草书作品稍逊于隶书,取法高古宏阔一路,清健雄奇,直追颜鲁公。他于《争座位稿》用功最勤,曾反复临习,深得其笔法三昧。作为书法家的朱克敏,不仅上追魏晋两汉碑版刻石,而且下及宋元明清诸法家名帖,对“宋四家”诸法帖作过认真的研究,力争如《书诀》中所云:“行笔而不停,著纸而不刻,轻转而重按,如水流云行,无稍间断,永存乎生意。”他的书法作品中无喧嚣气,无世俗气,作为一介布衣书生,这一点犹为可贵。
朱克敏的绘画,多以水墨花鸟见长,间写山水、人物。朱氏的绘画属于文人画的范畴,基本上是以学养涵天机。另外,在其绘画风格上,对于民间绘画的借鉴多以表现绘画意象,同明清大多数画家相一致。
由于清代整体绘画风格呈现出一种萧条淡漠之气,这种以精神层面来提升艺术技巧的方式是清代绘画的一大特征。朱克敏的绘画,从本质上说是以绘画实践回应这一特征。在花鸟画中,朱克敏选择了菊花作为喻象来表现绘画意象。他的墨菊,以表现菊花的精神为目的,多以水墨泼墨为主,用书法的线条入画,画中有书,书中有画。《颐园论画》中道:“唯文人墨士所画一种,似到家似不到家,似能画似不能画之间,一篇书卷名贵,或有仙风道骨,此谓之逸品”。朱氏墨菊,古质且新颖,似有沧桑的历史感浮现,傲霜凌寒,劲节华瀚,非有半世苦功而不能臻斯境界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代陇上书画家朱克敏
【朱克敏 隶书尹宙碑句 立轴】东方大观
书法知识问题大汇总(2)
中國極品書法(一)【43P】
朱克敏隶书论书法四屏
初学书法临谁的帖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