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幼儿美术教育,使用范画的利弊

如何不用范画进行幼儿美术教学

美术教学是对儿童进行美育的重要形式,在幼儿美术课上,教师一般通过范画的方式指导孩子模仿进行美术创作,这也成为幼儿美术教育约定俗成的教学模式.不过,采用范画模式进行幼儿美术教学,其弊端也显而易见,它束缚和遏制了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不利于提高其艺术素养和综合能力.

对此,笔者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针对艺术领域提出的“不宜用范画进行美术教学”作为教研重点进行探索,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不用范画的美术课进行解读剖析,就如何更好地发展儿童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深入探索实践,以利于运用到实践中,促使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一、幼儿美术教学中使用范画的利弊

1.使用范画的益处

教师范画可以让幼儿较快地初步掌握绘画技巧,有利于他们日后过渡到画写生画、写意画、命题和创作画等.它让幼儿更直观地明白画的内容,懂得绘画的步骤.因此,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使用范画是培养幼儿美术能力的有效途径.

2.使用范画的弊端

教师示范画让幼儿“依葫芦画瓢”,阻断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有些孩子在拿掉范画后就无从下笔,不会画画了;有些孩子们的画虽然“很像”教师的范画,但却缺乏个性,很难让他们体会到不同绘画形式所带来的创造性和童趣,其素质能力也很难得到锻炼提高.

二、美术教学中不用范画的思考建议

笔者曾经指导一节美术课程“节日礼仪”,课上简单地让幼儿仔细观察灯笼、鞭炮等图画,之后让幼儿自由创造一幅具有情境的作品.在那堂课中,孩子们画出了富于想象力、独具特色的作品,有的画出了包含烟花、糖葫芦等物品的过年景象,有的画了动物过春节的场景,精彩纷呈.所以,不用范画教学有时反而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不用范画的美术教学中应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学习,充分发挥引导作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中明确了教育的方向,特别强调了要注重素质教育.因此,幼儿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也要时刻注意幼儿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提升,尊重幼儿的想象,要积极引导幼儿去理解艺术,努力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与创造力.例如,笔者结合幼儿美术教育目标开展的“送给妈妈的贺卡”绘画活动,就不采用范画的方式,而是让孩子们自由发挥,注重发散思维、即兴发挥、艺术表现等,并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结合幼儿实际情况提升他们的创作水平,引导他们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作品.

2.鼓励自主创作,充分发挥幼儿主体作用

幼儿教师在不用范画进行美术教学的情况下,要时刻牢记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主创作.比如,笔者在上主题为“春天来了”的美术课时,首先引导幼儿描述春天的景象,然后就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思考创作作品,幼儿兴致很高,并自由创作了关于春天的画作.如孩子们把太阳画成了太阳公公、太阳公主、太阳宝宝,而把柳树画成柳树姑娘、柳树妈妈,还在柳树上画了燕子等小动物,而蝴蝶、蜜蜂、小蝌蚪这些小动物在孩子们笔下更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他们还画了潺潺的溪流、五彩缤纷的野花、嫩绿的青草等把春天的景象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他们真正实现了在没有范画的帮助下,独立地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作品.不论画工如何、色彩表现如何,这都是一种艺术创作的尝试.因此,要多鼓励幼儿自己去观察发现、理解分析、构思创新,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内涵就会更丰富、生动,更有艺术感染力.

3.合理优化教法,着力创新教学方法手段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培育幼儿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去创新发现更多更适合自己和幼儿的教学方法手段.例如,可以多带幼儿开展户外活动,到公园写生、郊游采风,开展欣赏、讨论、分享等活动,让幼儿在畅谈想法和感受中成长.当然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感知与欣赏的徒手操作法让幼儿加深绘画印象,在游戏中引起绘画的兴趣,还可以让幼儿自由操作,用感知的方法引起幼儿绘画兴趣,更可以通过实地观察法激趣,让幼儿现场作画.总而言之,采用多种绘画方式激发兴趣,采用多样的导入方式,并多用游戏性语言鼓励幼儿作画,设置游戏情境、选择日常生活中幼儿喜爱的事物、运用儿歌策略增强幼儿掌握绘画的技能技巧、注重评价环节提高幼儿成就感等,都是旨在真正提高幼儿的美术素质.

