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南草药王谈中医药
江南草药王谈中医药
◆ 杨少彬
  来春荣继承古老中医优良传统,从一名识遍天下百草的药农开始自己的行医生涯,经过几十年积累,获取了一个个珍贵的单方秘方和验方,成为有绝招、经常能将身患绝症的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民间草药王。他的识药治病经通俗、生动、深刻,读来让人颇受启发,对我们理解祖国传统中医药、认识其今日现状、发展前景有很好的帮助作用。本文选自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江南草药王来春荣》。
  药农与良医  
  翻开中国古医学的典籍,不难发现,大凡有所成就的名医,都是从一名识遍天下百草的药农开始自己的行医生涯的。神农尝遍神州百草,才有中国第一部古医药学大典,明代李时珍行天下路,交天下友,找天下药,终于著成《本草纲目》,为中国乃至世界医学界留下一座丰碑。很难想象一个不懂得民间中草药的大夫,会有多大的作为和成就。
  民间郎中来春荣正是在十多年的挖药和找药中,一味一味地认识了中草药的博大精深和奇妙无穷,一次又一次地从那些并不被世人注目的药农手里,获取了一个个珍贵的单方秘方和验方。一整套关于中草药的生长环境、用药的年龄、采药时机、使用剂量、煎药时间、服药时辰,他如数家珍地娓娓道来。
  在来春荣眼里,草药就像自己生命之中不可割裂的一部分,在他的心里,一株草药、一朵花蕾、一节树根、一只硕果,都有生命的灵动,有雌雄的区别,有年轮的记载,有七色的光谱,有五味的纷扬,医者只有对它们熟悉到了就像摆弄自己子女的地步,用药之时才可能达到纵横捭阖,如出入无人之境的大境界。
  如同一个人生命中的最黄金季节是青壮年时代一样,草药也有自己的最佳用药成熟期
  谈及今日的中药为什么药力不够,效果不佳,使许多患者渐渐疏离,纷纷向西医靠拢,来春荣有着自己惊世骇俗的见地。他说,人有儿童、少年、青年、中年、壮年、老年之分,草药亦然。如同一个人生命中的最黄金季节是青壮年时代一样,草药也有最佳用药成熟期。一般说来,只有当它长到了最佳年轮段时,才可入药,否则,过嫩或过老,都起不到最好的药效。可时下的国人却有一种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只要能挣到钱,有些药刚刚进入幼年期,就被残酷采撷了,过早地出现在市场上,自然就收不到应有的药到病除的功效。譬如说人参,无论是野生还是家种,最佳用药年轮,应该是10—15年之间,可是现在家庭种植的人参,有几个人能种植到15年,再挖来入药,还不连本都赔进去了。因此现在充斥市场的大多是三五年的人参,怎么会有人参应有的药效!再如杜仲,起码要长至50年,再从树上剥下皮来,入药后才会有强烈的药效,而如今的现实是,还是挡不住风雨的小树时,就已被剥光了皮,拿到药市上来了。白术应该是百年山崖上的最佳,可现在到何处去寻百年仙药呢?野生的中草药早已经被人们挖掘得差不多了,连那些刚刚破土还是嫩芽的也难幸免。野生不再,只好向家种方向发展,可是野生与家种毕竟不是一个概念,其药效的衰减已经不是一倍两倍,而是成十上百倍。
  来春荣说,他非常注重中草药的生长地域环境和植根于何种土壤之中,通过多年的观察,他发现药材生长土壤的酸、碱,淡、咸,对药效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在碱性的土壤里生长的药材大多比较耐寒,含水分很少,生命力极强,用这一类的中草药,治疗跌打损伤;而在平原、盆地的淡性土壤里生长的药材,里边含盐的成分少,却是利尿的好药。一般长在酸性土壤里的中草药,又往往是治疗肝病的灵丹妙药,同是一种药,由于生长环境的不同,治疗疾病的效果往往会大相径庭。大家都知道蒲公英有消炎泻火之功效,味苦而涩。然而同样是蒲公英,生于南国与长于北地的药效就大不一样。南方的蒲公英长得低矮伏于地上,呈现出猪肝红色,浑身密布蒙蒙细刺,稍不注意还会被扎破手,但是折断之后就会冒出苦涩的白浆来,这种蒲公英消炎祛火力量最大。而北方野地里生长的蒲公英往往长得20多厘米那么高,又肥又壮,拦腰斩断,白色的汁浆鲜见,因此,以蒲公英入药时,只收南国而绝不要北地的。黄芪则不然,以北方产的为最好,但是北方产的黄芪,又以内蒙的为上上极品。现在河北不少地方也在收购黄芪,但经过仔细的观察试验,河北的黄芪远远比不上内蒙的。虽然两地直线距离不过数百公里,且张北、承德一带就与内蒙接壤,可是内蒙风寒,温差极大,干涸之地长出来的黄芪就比燕赵大地上的性苦,泻火消炎效果更佳。
