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震云首度回应“砸场”:腹黑段子手 欺负老实人|刘震云|砸场

 

凤凰网文化讯(徐鹏远报道) 6月11日,著名作家刘震云在北京大学与学者张旭东、陈晓明以“文学乡村的复活”为主题进行了一场思想对谈,对谈围绕刘震云作品《一句顶一万句》展开。《一句顶一万句》长达40万字,以“出延津记”和“回延津记”为上下部,横穿中国二十世纪,描写了杨百顺和牛爱国两个普通的中国人,为了寻找一句知心话语,跋山涉水,所经历的艰难的人生和心路历程。

不久前,刘震云与严歌苓在《床畔》新书发布会的对谈,被某媒体冠以“砸场”标题火爆传播,甚至这次与陈晓明和张旭东的对谈预告都采用了“砸场模式重启”的噱头进行宣传。刘震云一上场就对“砸场”一说进行了回应:

他说自己当时多么温顺,但最后却变成了“砸场子”。“当冠冕堂皇的话充斥了我们生活角落的时候,你说了一句老实话就成了‘砸场子’。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嘛。”刘震云称自己被新闻标题害过许多次,包括与莫言、冯小刚、王家卫有关的一些新闻,都成了盘点他过往“砸场子”的“证据”,他说写这些新闻的人一是偷梁换柱,二是胸大无脑。在此他要向中国新闻界致敬--中国最伟大的小说家在这里,最腹黑的段子手也在这里。

乡村中国不再是可以回望的归隐的桃花源

陈晓明解释之所以将“文学乡村的复活”作为题目,是因为20世纪中国乡村的书写总是不能回避暴乱、动荡、灾难,都是以死亡书写来揭示。一个没有战争、没有动乱、没有革命,甚至没有政治斗争的“现代中国历史”,几乎是不可能的历史。而刘震云笔下的20世纪历史,却没有出现直接的暴力,始终没有杀戮,尽管好几次提着刀。准确地说,刘震云写的是无历史的贱民个人的生活史。

陈晓明解读到,《一句顶一万句》用“喊丧”作为召唤乡村中国的特殊方式,绵延于小说的全部,小说的空间里仿佛始终回荡着“喊丧”的声调。这就是“喊丧”与“幸存”的关联方式,也是文学乡村的向死而生。“喊丧”是对千年孤独的回应,孤独是这部作品明确的主题。

同时,小说以说话为叙述动机,由无数不断转折、变异的故事缀合而成,话里有话、事里有事、人外有人。在现代以来的文学书写中,农民总是以沉默寡言的方式表达现代性,实则是对现代性的对抗,而刘震云笔下的农民有着如此强烈的说话愿望,这就形成了一种乡村中国的另类观代性--友爱现代性。

友爱现代性的生长并不是单面的,并不是顺理成章的,而是非常艰难地在乡土中国的传统、日常习俗中生长起来。

“喊丧”是利用死者与幸存者的关系,重建亲缘共同体的一种努力。但并没有真正的亲缘共同体,没有友爱的说话连接方式。友爱总是陷入绝境,要说话只有在背弃的方式下才可能找到另一种友爱,友爱总是有歧义和重建的可能,在这个过程中没有真的绝对意义的一句话,这是乡村中国的本性。

陈晓明说刘震云还用“改名”替代了20世纪中国历史的时间性与暴力性,以隐匿的形式完成了历史之终结:乡土不再是可以回望的归隐的桃花源,而是弃绝的历史。文化、传统、教育、信仰在这部小说中都陷入了荒诞的境地,这种荒诞散发着一种悲戚的乡愁。

白话文学没能改变文学本身的语法和解构

张旭东教授先谈到了当代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的位置。他认为从白话文学开始,中国文学无论从自己的文学脉络上看,还是在世界范围内看,只能提供一些词汇、意象、文物、色彩,并没有改变文学本身的语法和解构。而且当代文学虽然一直在提供故事,却都是小故事,而小故事还往往以大故事的虚假的面目出现,这是中国文学的一种遗憾。所以,在世界艺术市场上,中国艺术总是以政治的面貌出现。

而《一句顶一万句》则用零碎的故事避免了成为地域性的、时代性的、政治性的叙述。整个小说的密度极大,提供了一种新的文学句法和文学语言内在升成的一些构成。

张旭东说,文学处理的不是物理学、科学依据上的事物,我们生活本身是一种混,文学要借着这样的混,找到意义,找到安身立命。

文学就是把乱象和情感码放清楚

刘震云主要以回答现场观众提问的方式发表自己的观点。他在其中谈到了鲁迅笔下的三个形象问题:我们父亲的形象--阿Q,最大的特点是没有老婆和精神胜利;我们母亲的形象--祥林嫂,特点是没有男人和孩子,一直对人讲述;另一个父亲的形象--孔乙己,特点也是没有老婆,而且是一个没有腿的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是社会灯塔,而我们的知识分子连腿都没有,能看多远呢?

刘震云还讲到,20世纪充斥着暴力、革命和颠覆。但仔细想一想,这些暴怒、革命、颠覆一定是少数人的事情,当然在现实上多数人是会被少数人裹挟的。但是多数人的日常生活是否就一定会被少数人改变呢?作家、宗教、政治家都是想为普通人代言的人,许多作家尽管是站在跟历史相反的角度,本质依然是代言,情感和日常状态在其中一样会被忽略。刘震云谁代言都不如自己代言,虽然被代言人特别愿意被代言人带着走,全世界都如此。

刘震云最后说,好的作品是通过情节、细节、对话以及情节与对话之外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把生活中不同层面的乱象和人的情感码放清楚。这是文学存在的必要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刘震云炮轰明星:表演不在银幕 生活中演得很成功 | 独家
描绘中国当代文学地图
陈晓明:中国30年来10部优秀的长篇小说推荐
陈晓明:“苦难”意识的重建与迷失(2003-4-11讲稿提纲) - 文艺学 - 北大中文论...
“历史终结”之后:九十年代文学虚构的危机
如果只能认命,农民为何要进城?| 东西《篡改的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