幼儿绘画教学中不宜使用范画的原因及策略探究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艺术领域教学建议指出:"绘画教学不宜提供范画,特别是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但传统的绘画教学观念影响着许多教师依然在幼儿绘画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可以临摹的范画。笔者认为,在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不应该为幼儿提供范画,教师应尊重幼儿的创意与表达,做幼儿的倾听者、支持者和鼓励者。

那么在《指南》出台了好几年,为什么大部分教师依旧赞成范画教学呢?绘画教学究竟需不需要范画呢?没有范画情况下教师又该怎样开展绘画教学呢?


一、不支持范画教学

的三个理由:

1.从绘画的艺术功能来说


绘画,归根结底,是一种心灵的抒发,心灵世界外在的表达方式之一,是我们人类对外在世界充分认知感受体验提升后的一种自由心灵的艺术表达。

由于每个人来自不同的家庭,生活背景和文化背景都为不同,他们对外在世界的感受体验自然也是不一样的,绘画表达自然也不同。

所以笔者不赞成在孩子画画时,我们成人去搞张范画,把孩子的心灵世界外化表达都统一成一个模式,大大违背了绘画本源价值。


2.从儿童绘画的教育功能来说

儿童绘画不是艺术,而是表达,是他们这个年龄发展阶段所特别具备的特殊语言。儿童用绘画语言来表达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表达自己与周围环境的沟通。

所以,我们把儿童绘画,看做是儿童外显表达的一百种语言之一,我们通过这种绘画语言来尝试走进儿童心灵世界,了解儿童对客观世界的丰富内心映照,引领儿童利用绘画形式尽享想象与创造之乐,鼓励儿童有自己个性化的表达表现。

而我们知道,个性化培养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所以老师应该把儿童的绘画作为读懂孩子的最佳媒介,并倾听孩子想告诉我们成人些什么,进而我们成人能更好的为孩子提供他们需要的学习环境。

如果给予一张范画,把孩子绘画作为成人化的艺术来约束孩子,势必束缚住了孩子的天性,限制了孩子那天马行空的想象,限制了孩子那无穷的创造力,越是这样就越是远离孩子的发展需要,还如何谈对儿童发展的尊重呢?


3.从范画明显的教有痕来说

人们说,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教无痕。


最好的教育就是不需要也不必要告诉孩子,“我”在教你绘画,而是如何在不知不觉中不由自主地,把艺术的氛围逐步去浸润孩子的心田,艺术的营养逐步去滋养他们的心灵,如此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最高境界。

而范画,是在教室前面明目张胆,大张旗鼓地教孩子,告诉孩子,你们可以照我这样画,一定要这样画。

如此,最后,孩子成为临摹的学习者,复制的机械接受,孩子的艺术修养培养被范画克隆成无趣的技能训练。

二、范画教学背后

存在深层次原因:

如今,《指南》颁布好几年,《指南》上明确写着不宜范画,可是迄今为止,仍有许多幼教工作者坚持着呐喊着范画不能丢失。正如论坛所做调查,觉得需要范画超过了不需要范画这一观点持有者。

我们说,存在就是合理的!我们需要透过表象看本质,个人认为,这是我们中国几千年的传统的教育理念使然。


1. 绘画就是艺术,儿童绘画就是艺术素养培养。


儿童绘画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就是一种艺术类别。

所以在民间,家长一到假期或者双休日就把孩子送入了哪个儿童绘画班,让孩子在绘画老师的教导下学得一些绘画方法,得到艺术的熏陶,艺术修养能借此得到培养!而艺术修养的培养是一定要通过范画来进行教学的。

这种观念根深蒂固,一下子难以改变,也影响了许多儿童教育工作者的绘画教学观。

2. 范画如若不提供,孩子将无法习得绘画技能。

范画如若不提供,孩子将无法习得绘画技能——这其实是许多教育工作者在接受新的教育理念之后最最纠结的地方。

大家知道,我们需要将想象还给孩子,将创造还给孩子,将个性还给孩子,让孩子进行自由的心灵抒发与表达表现。

可是,画画是需要技能的,不教孩子如何习得这些艺术表现技能呢,这才是大家的纠结所在。

是啊,中国人是一个讲究技能的国度,重视技能更重于创造。

可是,不知大家知道与否,技能学得再好,再高端,也不过是个匠的级别,终不能进入高雅的艺术殿堂。只有富有想象个性化的创造才能到达艺术的珠穆朗玛峰!

