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忆武功山的战斗生活

忆武功山的战斗生活

文\李珊(李发姑)


1932年下半年,安福县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安福县洋溪的万寿宫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各个区乡苏维埃的代表,会上选举产生了新的县苏维埃政府的领导机构,彭振兴同志任县苏主席,会上还推选彭振兴同志作为出席中央苏维埃代表大会代表。彭振兴同志带领安福县的代表去瑞金出席会议之后,县苏维埃政府主席暂由彭标代替,我为主席团的党团委员(团委员是当时中共安福县委常委),兼内务部副部长。以后我历任过中共安福县委常委兼妇女部长,莲安萍、萍宜安中心县委常委兼妇女部长,茶攸莲中心县委常委兼妇女部长,湘赣特委常委兼妇女部长。那战火纷飞的战斗历程,使我终身难忘,特别是武功山的三年游击战争生活,更使我记忆犹新。

一、莲安萍中心县委

1934年国民党反动派用十几倍于我的兵力向我武功山地区游击队进攻。由于敌人的逼进,苏区的范围逐渐缩小,萍乡、安福、莲花只剩下靠武功山的边缘地区仍属红区,革命处于较为困难的阶段。为了加强莲花、安福、萍乡的领导,坚持湘赣边区的革命斗争,6月间,萍乡、安福、莲花三县的县委在安福县钱山附近的一个小村子里召开联席会议,协商成立莲安萍中心县委、领导萍乡县的大安区、新安区,安福县的泰山区、宜南区,莲花县的路口区、九都区。中心县委书记彭标(不久彭标调走,由朱水生任书记),组织部长冯榜立,妇女部长张彩萍;中心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尹学鉴(原莲花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后叛变)。中心县苏维埃政府下设内务部(部长周X,后叛变,由副部长李发姑代替),财政部、国民经济部、粮食部、政治保卫局(保卫局特派员芦金泉)、优待红军委员会(主任李光大)。原各县委委员、常委大部分仍是中心县委委员、常委。

中心县成立后一段时间,我在安福境内活动较多,对当时的泰山区委(安福县的洋溪、钱山大部分,合并到泰山区委)和宜安区委(原安福县的泰山区、江口、湖丘和宜春靠安福边缘几个乡为宜安区)的情况较熟悉。由于当时环境关系,区委没有一个固定的地方。中心县委成立不久宜安区委书记叛变,为了加强对宜安地区的领导,中心县委派政治保卫局特派员芦金泉同志担任宜安区委书记。中心县委有自己的武装——游击队。游击队为了策应主力红军胜利北上遵照上级“牵制敌人愈多,胜利愈大”的指示,积极开展了“杀敌拉腿运动”正在这时,独立三团在刘培善同志的带领下,也来到泰山区

当时,国民党反动派调动了大量的兵力向我们发动了疯狂的“围剿”,从城镇到山村,大小山头四处都筑堡垒,设据点,布下了层层封锁线。敌人采取步步为营的碉堡政策,到一个地方就烧光、抢光、杀光,几乎寸草不留。保安团、民团(地主、恶霸)等反动武装象瘟神一样地残害老百姓,白天不让老百姓走动,晚上把山口要道的住家都集中到大村里过夜。这时候我们主要住在山上的小棚里和石洞里,一有机会就下山深入群众,做联络工作。我们在山上每人只有三件东西,一件是块六、七尺长的印花布,用它扎棚避风雨;一件是一把雨伞;一件是一只磁碗。吃的是山上长的野菜,生活很艰苦。开初,我们住在石块底下,象戏剧中的白毛女一样生活。当时编了一首歌谣:“一块雨布顶天立地,人人有个锅,味道自己调”。我们在生活上,提倡人人献计献策,解决生活来源,采集各种能食的野菜、野果充饥,度过难关。以后我们又把这种自力更生的精神,推广到建“营房”、修操场、造俱乐部方面,来丰富文化娱乐生活。就这样,我们住在用竹子搭架,盖上树皮、杉木棍作墙的“营房”里,倒也挺有乐趣

