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潇洒的突围

///吴正前

王献之认为父亲的书法应脱去古意,随宜变更,符合时宜,用现代的话说就是“笔墨当随时代。”他父亲没有做到,王献之做到了。《鸭头丸帖》既体现出王献之的聪明智慧和钻研精神,又突显出强大的求变意识和创新精神。

世界艺术百花园中,书法可谓独树一支。它紧紧依赖于中国传统哲学思维和审美模式,拒绝外来文化的干扰,书写法则自成体系,传承谱系清晰澄明,上手容易,深入难,突破既有法则更难。所以,三千多年来的书法史,真正风格独特的书法大师屈指可数。东晋“二王”,也就是“书圣”王羲之和他的第七个儿子王献之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王羲之独领风骚,变法行草,在无数的书写者之中脱颖而出,成为时代的标志和书法史的经典,历代传颂,持久不衰。相比之下,他的儿子王献之运气似乎差了点,常常处于陪衬地位,书法墨迹也因为唐太宗的无情打压,存世寥寥。

王献之 行草书 《鸭头丸帖

绢本 纵26.1厘米 横26.9厘米

释文:“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鸭头丸帖》,就是名符其实的精品,虽然真伪颇受质疑,但她的笔墨风采,仍能一睹王献之汉字书写的品味和格调。《鸭头丸帖》绢本,细腻的丝织绢面呈暗黄色,岁月的蒙尘挡不住精湛的工艺,纤毫毕现的丝线暗示着保存者的良苦用心。巴掌大的面积,两行潇洒的墨迹,十五个流动的汉字,墨迹清晰,枯润相间,风流倜傥。“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不难理解,王献之亲友在服食过鸭头丸之后,感觉效果不好,写信给王献之交流看法。显然,王献之也服用过鸭头丸,感同身受,便提笔回信“故不佳”,同时,提议明日见面,一起详细交流服用情况。恕我见识浅薄,一时还不明白鸭头丸为何物,查了查资料才算搞清楚。魏晋崇尚潇洒自由,那个时候,无论官宦百姓,都热衷于说虚论玄,求仙问道,沉迷于“药石”,以求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很难相信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也忽悠了当时的文化人。鸭头丸就是文人士大夫追求的一种“药石”。唐人王焘和的《外台秘要》、明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均有记载,有利尿消肿之功效。至于王献之为何服用鸭头丸,我们无心也没必要追根求源!但是,王献之的这种自由心性,我还是十分敬佩的,尤其是那一手潇洒奔放的笔墨,令人心旷神怡。别小看《鸭头丸帖》十几个不起眼的墨点,它记录着王献之的精神诉求。此时此刻,不能不让人想起,东晋时期的会稽城,一位翩翩少年,率性张扬,不拘礼法,闲散地过街穿巷,发现一堵新刷的白色粉墙,灵感与潇洒点燃起书写的激情,随手抓起一把扫帚,以泥汁作墨,将胸中的块叠倾注在粉墙上,飞扬的泥浆引来无数陌生的看客。王献之的书法用笔开拓跌宕,情驰神纵,流美清秀,高雅脱俗,已经大大超过他父亲王羲之了。明末清初的书画鉴藏大家吴其贞称其“书法雅正,雄秀惊人,得天然妙趣,为无上神品也”。

王献之求变的用笔,《鸭头丸帖》似乎诉说着详细内情。从墨色由润而枯、由浓而淡、深浅分明的变化来看,王献之的笔锋两次蘸墨,一次书写一句,因此整体节奏的起伏变化比较突出,气韵流动,自然和谐,飘溢着我行我素、无拘无束的个性风格。《鸭头丸帖》点画连属频繁,在魏晋汉字书写中极为罕见。最具个性的草书经典《十七帖》,是王羲之的代表作,也是学习草书的最好范本,哪里都是字字独立,互不缠绕,即使单个字的点画也少有牵连,笔断意连,是王羲之草书用笔的基本特点。反观《鸭头丸帖》就不同了,笔画连带牵丝明显,有的字与字之间甚至实笔直接相连。比如,“不佳”、“当必”、“集当”等,通过提按,用粗细笔画将两个字连接起来,字与字之间就发生了关系,打破了单字的呆板与木纳。王羲之基本都是正锋用笔,入笔处略显方圆,提按有力,有意收紧中宫,笔画擫扣而不外拓,字迹紧凑,搭配均匀。《鸭头丸帖》恰恰相反,用笔多偏之锋,下笔的尖圆也十分突出,外拓的笔锋弹性富于张力,点画的劲健程度得到加强,随形取势而伸张自如,字迹姿态生动而自然和谐,气韵流畅而空灵动人。有人说明清董其昌和王铎开启了灵活用墨的大门,我看《鸭头丸帖》的用墨,就有浓有淡,有深有浅,有枯有润,比董其昌老辣,比王铎自然,比当代人讲究。《鸭头丸帖》给人的整体感觉,似乎已经跨越了书写阶段,上升到创作阶段。驾轻就熟的笔墨,充沛情感的流露,任情姿肆的挥洒,坐忘澄明跃然笔底,比父亲王羲之的刻意书写,力追点画都到位的严谨,要抒情得多,潇洒得多。

《鸭头丸帖》既体现出王献之的聪明智慧和钻研精神,又突显出强大的求变意识和创新精神。王献之的人生际遇和师承关系,强化了他的学书环境和条件,也束缚了他自由心性的发挥,他能够冲破传统礼教的束缚和世俗的偏见,突破权威书写技术的羁绊,开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书写蓝天,主要得益于他潇洒浪漫的人生情怀。

