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发表于 美食美刻 657 次阅读1 条评论

如果粥也算主食的话,其历史恐怕是最长的了,甚至在稻米没出现时就有了粥这种食物。说到稻米,先要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我们所谓的五谷,随着岁月,所指不同。《周礼·天官·疾医》曾言:“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郑玄注:“五谷,麻、黍、稷、麦、豆也。”《孟子·滕文公上》也说:“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赵岐注:“五谷谓稻、黍、稷、麦、菽也。”《楚辞·大招》提到:“五谷六仞。”王逸注:“五谷,稻、稷、麦、豆、麻也。”《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过:“五谷为养。”王冰注:“谓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也。”《苏悉地羯罗经》卷中曾明确指出:“五谷谓大麦、小麦、稻谷、大豆、胡麻。”上述的说法不一,代表了各个年代在五谷的指称上比较混乱,以至于后来人们只是笼统地用五谷一词来指谷物。不过,从上面引述的文献中可见,至少在周王朝,五谷中没有稻米。但《周书》已有“黄帝蒸谷为饭,烹谷为粥”的记载。《说文解字》也有“黄帝初教作糜”之说,糜就是粥。这说明至少汉人最早喝的粥不是大米粥,可能是麦粥,或者小米粥(粘性的黍粥或不粘的稷粥)。

不开火的小米粥 by 红姨食坊

上述可见,在中华民族吃的历史上,粥的出现不一定最早,但历史恐怕最长。粥延续至今,比粥早的很多食物不是灭绝就是中断过,要不就发生过很大的变化,以至于很难说彼此存在着真正的承袭关系。比如,我相信人类自利用火开始,首先吃的就是烤制肉食,那东西确实脍炙人口,也一直流传,但各个时代的烤肉会有区别,现今的烤肉与古代差别更大,改进更多,已然成为不同的菜品,至少是差别巨大的变种。不过,在一个人的历史中,伴随时间最长的也是粥,北方一些地方可能是面条。代养过孩子的人都记得你那宝贝第一次喝粥时的情景:大米要尽量熬得绵软、稀烂一些,米和汤交融在一起,粥要放凉,还要用喂养孩子的小勺挖一勺放在嘴边抿一下,尝尝烫不烫,烫的话就使劲吹几下,用舌头舔勺边或勺底再试,不烫了,先挖上半勺,放在婴儿的嘴边,那股米香味顺着孩子的唇边和鼻子传到了大脑,婴儿立刻做出反应,但是之前只会吸奶而不会吃东西的婴儿不知该如何进食,张着小嘴任由你顺势把粥放进其口腔,孩子用牙床慢慢咀嚼,但还不会控制口腔,不一会粥就顺着嘴边流出了一些,另外一些则进了他/她的小胃。别小看这勺粥,这可标志着一个婴儿进食的开始,之前叫哺乳,一勺粥,让他/她开始进入成人的世界。再大些,也就是再大几天的光景,煮好的稀粥可以掺进碾碎的蛋黄,或者菜汤,或者肉、鱼、虾糜,或者肉松,而这些竟成了孩子的向往,以至于一看到大人们在那吃饭,就会张着嘴,嗷嗷待哺状地呼唤他/她的最爱——粥。服侍过行将告别这个世界老人的儿女们也还记得,自己的家人吃的最后一口饭的时候,或许也是粥,也是煮的烂烂的,老人支撑着身体坐起来,运着气,鼓足气力,把你送到嘴边的那勺粥喝了进去,虽然费力地吞咽着,但是依然可见向往生命的顽强。何止老人,女人坐月子要喝小米粥,发烧数日,能吃点东西时,最开始也是粥,即使是饥饿多日,也不能见到馒头就塞上几个,也要先喝上几口粥,否则容易撑坏。

椰浆芒果紫米粥 by 简单煮意

且富,且穷,都离不开粥。对于生活富裕的人来说,粥是一种主动的选择,意在养生。北京著名的粥店大锅粥里有一副对子,虽不工整,但意思明白:困难时期想吃肉,小康阶段要喝粥。泡脚,喝粥,都是富人养生的穷办法。宋代大文豪苏轼曾经提到过:夜饥甚,吴子野(他的朋友)劝食白粥,云能推陈致新,利膈益胃。粥既快美,粥后一觉,妙不可言。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也极力推荐食粥养生,认为能延年益寿,曾作《粥食》诗一首:“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据说,唐“白居易在翰林院时,皇上赐队风粥,喝了一碗,口香七日。”即使是御粥,也不会香成这样吧,现在看来,有拍马屁之嫌。清郑板桥在给其弟的信中曾陈述食粥之乐:“暇日咽碎米饼,煮糊涂粥,双手捧碗,缩颈而啜之。霜晨雪早,得此周身俱暖。”不过历史上,粥和穷总是联系在一起的。范仲淹少时家贫,却勤于读书,冬天疲倦了就用冷水冼脸,粮食不够就以稀粥度日;曹雪芹中、晚年贫困潦倒,写有“举家食粥酒长赊”的诗句。明人张方贤有诗云:“煮饭何如煮粥强,好同女儿细商量。一升可作二升用,两日堪为六日粮;有客只须添水火,无钱不必问羹汤。莫言淡泊少滋味,淡泊之中滋味长。”以粥在斤两的虚幻优势充饥在近现代史上屡见不鲜,每逢灾荒,一些义人会开设粥店,赈济灾民;三年灾害期间,有一句毛家语录:“忙时吃干,闲时吃稀”,那年月还发明了一种介于干饭和稀粥之间的吃法:大米先多放水,煮一会捞出,再蒸,米会显得多些,其实,吃几口可能会饱,但很快就会饿的。