1934年冬,安福武功山脚下的苏区基本上被敌人占领了,泰山、钱山一带的敌人猖狂地向我们进攻,为了保存实力不同敌人硬拼,莲安萍中心县委开始搬入武功山、五里山一带的深山里。此时,我们和湘赣省委也失去了联系。  

国民党反动派把我们围在山上,把山下的老百姓赶出山沟,实行移民并村,集中到山下的大村子里划定封锁区,禁止相互往来。这给我们带来了严重困难。我们中心县委和游击队只有100多人,敌人却用了一个师以上的兵力,实行“驻剿”、“清剿”,妄想一举歼灭我们游击队于武功山山区。  

我们在山上,生活非常困难,粮、油、盐买不到,都被敌人封锁了,山下的老百姓,也不比我们好多少,生活上的困难也很多。怎么办呢?当然,主要还是靠自己解决开初,我们不在当地群众中购买粮、油、盐等,而是从其它地方筹粮进山,我们还将打土豪得到的粮食、物资留出部分救济贫苦百姓,所以,群众对我们游击队很敬仰。在那困难的时候,尽管反动派千方百计地割断老百姓与我们的联系,但是,老百姓总是想方设法冲破敌人的封锁,克服种种困难与我们取得联系。他们把自己节省下来的粮食送上山来给我们游击队吃,老百姓对我们说:“我们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保护游击队。”

的确,在那残酷的斗争日子里,我们没有群众的支持是难以生存的。群众宁愿自己牺牲,也不给敌人带路上山搜查游击队。有一次我们转移在莲花境内的一个山头上,一天,一个老乡上山给我们送米来了,他告诉我们,他们村里有一个普通妇女被敌人抓住了,敌人要她带路上山搜捕游击队。这位妇女明知游击队在哪里,就不肯给敌人带路,敌人威逼着她,她就故意把敌人带到山中爬上爬下,并不断地吆喝着,向游击队示意敌人来了。敌人火了,就骂她、打她,剥下她的衣服进行种种残酷殴打和侮辱。尽管敌人用尽手段,甚至施以毒刑,她还是坚贞不屈,没有吐露出游击队住处的真情。结果,这位妇女被敌人活活地折磨死了。还有这样一个普通的妇女,住在宜春那边山上,她多次给我们游击队买胶鞋。当时,反动派规定每人只准买一双胶鞋,这位妇女千方百计地买了四双。在路上碰到了敌人,被查出来,敌人就把这位妇女抓起来,并说她是游击队的情报员,要她带路找游击队,她不肯,被敌人殴打加刑,结果光荣地牺牲了。象这样的英雄人物,我们不知见过多少。我们能生存,能战胜敌人,主要是依靠群众对我们的支持。

我们的游击队,为了粉碎敌人的“清剿”,战胜数十倍于我的敌人,在群众的配合下,到处展开了以少胜多的麻雀战,常常使敌人“清剿”三四天一无所获,反而遭到我们惨重的杀伤

1935年四、五月间(正是杨梅上市的时候),湘赣省委加强了对武功山、五里山的领导,派湘赣省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刘燕玉同志来到武功山指导我们的工作。为了更多的拖住敌人,有效地杀伤敌人。中心县委将县委的同志和安福、莲花苏区的跟上山来的基层干部和群众100多人组成一支统一的游击队。游击队下面分设成三个挺进队,分三路插入敌后开辟工作。我随一路挺进队(队长刘瑞生,后叛变。政委汤金先,后牺牲了。)直插茶陵、攸县、莲花三县交界的山区,深入群众发展和恢复党的组织;彭余庆带领一路挺进攸醴萍边界山区,另一路由刘燕玉、尹学鉴领导,坚持在五里山一带。以后,这三路游击队紧密地依靠了群众,得到了群众的爱护和支持,很快就建立了各自的游击根据地,为开展游击斗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1935年6月,陈洪时叛变投敌后,党政军组织曾一度混乱。我们与省委谭余保同志取得联系后,重新组织了新的茶攸莲中心县委,书记吴金莲,我是常委兼妇女部长。县委下辖二个区委,一、永安莲边区,区委书记老巴;二、茶攸莲边区,区委书记甘裕泉,组织部长陈福青,我兼该区少共青年团书记。主要活动在茶陵东部,攸县七里漕埠,莲花的山背、竹家冲、丝瓜塘、陇上地区和永新铁镜,进行恢复党的组织和发动组织群众,坚持该地区的斗争

