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瑜伽哲学——三摩地

三摩地的含义

三摩地是梵文Samādhi的音译,也翻译成三昧、定等。

三摩地(Samādhi)一词中,sam意即“一起”;ā意即“走向”“朝向”;词根dadhat意即“放置”。所以,Samādhi 的意思是“把......放在一起,或把......结合在一起”。另外,sam有“完美”“完全”的意思。Dhi意指“意识“。所以,Samādhi 是一种状态,在这一状态,人、行动和行动对象之间的区别消融成了唯一者。

在很多人那里,三摩地是一种很神秘的状态。可以说不可言说,就如对佛教徒来说,涅槃不可说一样。但事实上,不是不可说,而是对于其他人或没有达到某种意识状态的人来说,说了也是不能明白的。有时,为了让人们理解一些,还是需要借助语言来表达三摩地。


帕坦伽利“三摩地”的含义:

“在冥想中,对象的真实本性放出光芒,不再受感知者的心的扭曲,这就是三摩地。”


艾扬格对三摩地的理解:

“当专注的意识之流与冥想对象融合时,冥想者(主体)的意识似乎融化在对象(客体)之中。这种主体和客体的合一就是三摩地。当冥想对象不受冥想者自身意识的干预而显现时,冥想就进入三摩地。”


在吠檀多和数论中三摩地是有所差异的。一般的瑜伽人很难去区分,对他们来说区分的意义也不大。


帕坦伽利瑜伽的三摩地:

是自我(原人)从不是自我的一切(原质)中撤回。宇宙依然保持原来的状态,无法消融于自我。


吠檀多的无余三摩地:

非自我消融于自我。


这两个体系的实在观不同,帕坦伽利的体系是二元论的,三摩地的最终结果是自我(原人)和非自我(原质)的完全分离,达到独存之境。在吠檀多体系中,它是一元论的,最高的境界是非自我消融于自我,达到自由。

帕坦伽利瑜伽似乎有一个消极的含义,即它是摆脱非自我的自由。吠檀多体系中,是要在一切之中获得自由,是积极的,它不仅终止苦难,也获得终极喜乐。吠檀多的无余三摩地和帕坦伽利的无想三摩地并不一样。在吠檀多中,探索者的心意和自我不分离,而是专注于自我,即专注于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荷心.瑜伽经的内观与冥想》语音系列【第七篇】
国际瑜伽日,来读读《瑜伽经》
? 瑜伽课前唱诵-双手合十向帕坦伽利致敬(附视频)
瑜伽是什么(九):三摩地——自我实现
来来往往的列车
八支瑜伽的含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