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传说与真实:一栋老洋房的前世今生 (下)

传说与真实:一栋老洋房的前世今生 (下)

2011年12月02日 15:39    沈飞德    来源:新民晚报     

■ 别具一格的钢窗

沈飞德

我曾自忖,声名远扬的大华饭店在经历了1927年12月1日蒋宋婚礼的辉煌后,为何会像一颗耀眼的流星一闪而过,匆匆歇业关门?以及半球形穹顶何时被拆搬来袁宅?我曾求教上海史专家,可在很长时间里不得其解。《消逝的上海老建筑》一书为我找到了答案,说在1930年左右,饭店发生大火,建筑尽毁。1934年利用废墟改建为大都会花园舞厅。我从思南路41号的建造时间看,那大华饭店的这场大火一定在1930年之前的二年中,很有可能在1929年-1930年之间。但有些问题我至今未解,那就是那个球形穹顶怎么会被袁左良移来的?是被他高价买来还是低价收购来的?沈福煦、沈燮癸在《透视上海近代建筑》一书中说大华饭店有两个圆形小穹顶,另一个今又在何处?

因圆厅是这栋房子的精华所在,故每有客人来最值得向他们介绍的就是圆厅了。凡到过这栋房子的人看过圆厅后都会对之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2007年7月7日,我拜访文史馆馆员李卓云先生时向他询问这栋房子的历史,没想到他与房主人的儿子竟然认识,令我十分惊喜。他回忆说:“这栋楼主人的儿子叫袁河,解放初期是光华大学的学生,喜欢话剧,曾邀我们同仁一起到他家里跳舞。我记得第一次去,那圆厅富丽堂皇,边上还有个酒吧。我一共去玩了三四次,圆厅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深。”

徐国昌先生回忆说,他上世纪40年代与袁左良接触时,感到袁已感悟人生,改弦易辙,与前似已判若两人,那时其为合筹资助故乡教育和捐助黄炎培中华职教社,总是巨款输将,从不吝啬,俨然已是一位贴心民族、乐于奉献的爱国人士。当年他帮前辈严惠宇办事,定期到马路对门的思南路41号去拿袁左良签的银行支票,每次数目都是蛮大的。记得袁左良在圆厅接待他,因而圆厅给他留下的印象是相当宽敞,舒适明亮,里面布置着沙发。他一般上午去,拿了支票礼节性地说几句话就告辞了。他说袁左良身材并不高大,瘦瘦的,穿着长袍,头戴瓜皮帽。至于以前所言的烟灯烟枪未见踪迹,也从未闻到烟味。

老洋房传扬着敬老崇文的佳话

这栋房子究竟是怎么从私产转为国家所有的?据商友敬先生在《新民晚报》撰文回忆:“袁左良解放后曾任公私合营银行董事,有一回到我家与先祖义佐成公叙谈,我亲耳听到他说:这个房子不能住了,地价税太大,我住不起了。但他一直到‘文革’前夕才搬走,1966年故世。”王洁之馆员说:“当初,他欲以11万元出让这栋房子,但因不答应对方的10万元还价,此事遂罢。但他后来因付不起二三万元的房屋维修费,由朋友介绍,通过江苏(省委)统战部与上海(市委)统战部,将房让给了国家,再由国家分房给他。”对于房屋的转让问题,2005年1月5日上海市卢湾区落实私房政策领导小组办公室在致房屋租赁使用单位上海市文史研究馆的函中称:“该房屋1965年4月起由上海市房地产经租公司负责大修经租,每月租金434元,按月由业主收取。同年7月,上述房屋经业主申请,市房地局批准,全幢房屋纳入社会主义改造,私改时业主没有要求留房。”2006年,上海市卢湾区落实私房政策领导小组办公室对业主亲属拥有该房二楼建筑面积250平方米房屋的产权落实了政策,给予适当经济补偿。从此,这栋房子真正成为国有资产。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设立于1953年,是党和政府为团结和安排党外老年高级知识分子而设立的、具有统战性和荣誉性的文史研究机构,以敬老崇文为宗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文史馆馆员大都是社会贤达、知名人士。成立初馆址选定永嘉路623号一栋独立楼房。随着馆务的发展,馆址迁往岳阳路261号,后又迁宝庆路22号。在“文革”中文史馆被视为“牛鬼蛇神庇护所”遭关停。1978年6月,市文史馆恢复机构,并于1981年元旦与市人民政府参事室由泰兴路文化俱乐部临时办公处同时迁入思南路41号新址。从此这里成为文史馆员开展文史研究,诗词吟唱,挥毫泼墨,交流学习,举办书画展览,进行中外文化交流等各项活动的场所,留下许多敬老崇文的佳话。圆厅成为文史馆和参事室两家单位接待贵宾之地。上世纪90年代中,参事室迁址它处办公,思南路41号就成为文史馆一家独用的办公楼。今天在房子底楼正门入口的白色大理石墙壁上,镌刻着书画金石大家、文史馆馆员钱君匋书写的“敬老崇文”四字,熠熠生辉,寓意深刻。房子里布置了十多位文史馆的著名书画家的作品,其中胡问遂和赵冷月两位已故海上书法大家的作品都是围绕文史馆的工作性质和任务而写的,给人的印象特别深。胡问遂的作品是“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赵冷月写的是“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改革开放30多年来,这栋老洋房经过了几次大修,外墙的颜色一直保持淡黄色不变,显得特别耀眼,给路人留下不同凡响的印象。21世纪初,上海市人民政府为使文史馆更好地开展敬老崇文工作,扩大文史馆馆员的活动场所,将与思南路41号东面并排相连的复兴中路524号原属上海建工集团的一栋独立式花园洋房划拨文史馆使用。2005年,文史馆将思南路41号部分出租的房屋(包括圆厅)收回,并于次年在对房屋作大修时,将东西两栋房子和花园联成一片,把原放置在思南路41号大门正对小花坛中的文史馆首任馆长张元济的半身塑像移置到两栋房子南面的花园草坪里。当我在庆幸老洋房重生之际,既充满了难抑的喜悦之情,也生出些许的遗憾,那就是这栋老房子在近30多年的风雨历程里,有些地方遭到了不少本可避免的改变,留下了经济大发展时代人们因追求经济效益或对文化保护认识不清而造成对文化破坏的痕迹。

以史为鉴,鉴往知来。如今,伫立在思南路复兴中路口向北眺望,透过梧桐和香樟的繁密叶子,思南路41号花园洋房的黄墙红瓦格外引人瞩目,在喧嚣的大都市里,这栋经历了风雨岁月洗涤的老洋房益显高雅、厚重,使人感到上海这座中国近代化起步的城市深厚文化底蕴和充满无穷魅力,更感叹中西文化的碰撞、交融极大地推动了文化的发展,为世人留下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摘自上海历史博物馆《上海往事探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安家》1.5亿老洋房算什么?上海真正的第一豪宅长这样!
贺炳勋兄荣任省文史馆馆员(二首)
??瞠目结舌!上海7㎡老房,居然被改出1室1厅1厨1卫!
观赏思南路上的老洋房和梧桐树
【影画】观赏思南路上的老洋房和梧桐树
晓园 杨文恺旧居 用房租养家的农商总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