二、萍宜安中心县委

1936年春,在武功山一带的游击队转移到攸县、茶陵、醴陵、萍乡、莲花一带山区进行活动,靠武功山东北方面的安福、萍乡、宣春的山区,敌人稍微放松了对它的进攻。4月间,中共湘赣临时省委书记谭余保同志,为了恢复和发展安福、宜春、萍乡一带的党组织,派龙珍同志来七都山组织萍宜安中心县委,县委书记龙珍(后为尹德光、韦一平),县委设立了五个部:组织部(部长肖XX)、宣传部、青工部、妇女部(部长李发姑)、内务部。中心县委成立以前,七都山一带就有一个地下区委。中心县委成立后,萍乡县的新安、大安区委也相继建立。我去以后,又建立了宜南区委。  

我们县委各部的工作任务有所分工,但到一个地方工作时,各部的工作任务都要相互配合起来,不是单打一。我们妇女部也要做其它几个部的工作。由于互相配合,互相兼管工作,我们每到一地,整个工作就很快地带动起来了。当时我们的具体中心任务:第一、发动群众,建立群众组织;第二、给部队筹粮、筹款,我们的群众工作方法是:白天深入田间,与群众一起参加生产劳动,建立关系;晚上以开会为主,组织群众,向群众讲明党的政策。当时由于没有什么书本和宣传教材,只是根据党的方针、政策,凭口头去宣传教育群众。我们到一个村庄就先联系群众,在村里组织妇女委员会、青年儿童委员会、农民协会。从发展组织出发,以组织为核心,团结群众,从中培养骨干,然后交给工作任务。从完成工作任务中去考验他们的工作态度和革命意志,从而培养发展党团员。在发展群众工作中,我们也组织骨干力量到敌后探听情报,开展游击活动。我们在山上设立联络点,那时的联络信号很简单,用竹子作为联络物比如一根竹子就叫一个连,几根竹子捆在起叫一个团,竹子节就埋在山上的石块底下。组织群众向山上送粮和其它物品时,我们也派出一些精干、灵敏的人混在里面,有时是扮成上山打柴,有时扮成农夫,挑着犁耙上山耕种。一有情况便掩护群众分散转移,千方百计保护群众。

群众在党的教育下,和我们游击队心连心,处处支持我们,配合我们的工作。1937年9月,我们活动在三江垇头一带的山上,敌人强迫群众来搜山。有一次我躲在草窝里,有个老头已经发现了我,他装着没有看见,大叫这里没有“土匪”,“土匪跑到那里去了?!”有意从我身边绕到别的地方去了。敌人经常强迫群众给他们带路搜山,群众明知我们在山上,而故意绕开。有时故意大声叫喊:“土匪,快下来呀!我们不开枪。”“土匪在哪里?”他们的用意是叫游击队快走呀,敌人搜山来了,但也包含着这样的意思一—我们是被迫来的群众,游击队的同志们,不要开枪打我们。总之,群众总是千方百计地支援着我们,为我们着想;还经常配合我们打仗,烧敌碉堡,筹粮筹款,买盐、买日用品,搞情报,通风报信等,不胜枚举。

我们在发展群众组织,培养群众骨干的基础上,积极地发展和恢复党的组织。1936年6月间,萍宜安中心县委决定到湖丘、江口、七都山一带恢复宜南区委,区委的工作人员绝大部分是中心县委派去的,如区委书记李建平,宣传部长刘雪茂,妇女部长李秀英(地下党员)等。我们在区委的领导下分别深入各地去做发动群众的工作,发展和恢复党的组织。当时发展党组织的方法都是秘密进行的,只有直线关系,没有横线的关系。党员和党员之间,支部与支部之间,互相都不了解