  来春荣认为天地之间有阴阳之分;伊甸园里有男女之别,而草药也有雌雄之说。同一种草药也分雌雄。雄性的药喜欢长在南坡当阳之处,地表皮一般干涸缺水,无遮无拦;而雌性草药大都生长于阴湿之地,终日难见阳光,水土肥沃。因此,治病用药,长于南坡向阳之处的草药宜用于女性,多是芳菲放射状之物,如根茎花蕾果实之类;长于阴湿背光之地的药物则应更多用于男性。越是刚烈伟岸之人,越需要阴润柔温之药来治疗,而清静柔弱的美丽一族,则要用生于阳光之下的芳香之药来抚爱开窍。大自然的阳阴正负之说,可以说无所不在,俯拾皆是。来春荣具体举金银花为例,他认为,其实金银花本身就有公母之分,金花为雄,银花为母,金花是黄色的,与葡萄球菌极为相似,用来消炎抗菌最好;而银花则是白色的,用来润肺理气最佳。虽说全国各地都在收购金银花,但是,最好的却在济南。
  当今药方的剂量仍然是大汉朝的,盛唐的,抑或是清代的,焉能有效?!
  在长期的用药过程中,来春荣对草药用药的剂量、煎药时间和服用的时机,可谓是了如指掌。
  来春荣说,我读过不少古方和古代名医传,从扁鹊、华佗到张仲景、李时珍,他们都主张用药要重,尤其是首次用药应该是以后的5倍、10倍,甚至20倍,这样一般的草药服下去,最快两三个小时,最多一天就可以看出药效。因此,我用药无论首次还是以后,下得都比较重。现代都市人,什么好吃的生猛海鲜没吃过,什么好药进口药没用过,早就形成耐药性了,药下得不重,根本就是隔靴搔痒。现在有的医生不是号不准脉,看不出病,而是用药太轻,药方的剂量仍然是大汉朝的,盛唐的,抑或是清代的,焉能有效?!
  来春荣认为,无论是补的还是泻的,热的还是寒的,只要能治病之药皆有毒。误服、错服自不必说,即便开始是对症下药,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身体状态更是千差万别,病情千变万化,而现在的药成了机械的标准件,千人用一个方子,万人吃同一种药,不问疾病轻重,用药剂量的大小,本应随着人体、病情、时令而不断变化的药反倒成了以不变应万变,岂能有不中毒的道理?只不过有的是急性中毒,有的是慢性中毒。
  他更注重煎药的时间和火候,经过他一分一秒认真观察实验,终于发现,药一般煎到15分钟的时候,将其端到阳光下,会看到里边五光十色,大量的有机分子蒸发出来了,这时候喝下去效果最佳。而煎药时间长了,就会发现里边的药物已经全部变黑,药里的有效成分已经挥发殆尽。关于服药的时间,他经过分析得出结论,上午以9点为最佳,下午以午饭后两小时为最好,这时候人体的肠胃能有效地吸收,这时候喝下去,药将会起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正是由于对药物的熟悉和深谙其奥秘,来春荣在自己的诊所里作出了一条铁的规定:一定要用当年采集收购来的新鲜的中草药,隔年的药,宁肯当柴烧,也绝不许用于患者。他说,其实我们国家有许多一流的中医大家,应该说他们开出来的处方是几十年行医生涯积淀的结果,可是为什么往往收不到治病的神奇功效呢?其主要原因,就是那些中药店的药材都是几年甚至几十年的陈药,药用功能早已经丧失许多,用于患者,其效果可想而知了。
 
  残酷的忌口之说 
  从古至今,凡是大有作为的一代医家,都非常注重忌口。特别是对于忌口与食宜、食养、食疗等关乎人类身体健康和长寿的问题,早就有了独到见地。这些理念,在时隔数千年之后,当我们拂去落在上边的岁月尘埃一一展读时,发现它仍然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东方哲学的电石燧火,折射着穿透历史星空的理性光焰。
  古语云:“食色性也!”