所以,放开心怀,让孩子自由创作绘画吧,当你带着欣赏的激励的而不是瞧不起的厌弃的眼神看着孩子,每个孩子都可以是“星月夜“的创造者,只要孩子喜欢,他们都可以是中国的梵高与高更。

3. 孩子是无能的,他们一定是需要我们教的。

传统的教育文化中,师者,授业解惑也,不传授教师干什么呢,似乎不教就不是教师。

觉得孩子是一张白纸,是无能的,没有范画是不会绘画的,他们甚至会给老师交上来一张空白的白纸或者是一塌糊涂的乱七八糟的线条,完全不知所云的作品,教师看了会觉得自己没有尽到教师责任,大大违背了自己的职业道德。而只有看到每个孩子都画出了如范画里那样整齐讲究美术技能的绘画才是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

而这些思维的背后牵涉到一个现代的教师观与儿童观。现代我们提倡教师是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帮助者、激励者,不再是传统的授业解惑也。

现代儿童观说儿童是一个独立的人,他们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思维自己的美感,他们有一百,他们不需要成人牵着他们的鼻子一路往前,他们需要陪伴,需要你在他们后面支持欣赏激励,放心大胆地让孩子自己去探究去表达去表现。

所以,提不提供范画,这两种观点的背后其实是一个新旧教育观念斗争的问题。


三、没有范画,今天我们怎样教学:

然而,没有了范画,没有了技能的学习,我们国人会感到无所适从,家长会追问教师整天在干些啥,教师懒得都不提供范画,教师也会深深自责。

中国人是讲究中庸之道的,我们需要给孩子抒发心灵的自由表达创造空间,也需要把技能给孩子,让孩子的绘画作品拿出来好看一点,能交代过去,而不是抽象的寥寥几笔,谁也看不懂。

事实上当今还没有多少家长有时间有能力能跟随孩子一起遨游他的精神领域。

所以,在不提供范画的前提下,笔者有一些小小的做过的经验拿出来分享,以作参考。

1.绘画前:回归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头

我们是艺术来自于生活,生活永远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看过古董国宝文化节目的人都知道,每一件艺术品是离不开那个时代的特征,甩不掉那个时代的烙印的。

所以,要引导孩子绘画创作,一定要让孩子有生活的经验积累,然后引导孩子去加以提炼提升。

所以在绘画前一定要带孩子回归生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这样才能有丰富的生活作为创作的底蕴,才可以引导孩子去大胆绘画了,如此,小孩子也不会纠结,我画什么呢,我不会画啊,只有看见竹子,观察竹子,对竹子十分熟悉,才能做到胸有成竹。

说到这里,就想说到我们幼儿园目前的课程是以主题形式为呈现的课程系统,正想虞永平教授所说,让孩子去观察,去访问,去研究,最后再表达表现。

从前,笔者做主题组织绘画活动的时候,一般总是会放在后面,让孩子有了充分的认知经验基础上,观察、收集资料、讨论、研究,对所表达实物相当熟悉基础上才会引导孩子展开丰富的想象去创作绘画作品,如此,很难有孩子说不会画的。

最关键的是,教师还可以省下余力把精力花在观察孩子和反思调整下一步活动中。


2.绘画中:作品欣赏——开阔孩子的艺术视野

不提倡范画,是指教师花了许多时间去画出来的范画,但提倡,在孩子创作过程中出现困难停顿时,我们可以给孩子欣赏一些名画,欣赏一些经典的艺术作品,开阔孩子的视野,陶冶孩子的情操。而且,此时作品的导入正是儿童创作需求时,儿童“艺术营养”的吸纳自然事半功倍。

教师也可以同主题的艺术作品拿来给孩子欣赏,可以是一组,在众多的作品欣赏中孩子通过欣赏比较去发现自己的最爱,找到自己创作的兴趣点,激发孩子创作的灵感。


3.绘画后:同伴学习——兵教兵习得更多方法

范画在前,永远只提供了一种或者有限的几种技能表现手段。

但是在不提供范画,每个孩子拿出自己的聪明才智,拿出自己的想象与创造,我相信,每个孩子的绘画作品都会是独特唯一的,每个孩子的绘画作品都是世界上的至宝。

此时,在教师讲评作业阶段,完全可以让孩子成为讲评绘画作品的主角,讲讲自己画了什么,怎么画的,为什么这样画。

如此,一个班几十个孩子就一下子学到了几十种表达手段,难道不比教师一个人的表达手段更加丰富更加有趣更加生动更有想象力更富有创造吗?

所以,同伴学习,兵教兵是孩子们最好的学习方式啊,与教师提供一张范画比较,可以习得更多绘画方法表达,积累更多表达方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山水画创作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孩子“怯”画怎么办?
幼儿简笔画教学
幼儿美术教师培训心得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实施》(一)
电大 2016春季《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最新精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