宜南区委成立以后,很快地在罗家屋成立了一个特支,管辖三个支部。罗家屋带群众基础好,支部也相当巩固,我们有时白天都能去罗家屋村里活动。1936年秋,由于攸县、莲花、萍乡一带敌人逼进,形势紧张,但安福一带比较平静,谭余保同志由攸县经莲花、萍乡来到安福检查工作和布置如何牵制敌人,进行坚壁清野,加强对敌斗争的准备工作,很好地配合萍乡、攸县、醴陵游击队反击敌人。谭余保同志在罗家屋山上召开了区委常委以上的干部会议,我当是萍宜安中心县委常委,也参加了会议。

会后,我在罗家屋一带活动,布置罗段英和罗家屋支部的一个党员罗XX的爱人装扮成卖盐的,将标语用竹筒装好,放在盐底下,混进了安福县城,乘人不注意将标语散发。敌人发现红军标语后,如临大敌,满城混乱一团,到处叫喊“土匪进城了,搜查!搜查!”城内到处戒严。我们这二位女同志,乘敌人混乱之际,将盐倒掉,不慌不忙地出了城,安全地回到罗家屋。

三、湘赣特委

1937年11月间,陈毅同志来到九陇山,谭余保同志不在,段焕竞同志把他带到铁镜山上见到了谭余保同志。这以后,活动在武功山、五里山根据地的游击队和萍宜安中心县委,纷纷下山,奔向指定的地点——莲花县垅上村。部队集合后,大部分同志编为新四军一支队二团,开赴抗日前线,为坚持革命根据地的斗争,留下了部分同志,组织了湘特委,谭余保同志任书记,我调特委任妇女部长。这时安福,萍乡、攸县、醴陵、茶陵、莲花等县分别先后成立了县委。  

中共安福县委是1938年3月成立的,是特委书记谭余保指派我和贺斗生等人去重新建立的。县委书记贺斗生,组织部长刘雪茂,少共书记刘松山,妇女部长李发姑。当时县委下面还没有正式建立支部和区委。县委经常活动在严田、楠木桥、泰山一带。我在洋溪做群众工作,秘密发展党员,带领党员和干部开展抗日救亡群众性的革命活动。  

当时湘赣特委设在界化陇的一个山头上。谭余保调延安工作后,由颜福华任特委书记,特委成员有刘夫济、曾宪正等。1938年4月,特委调我到攸县贯家检查工作。攸县县委设在贯家一个棚子里,县委书记是刘叶仁,还有一个医师肖子斌兼搞青年工作。有一个晚上,我去贯家参加县委会议,进屋便见到刘叶仁正在写工作总结报告。我们正在交谈时,突然有人进来报告,说组织部长叛变了。来不及转移,县委就被敌人包围了。我当时跑进一个厕所里,其他同志则被敌人抓走了。县委书记刘叶仁、青年部长肖子斌当场被敌人杀了,房东也被敌人杀了,这时一个与叛徒有勾结的交通员,向敌人叫嚷着,说还有段参谋长的老婆李发姑未捉到。敌人走后,我才从厕所边的茅草堆里钻出来。我回到界化陇一个老百姓家里住下,敌人又追来了,我便急忙从他家后门跑出去了,险些被敌人抓住。我回到特委,就告诉特委同志,敌人又追来了,特委及时组织了转移。我们转移不久,特委的房屋就被敌人烧掉了。1938年上半年,项英同志从皖南打电报到新四军驻南昌办事处,要我到前方去工作。不久,我就走了,为了统一战线,颜福华调友军(国民党军队)工作。颜福华调走后,由曾宪正任特委书记。曾宪正将我们发展起来的地下党员,全部编入国民觉的保甲内,这样,湘特委在各地的党组织全部垮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江渭清回忆湘鄂赣边三年游击战
开国将军陈克功回忆:马家坪子战斗和红二十支队成立经过
救命恩人被传叛变,陈毅摇头:绝不可能
第一任昌乐县委书记刘慈源
【剧情片】 忘忧草(1982)
广水英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