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荔枝香 粤韵长

秦锦屏

    在岭南的文化长河中,粤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

    有流水的地方就有粤曲飞扬,有荔枝的地方就有粤曲激荡。

    很多岭南人,记忆里保存着这样的图景:在盘根错节、碧叶如盖的大榕树下,年迈的叔公、阿婆摇着扇,扇面往大腿上一磕一磕,应和的是,高音喇叭里行云流水的粤曲腔调。有时,那些出船打鱼、摇船摆橹的阿姨、阿叔们,船桨吃水的“哗哗”的声音,也迎着船头半导体里粤曲的节奏流淌。

    曾经有那么一阵子,没有人在街头巷尾谈论“平喉”“子喉”,没人哼唱《帝女花》《紫钗记》,粤剧粤曲仿佛遁形入泥。再难寻觅休渔时节,广场上乐棚高搭,鼓乐一响,男女老少蜂拥而至的热闹景象……一些喜爱粤曲的老曲友,只能在荔枝飘香时,呆呆仰望枝头红艳的荔枝,脑海里千百遍回旋着婉转清亮的调子:“卖荔枝喽,身外是张花红被,轻纱薄锦玉团儿,入口甘美……”但这一声声熟悉入骨的咏叹,徒留喉头默默上下滑动。碧海蓝天下,缺了粤曲,渔舟唱晚顿时黯然失色。

    一夜春风到鹏城,卡拉OK这个新事物忽然间在经济特区的大街小巷盛行起来,竟也带动了沉寂一时的粤曲。立刻有很多人丢下了蒲扇、船桨,放开了喉咙……他们不再满足于大榕树下的闭目咿呀,不再满足于风浪里的铿锵和唱,那些捕鱼、种蚝、织网的手,拿起了话筒,把脉冲十足的麦克风变成了“迈开疯”。句句声声,仿佛要把曾经“黯然失声”的岁月都找补回来。

    街头巷尾回旋着:“落花满天蔽月光,借一杯附荐凤台上”,抑或“知你送君忍泪难,哎呀,难难难”,特别是在荔枝飘香的季节,男声女声,粤韵声声的《卖荔枝》不绝于耳,一时间竟让人无法分辨是“平喉”还是“子喉”在歌唱,只知道是热爱生活、赞美生活的人在高调晒幸福。

    时间是无休止的磨盘,一圈又一圈飞速轮转。似乎在弹指一挥间,低头唱曲的人发现,身边的楼房长高了,蔽日连天的榕树有的被移植,有的伫立在楼与楼之间……有人说:时代飞速前进,更新换代,旧房都要被推倒重来,但粤曲不能啊,它太古老了,注定未来要被大时代淘汰。与其等待淘汰,不如自己先淘汰自己。于是粤剧团的人四散纷飞,封箱、停戏。

    潮,年年长。楼,步步高。生活天天都有油盐酱醋一杯茶,似乎很润滑,但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某日,一些“讲白话”的本地老友聚在一起喝茶、吹水(聊天),说起日新月异的好日子连连点赞,可说起那曾经红火的粤剧,又怅然若失。

    呵!有人猛然一拍大腿:缺什么,也不能缺了粤剧啊!特别是国家如此重视软实力,哪能丢掉自己的文化根脉呢?

    于是,一帮志同道合的人迅速集结起来,呼朋引伴,开箱验取旧家伙,咣咣当当,咿咿呀呀,粤声弹唱,展开了独特的“寻根之旅”。

    立竿见影,一场场粤剧体验活动如雨后春笋,争相冒尖。那些粤剧的“老粉丝”、那些新戏迷,不仅能看戏,还能有机会拿起刀枪剑戟等道具,依葫芦画瓢地耍弄一番。末了,再把粤剧的知识学习一遍:原来粤剧已诞生500多年,在广泛吸收弋阳腔特色的基础上,还与湖广等地的地方戏有着血缘关系。粤港澳三地政府联手,向联合国投递了申请,最终得到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的认可,批准粤剧作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当下恰逢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好时期,各地文化单位纷纷送文化、办演出,粤剧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高潮。深秋时节,深圳松岗睦邻东莞长安响器叮咚、粤曲悠扬,松岗人、长安人以戏会友的粤剧联欢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究其原因,松岗曲艺社和新声曲艺社历史悠久,口碑响亮,他们因一份热爱将百年粤剧传承至今,松岗与一河相隔的长安建立了粤为情、剧为媒的合作关系。舞台搭起,合奏响起,两地百姓扶老携幼,边看边议,对舞台上的角儿如数家珍,赏戏听戏之间,情更浓,义更重,回归到了高台教化的核心点。

    三皇五帝,孔孟仁义。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古往今来,戏台上树立了多少典型的艺术形象,折射着历史天空,承载着家国情怀。

    一位哲人说,根基在,民心就在,灵魂就在,精神就在。

    敢为人先的岭南人,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创社立团,研习传统文化,组织喜爱粤剧的居民唱曲自娱,顺着粤剧的源头去寻根问祖,为建设文明社区、弘扬岭南文化、建设文化大湾区出力。是生生不息的文化火种再次点燃了古老的艺术,是当下高度的文化自信带动了粤剧的复兴。

    荔枝香,粤韵长。粤剧在新时代焕发了崭新的青春,它凝聚着本土的“土著”,也吸引着纷纷的外来客,拧成了联系乡情的文化纽带,绘成了粤港澳大湾区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客至岭南,注目那久负盛名的东方之珠,或者踏上全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你会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海风阵阵,由近及远的不仅是碧海蓝天、摩天大楼,更有“随风潜入耳”的动听粤曲。

    粤曲作为岭南人的精神命脉,根于此,兴于此,盛于此,并将绵延不绝,闪耀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光芒,在历史和时代的枝头上迎风绽放。

    (作者系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深圳市福田区作家协会主席。“时代湾区”专栏特邀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展示省级非遗东莞粤曲魅力,“非遗粤曲传承夜”首场点亮麻涌
粤曲欣赏郭凤女最新《食荔枝》
【广东粤剧粤曲】经典合集《荔枝颂》红线女
新马师曾、崔妙芝《胡不归之慰妻》#粤剧#粤曲#广州荔枝湾
广州市地方志
《顺德——我和老倌有个饭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