粥的做法很多,早在清光绪年问,黄云鹄编写的《粥谱》里粥的品种多达247个,有人统计过,现在国内各种叫得上名字的粥也有240多种。不仅因为各种谷物或者谷物之间的搭配都可以成粥,而且粥与菜蔬、肉、海产品、蛋类都可随意结合。粥很平常,但做好粥可不平常,有一个简单的道理:粥粘才好喝。所以如果不是选择粘性的江米、大黄米或者粘高粱米的话,而且粥里不放碱面的话,最好慢火长熬。我认识一个广东人,就是再普通不过的大米粥,他也做得与众不同,要用砂锅,选东北香米,不是那种泰国瘦长的香米,用水浸泡一两个小时,放在砂锅里煮开后,小火熬制三四个小时,最后粥和米汤浑然一体,见不到成粒的大米,但米香却被熬出来了,无论口感还是味道,那都相当的不错,再就上点辛辣的小咸菜,那简直是神仙般畅快。在河南,见到过一种大海碗盛装的玉米粥,比饭馆的那种小碗大好几倍,要转着碗喝,否则烫着,边喝粥边咬一口河南大油饼,吃一口咸菜疙瘩,满头大汗,一身爽利,哇塞,农家户口的神仙!

花生糯米粥 by JN高速

我喝过很多种粥,高档的像黄米粥和辽参烹制在一起的,或者龙虾做好刺身后,剩余部分与米饭烩制成粥,或者粥店一些添加各种东西的粥。不过我还是喜欢朴实的粥,就是里面只有谷物,顶多增加点南瓜、白薯等兼做主食的辅料。我喜欢豆粥,特别是豆、米、水融为一体的豆粥,豆的种类可以多些,这种粥最好用高压锅熬制,时间尽可能长些,把豆、米的香味都调动出来,这样的粥即使放凉了,也喜欢,最好配点可口的小菜。我从口感上不喜欢现在一些养生的什么薏米粥、黑米粥之类,紫米粥有种涩苦的味道,放点糖还能将就。我就是感觉这些东西成粥得不彻底,没有传统粥的那份交融。喜欢八宝粥,小时候吃时更喜放点糖的八宝粥,但是不喜欢八宝粥里的枣,因为枣在粥里显得不正经,绵软程度不一,枣皮总是有些多余,如果再有几个枣核与枣走散了,好吗,牙不好的可要提防点,小心咯着牙。

粥这种好东西曾经独自侍奉着我们中华民族,并从我们这里传播到东亚和东南亚的其他地方,但是在欧美并不流行。欧美人早餐有一种类似粥的东西,现在一些讲究小资或简单生活的人也喝,那东西居然也叫粥——麦片粥,其实就是牛奶泡麦片或者其他烘焙过的谷物,再就是加些果脯之类的,一点也不糜烂,谷物和水一点也不融合,更谈不上交融,没有熬制,也就没有了稻谷彻底的芳香。还是咱中国人好啊,咱有粥喝。

本篇文章由 CAS书生田 先生发表,授权豆果美食画报转载传播,感谢他的无私分享:)查看豆果网关于粥的菜单>>http://www.douguo.com/caidan/detail/407726.html

欢迎在豆果美食画报关注他的【食忆】系列文章。

【食忆】馒头

【食忆】米饭

【食忆】面条

【食忆】包子

【食忆】饺子

【食忆】烙饼

【食忆】馅饼

【食忆】粥

您阅读的文章来自豆果网,每周我们都会为您送上一些与美食有关的文章,欢迎您到豆果网www.douguo.com寻找与吃有关的一切:)

您也可以通过App Store下载[豆果美食]和[美食日记]的应用,与豆粉们分享美食交流厨意心得。安卓版请到各大市场下载!更多应用请关注豆果应用中心\( ^▽^ )/

2012年0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