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承前启后的学术中坚(学人风范)
图为《学问与传承》薛永年师生学术成果集封面。
薛永年先生是中国美术史学领域一位有突出成就和贡献的学者。他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培养出的第一代专业人才,曾直接受业于王逊、金维诺、张安治等老一辈美术史论家。
几十年来,他致力于中国书画史研究,围绕书画,尤其是晚期文人书画这一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展开了从画史到画论,从传统到演变,从画家到画派,从真伪鉴别到内涵阐释,从作品分析到社会背景解析的多层次、多角度研究,著述颇丰。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至今,薛永年密切参与了各次重要的国家科研、出版项目以及国家学术交流活动,有效地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并长期主持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的教学工作,为本专业培养出大批后备人才。
通观其学术生涯,我觉得有两个主要特点。
第一,薛永年继承了老一辈的文史传统,注重文献,史论结合。求学时期,张珩先生曾在美院讲授书画鉴定课,其中特别强调时代风格和个人风格的比照,以及印章、题跋、著录等辅助依据来判断作品的真伪。毕业不久,薛永年就参与整理了张珩先生的遗著《怎样鉴定书画》,并根据吉林省博物馆馆藏写出《何澄和他的归庄图》、《谈张渥的九歌图》等论文,从中可见他少受当时政治风气的左右,注重由扎实史料得出对画家以及笔墨的具体分析。之后数年间,永年先生又从作为个案的华喦入手,逐步深入到对“扬州八怪”的群体研究,探究他们的新派画风与盐商赞助之间的关系,其中虽然带有社会史的视角,但并不理论先行,而是发掘出许多鲜活生动的史料,令人耳目一新。
第二,薛永年具有开阔的视野,对中国书画的传统与现代转变保持贯通的观照。从历史时段来说,他曾专论魏晋南北朝的书画艺术,又主攻元以后的文人画,发表了关于明代吴门画派、董其昌的书画理论、王履的艺术思想、清代四僧以及扬州八怪的论文数篇,更进一步联系到中国书画20世纪的转型,探讨海派对“扬州八怪”的发展,提出对民国初期北京画坛传统派的再认识,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传统绘画的现代化与西方影响,分析百年来中国画演进的社会基础,思考对水墨的回顾与展望,构建体大思精的中国画现代理论体系。若没有一个持久而连续的关注与深入研究,将这些课题内容总和起来是断不能完成的。
尤为可贵的是,薛永年在深入专业的同时,还始终保持着对美术史作为一个整体学科的反思和自觉。他特别注意撰写学术史,尤其是20世纪以来的美术史学,不断反思研究与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得失,也特别善于总结方法论,探讨不同地域的学者研究中国画的途径之异同,这些都为后学者从全局来把握美术史学科的发展脉络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研究之外,薛永年将大量精力投入教学当中。1987年至1997年,永年先生担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主任,其间他组织力量更新通史教材,尽量容纳上世纪80年代以后的新材料、新成果,不仅培养了大量专业人员,也为美术史学科在全国高校的普及做出贡献。在他的指导下,一批青年学子走出校门,成为新一代的美术史研究和教学主力。
可以说,薛永年热诚地将自己所有时间与精力都投入到了中国美术史研究与美术教育事业当中,其严谨治学与无私奉献的精神实属典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都说理论家不会写书法不会篆刻,看看这位央美史论家的篆刻吧
李一老师谈薛永年先生的书论研究与书法实践
著名美术史论家薛永年先生受聘陈少梅艺术研究会终身艺术顾问
薛永年|以史笔诗心为中国美术立言
范迪安、苗重安、薛永年 亲笔创作并真情寄语为抗击疫情献爱心
李健强|怀真抱素——当代画坛中坚60家学术邀请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