  中国最早一部古代医典《黄帝内经》中说:“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这一原始而朴素的观点,警示后人倘不注意节食忌口,疾病就容易滋生。
  汉朝华佗虽然以针灸和外科手术见长,但在中医的忌口问题上,也提出了自己非常鲜明的理念:在他已佚失了的著名医典中,专门提醒病人服药时,要忌酸冷葱蒜和房事。
  而到了唐初,孙思邈在他那两部辉煌巨著《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之中,师古人之精华,拓一方之天地,对食宜、食养和食疗的研究达到了精深地步。他指出:“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者不足以生存,故养性之道当明饮食宜忌”。如果饮食过杂,必然久积为患。
  宋代的一代名医李杲在秉承了孙思邈食宜、食养、食疗学说的基础上,对于饮食不节导致脾胃与元气大伤的关系作了重要发挥。他说:“故夫饮食失节,寒温不适,脾胃乃伤,此因喜怒忧恐,损耗元气,资助心火。火与元气不两立,火盛而乘其土位,此所病也。脾胃一伤,五乱互作,其始病偏身壮热,头痛目眩,肢体沉重,四肢不收,怠惰嗜卧,元气不能运用,则四肢困怠如此。”将饮食不当,导致疾病滋生问题阐述得何等淋漓尽致。
  李杲的门生罗天益,居恩师门下数十载,在传承了李杲脾胃学说的基础上,专门著有《卫生宝鉴》一书传世,提出了饮食所致的脾胃伤分为食伤与饮伤。罗氏云:“食物无务于多,贵在能节,所以保冲和而遂颐养也,若贪多务饱,长塞难消,徒积暗伤,以召疾患。”
  既然从祖先们的医典里找到了忌口的出处,那么就要将它当作诊病的一条永远不可撼动的“清规铁律”
  倘佯于中国古代医家遗留下来的一部部辉煌巨著里,纵览那一篇篇真知灼见的论著,来春荣觉得自己就像一个从遥远的地方赶来朝圣的香客,膜拜在一代代大师的莲花宝座之下,仿佛看到他们张开那蒙着厚厚尘埃的慧眼,给他指点迷津,梳理思路。来春荣既然从祖先们的医典里找到了忌口的出处,那么他就要将它当作自己诊病的一条永远不可撼动的“清规铁律”,永远供奉在心中,贯彻在行医的实践里。
  来春荣不仅从一本本发黄变霉的线装古籍里找到了理论诠释,更重要的是他在20多年拜师学医和行医生涯中,目睹了许多恰恰由于饮食不节,最后酿成灾难,从而一次又一次地检索出哪种病,哪些食物可以吃,而哪些食物坚决不能吃的概率。不少患者在经历了他划定的残酷的炼狱之苦后,颇有感触地说:来春荣牵住生命之躯飘散的诀窍,不仅仅在于他的秘方出奇,用药的新鲜,更重要的是他有一条永远也无法变更的黑色戒律:忌口。
  来春荣则风趣地说,这是医生对生命的承诺,也应该是患者对医生的信诚。
  是的,回眸中华医学史,这的确不是来春荣的首创。在浩浩5000年的历史岁月里,国医圣手们无不强调“忌口”对于治病的重要。但是,随着西洋医学主宰了中国人生命的生生死死沉沉浮浮,人们似乎造成这样一种错觉——越是生病,越需吃营养品大补元气中气。殊不知身体补与不补,其中大有学问和讲究。
  每天坚持“忌口”,多吃一些素菜素食,既阻断病灶摄入营养的渠道和机会,又能通过药物的调理,全面地调整内分泌系统
  来春荣校正了人们对忌口问题的认识,这纯属是出于现实生活中的一种偶然……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他的家乡萧山浦沿镇,接连有十几个人得了癌症。来春荣经过观察获得了一个有趣的发现:越是家里富裕的,手术后活的时间越短;而越是家里贫穷的,却活得时间越长。最有代表性的要数他们镇上有的乡干部,堪称小镇上的大户人家,家境宽绰,富甲一方,动过癌症手术后的一百多天里,家人几乎每天给炖一只甲鱼,水果、营养品更不计其数,从来就没有断过口。可是,现实往往冷酷无情,每天的大鱼大肉海吃猛补,并没有挽留住生命之魂的飘散,做过癌症手术之后仅仅活了不到一年时间,就怀着极大的无奈和遗憾,离开了十分眷恋的世界。而那几位吃不起大鱼大肉、水果等补品,天天粗茶淡饭的寻常百姓,却平安无事,动过癌症手术至今,一直没有生命之危。
