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电报悄然淡出历史 青岛全市只剩一个电报房

[转载]电报悄然淡出历史 青岛全市只剩一个电报房

http://news.QQ.com  2007102708:11   半岛网    评论11

 

上世纪 70年代的电报房(本报资料照片) 青岛

施建平演示发报机 青岛

办理电报业务的窗口空无一人

>>>现状全市只剩一个电报房

“您要发电报?都什么年代了还有人发电报!”10 24日,记者走访了市区多家邮政局营业厅,几乎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这样答复。据介绍,由于发电报的市民屈指可数,早在 2003年前后,邮政局营业厅就停止了全市电报代办业务。

记者几经周折,终于打听到山东路网通营业厅仍办理电报业务,这里也是目前本市唯一一处可拍发电报的地方。 10 26日上午记者来到该营业厅看到,现在已没有专门的窗口办理电报业务,只有 2号窗口可以兼办。

据工作人员介绍,现在发电报每个字的费用是 0.14元,要一天的时间才能到达,而发条手机短信才一角钱,打长途电话也不过几元钱,所以来发电报的市民寥寥无几。据统计,平均每月发出去的电报不足 10份,加上外地发过来的电报,每年收发的电报也就三四百份。

>>>曾经辉煌时每天多达 4万份

前几天,家住江苏路的宋先生整理房间时,发现了一张泛黄的“电报凭据”,才发觉自己已经 28年没发过电报了。这最后一次发电报,是 1979年坐火车回菏泽老家,想让弟弟去火车站接站,电报内容只有 6个字:“ 6日午时接站”,加上地址一共花了 8毛钱。

“别看只有 8毛钱,但那时能发份电报简直太奢侈了,一个字都不敢多说!”宋先生告诉记者,那时他在国棉厂上班,每次听见高音喇叭里叫自己去收电报,心里都“咯噔”一下,因为能够发电报的事情一般不是大喜就是大悲。据宋先生回忆,那时发电报一个字 3分钱,一封电报光地址就得 10多个字,再加上一句话的内容,一般要花 8毛钱,当时他的工资每月只有 18元。宋先生说,1998年儿子上高二时,语文考试中还要求把一段话改成电报文,那时儿子老觉得话说得那么简单不可思议,“时代不同了,没经历过的人无法体会对电报的那种感情。”

据青岛网通宽带业务发展中心数据机房的助理工程师施建平介绍,最多时本市每天收发的电报达 4万份。在施建平的记忆中,使用最多的电报内容是“母病速归”、“见报速归”,而最短的一般是两个字,如“速归”、“平安”等。

>>>探访坚守“阵地”的电报房

在山东路网通营业厅的后面,是青岛网通的数据机房,本市最后一个电报房也设在这里,主要负责将全市的电报发往全国各地,并将各地发来的电报转发到各区市。记者想象中的电报房,发报员应该是表情严肃地戴着耳机,手指不停地按一个按钮,然后发出阵阵有节奏的“嘀嘀”声……但这里,只有一台电脑、一台传输机和一组转换器,两名工作人员也是“客串”的宽带技术人员。

记者看到,在 10月份的发报记录中,本市共对外发了 6份电报,其中有 3份是某公司发给临沂市 3家公司的庆祝开业的贺电,一份是市民发出的唁电,另外两份是一家公司发的催账单。而在本市收到的电报中,半数都因“查无此人”被退回。

据介绍,电报资费从上世纪 70年代的 0.035 /字,涨到现在的 0.14 /字,价格翻了好几倍,但现在每发一份电报都要赔 3元以上。

>>>将来电报淡出岛城市民生活

据施建平介绍,本市不会骤停电报业务,而是让其自然消失。但由于本市仅有的一台电报机严重超期服役经常停摆,而且现在国内已经没有维修、生产电报机的企业,不久电报业务就会因为电报机的“罢工”而停止。

施建平说,在我国呼机用了 20年,大哥大用了 15年,而电报淡出市民生活则经过了近百年,任何一种产品都有其生命周期,电报走向没落被新兴传播手段(手机、电话、传真机等 )所取代是难以避免的,这体现了科技进步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的改变,是社会进步的一个缩影,“但电报的历史会永远留在人们美好的记忆中。”

/图本报记者刘兆球

■对话最后的电报员俺这个职业曾让人崇拜

今年 48岁的施建平是青岛网通宽带业务发展中心数据机房的助理工程师,也是本市最后一名仍在坚守的电报员。

施建平告诉记者,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发电报是最快、最时髦的通讯方式,“那时候一说自己是电报员,人家都用崇拜的眼光看俺!”作为一名电报员要熟记上千个常用汉字代码,并能快速翻译过来,最忙时每天要收发500多份电报。

施建平说,上世纪 90年代初,随着固定电话的普及,电报业务开始走向萎缩,“当年岛城的600余位电报员,如今多数分到电信各基层单位”。

■新闻链接中国电报史话

1873年,法国驻华人员威基杰参照《康熙字典》的部首排列方法,挑选了常用汉字 6800多个,编成了第一部汉字电码本《电报新书》,掀开了我国电报业的历史。

18771011日,中国人自己修建、自己掌管的第一条电报线,旗后(即今台湾省高雄)至府城(即今台湾省台南)开通。

18811224日,中国自主建设的第一条长途公众电报线路———津沪电报线路竣工。

1893年,清政府在青岛杨家村设电报房,属胶州电报局领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绍兴道邮电局
寻找即将消逝的电报
微型小说 || 天 平
第1206篇·电报(马未都)
自以为是的日本军队,自以为已经掌控全局,其实就是一群井底之蛙
其实我没有忘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