王献之五六岁开始学书,最先受到表姑奶奶卫夫人《大雅吟》的启蒙,后来得到父亲王羲之的真传,张之的草书成为他学习的重点,基础打得非常扎实。有一次,父亲王羲之趁儿子不备,想偷偷从背后抽取他手中的毛笔,但是没有成功。儿子牢固的执笔意识,使王羲之由衷地感到“此儿后当复有大名”。事实正是如此,王献之很小的时候,书法就达到很高的境界,虽然不能说他比父亲写得好,但在父亲的基础上又有新的改变。清代书法理论家项穆就说过:“书至子敬尚奇之门开矣。”王献之的字未必奇怪,但更强调的是自由和个性,圆润、自如、舒畅,一气呵成的节奏和韵律,怎能不让人荡气回肠呢?《鸭头丸帖》笔墨连贯一气的格调,既有王献之的浪漫情怀和雅士风度,更重要的是有一种超越精神。他没有步父亲王羲之的后尘,而是独辟溪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说说可以,做起来就要付出相当的努力。这样的典型事例很多,比如,宋代的米友仁没有跨越父亲米芾的樊篱,元代赵雍没跳过父亲赵孟頫这道门坎。徒弟胜师傅,谈何容易,尤其是书法这种师承性和继承性非常强的手艺,突破起来障碍重重。正如陈振濂所说:“如果说王羲之的突破是面对一派茫茫太古,因此他有足够的选择余地去塑造自己艺术形象的话,那么王献之却没有这样的机遇。父亲的圣贤地位和卓越成就,在他面前正筑起一堵厚厚的墙,要从此中冲出去,需要数倍的勇气与才智。”王献之是很自负的。当朝宰相谢安问他:你的书法比父亲如何?王献之毫不客气地回答:“故当胜。”谢大人不以为然,王献之更显出目空一切的傲慢:“世人哪得知?”如此自视高傲,不仅反映出王献之的潇洒和任性,更反映出他的高明与才智。十多岁的时候,他就曾向父亲建议过将张芝章草变今草的经验用之于草书创作,但王羲之笑而不答。假如王献之对张芝的草书没有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他怎么能够向既是父亲又是老师的王羲之提出建议呢?

能够突破父辈的权威、世俗的束缚和书写法则的限制,并非出自胆量和才智,而是性情使然。《晋书·王献之传》有云:“少有盛名,而高迈不羁,虽闲居终日,客止不息,风流为一时之冠。”风流潇洒是思想风貌和精神品质的体现,尤其在崇尚玄学的东晋,没有这种精神风貌是称不上雅士的。王献之蔑视礼教,率性而无拘无束,是出了名的。他从会稽途经吴郡,听说顾辟疆的私人别园很不错,置礼俗于脑后,不打招乎径直闯进去参观,受到人家一顿洗落也不在意。他清高整峻,不交非类。有一次到谢安家做客,嫌人家寒士习凿齿患有足疾,故意不和人家坐在一起,被人认为“子敬实自清立,但为人尔,多矜咳,殊足损其自然。”王献之率真任性,肆意直言。他曾对王孝伯说:“羊叔子自复佳耳,然亦何与人事?故不如台上妓。”无论是世怨,还是观点相左,对一个前代人不屑一顾的肆意诋毁,似乎不够地道,但这种不地道就是一种任性,不在乎,是真实的性情流露。在人际交往中,王献之没有丝毫虚伪与矫饰。太元二年,新建的太极殿落成。谢安大人含蓄地邀请王献之题榜,被他直言谢绝了。如果在当下,有国家总理让你去题字,你不高兴的屁颠屁颠的才怪哩。王献之刚正仗义,不随波逐流,处处显示出自己的独立见解,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的。他身为驸马爷,还敢私底下乱偷情,胆子够大。“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桃叶复桃叶,桃树连套根。相怜两乐事,独使我殷勤。”这首诗就是佐证,但其间流露的情真意切,缠绵悱恻,好感动人。他服食鸭头丸,还急着跟人交流经验。这种个性是学不来的,骨子里先天就有。所以,王献之变法父亲的笔意,开创汉字书写的新天地,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王献之从小就潜心研究张芝的一笔书,深谙“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通而隔行”的道理。他在“一笔书”与字字独立之中作了相当成功的取舍,既避免了父亲的古意,又不同于张芝纯粹的一笔书。东晋书法发展很快,审美观不断变化,追求新妍成为一种时尚。王献之认为父亲的书法应脱去古意,随宜变更,符合时宜,用现代的话说就是“笔墨当随时代。”他父亲没有做到,王献之做到了。汉字书写笔法是前人的实践经验总结,有很强的规定性,盲目破坏,有违艺术规律。其实,王献之非常重视法度,在心领神会前人书写法则的基础上求变,体现了一种辩证思想,书法有法,然而,又法无定法。否则,长此以往,法则就会僵化,阻碍书法的发展。

《鸭头丸帖》墨迹随意潇散,行笔流畅,字势字形富有变化,结体散朗多姿,俯仰顾盼,以润取妍,以燥取险,体现了王献之鲜明的书写特色。他“变右军法为今体,字画秀媚,妙绝时伦。”如果说王羲之在真行书方面闯出了一条新路,那么王献之在行草上则取得了自己的面貌。《鸭头丸帖》虽然字数不多,却表现了王献之外拓的笔法和潇洒的气势,显示了“丹穴凤舞,清泉龙跃”的浪漫主义情怀。

2015/1/10

打开2017最新版书艺公社APP,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献之-究天人,通古今,而自成一家
洪厚甜《北师大高研班授课稿》(中)
王献之的书法与《鸭头丸帖》
中国书法秘诀(附:书法入门歌)
单论书法艺术,“小王”可胜“大王”?
书家故事|王献之刻苦练字二三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