  这发现给了来春荣一种无形的诱导,他通过科学细致的研究发现,细菌病毒、癌细胞与人体的正常细胞一起正常生长,而当人们摄入了营养补品后,病菌细胞便会以比正常细胞更快更猛的速度吸收养分,大大地加速繁殖和裂变,给已经难以负重的生命之躯造成更大的伤害。而每天坚持“忌口”,多吃一些素菜素食,既阻断病灶摄入营养的渠道和机会,又能通过药物的调理,全面地调整内分泌系统,调动出人体的抗核抗原,激活T细胞,真正达到强化身体免疫功能的目的。
  在这个偶然发现和长期研究基础上,来春荣从营养学角度,对病人所需蔬菜成分进行了科学分析,制定了完整的食疗方案,使药补与食补有机地合为一体。在具体的治疗运作中,他对病人“忌口”的要求,几乎到了残酷的不容任何商量的田地。
  春天忌什么,夏天吃什么,哪些瓜果秋天忌,哪些蔬菜冬天吃,药怎么煎,熬到什么火候最好,在哪一个时辰喝下去最有效,每一次看病时,来春荣都要对病人或家属一一交待。开药方前,他就与患者订下生命之约:“吃我开的药并按照要求忌口,是会有效果的。如果没有毅力,你另请高明……”
  对那些从小就喜欢吃零食的馋嘴女性,忌口对她们说来非常残忍。开始,她们对来大夫的要求也并不十分在意,当有的人在忌口上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后,才意识到忌口对治病的重要。
  生活就这么奇妙,凡是按照来大夫的要求忌口的,不仅吃药见效快,而且治疗的周期短,治愈的概率高。相反,个别治疗周期长、见效慢的病人多半与不认真忌口有关。尽管患者有时有意无意地自我粉饰掩盖,但来春荣一问一个准。有的病人甚至觉得他对忌口的敏感和参悟,到了一种神奇的境界……
  1990年前后,广州珠江电影制片厂一位姓黄的女导演患了肺癌,北京、上海、广州一些著名的大医院进行过手术和化疗放疗,均没有明显效果。于是,她找到了来春荣。经过一年多的中草药治疗,黄导演的病基本治愈了,并开始正常上班。来春荣最后一次给她看病时,一再告诫她要忌口,千万不能吃自己最喜爱的牛蛙。半年后的一天深夜,一个从广州来的电话打到萧山来春荣的家里,黄导演的儿媳饶女士告诉他,婆婆的病恶化了。来春荣听到第一句话后,立即回答说:“我明白了,她一定吃了牛蛙……”
  事情果如来春荣所料。几天前,黄女士特别想吃多年没吃的牛蛙,家里觉得她的病好得差不多了,没想起来春荣交待过的忌口问题,就给她做了。第一顿,她吃得特别香,第二顿就觉得没味了,到了第三顿就根本不愿动筷子了。大量高蛋白的吸入,使本已接近消亡的癌细胞又得到了营养补充,大面积地繁衍,造成病情大爆发。尽管来春荣后来采取了一些补救方案,但是,他直言不讳地告诉黄女士的家人,她最多还有半年时间……
  而饶女士娘家的老保姆同时也患有肺癌,经过来春荣治疗病愈后,严格按来春荣的要求忌口,多年来一直未见复发……
摘自《江南草药王来春荣》 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值得收藏 超全民间浸洗脚中药方
中草药和中药颗粒哪个药效好
煮中药前别忘了这个步骤!好多人都忽视了
中药不忌口,坏了大夫手,这份“忌口清单”很重要! 收藏!
UC头条:中药自己煎和医院煎有什么区别?
中药代煎代熬和自煎自熬,药效差别大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