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奇喻大观园

                                                    余永刚

        比喻是大家十分喜欢的一种常见的修辞格。凡是优秀的作家、诗人,没有一个是不擅长比喻的,他们的比喻新鲜、别致、奇警、独标一格,读后常令人久久难忘。秦牧曾这样形容比喻的美妙:“美妙的比喻简直像是一朵朵色彩瑰丽的花,照耀着文学;它又像是童话中的魔棒,碰到哪儿,哪儿就产生奇特的变化;它也像一种什么化学药剂,把它投进浊水里面,顷刻之间,一切杂质都沉淀了,水也澄清了。”比喻的大观园并非我们从教科书上所看到的那样,只有明喻、暗喻、借喻几种常见的单调的标本,而是异彩纷呈,眼花缭乱。笔者经过搜集整理,现将各色奇妙的比喻呈现给大家欣赏:

较喻:是暗喻的一种变体,较为常用。它是把本体同喻体相比较,其比较点往往是句子表达的的重心所在。例1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人、花比瘦乃是一个奇喻。三句的意思是:苦于离别的人,谁说不是魂不守舍、丧魂失魄?你看西风卷起窗帘,贴窗远望的人儿就像菊花一样面黄肌瘦!一个“瘦”字点活了全诗,既是人物形象的写照,也是抒情主人公苦苦相思、愁结满怀的写真。关于结尾三句,元朝伊世珍《琅?记》传说,李清照把这首《醉花阴》寄给丈夫赵明诚,赵明诚自愧不如,叹赏之余想与她比个高低,就废寝忘食地用三天三夜写了五十首词,混杂着交给朋友陆德夫看。陆德夫反复琢磨后,说:只三句绝佳。结果是李清照写的这最后三句。所谓绝佳,就佳在它以人、花比瘦的奇喻,使人的情感体验、生命体验,与天地灵气相通了。

应注意的是较喻中的本体和喻体必须不同类,同类相较那是对比,不同类相较才是比喻。

2比大地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广阔的是心灵。

前面两句是对比,后面一句才是较喻。

 

潜喻:同借喻一样都是缺位结构,但不同的是,潜喻只出现本体而不出现喻体,它是通过某些形象化的动词隐去了喻体,因而使句子富有形象的迁移感和思维的跳跃感,耐人咀嚼。潜喻又称为藏喻。

3毕竟是清晨,人的兴致还没有给太阳晒萎、烘懒,说话做事都很起劲。  

(《围城》第1页)

    “兴致”怎么“给太阳晒萎、烘懒”呢?原来省略了“花”之类的喻体,动词“晒萎、烘懒”,既激发想象,保留了比喻的形象性,又使句子简明有活力。再看下面两例:

4:小河在油亮的桑树丛中悄悄的爬过。

                                    (沙鸥《小河》)

5:友人来了,不小心碰翻了一杯乡愁,浓浓的气氛四溢弥漫。

4是“小河像一条抹了银粉的蛇,在油亮的桑树丛中悄悄的爬过”的缩写句,虽然隐藏了喻体“像一条抹了银粉的蛇”,但效果上更简洁有灵气,“爬过”一词显得活性更强。例5藏去了喻体“酒”,如果还原为“不小心碰翻了一杯酒一样的乡愁”,就比例句的韵味差了不少了。

 

曲喻:经常采用连续比喻的形式,多用借喻,只出现喻体不出现本体。曲喻不直接表达本意,而是言在彼而意在此。其特点或设喻曲折,诙谐风趣;或层层转喻,曲径通幽,而耐人寻味。

6谁知道阿Q采用怒目主义之后,未庄的人们便愈喜欢玩笑他。一见面,他们便假作吃惊的说:“哈,亮起来了。”阿Q照例地发了怒,他怒目而视了,“原来有保险灯在这里!”他们并不怕。

                            (鲁迅《阿Q正传》)

作者先用“”比喻阿Q头上的癞疮疤,截其光滑的特点,接着用“保险灯”继续形容和强化阿Q的癞疮疤,夸张中显示了诙谐幽默。

7:呵,人间的痛苦已经太重,知道吗,多少人心灵的田野,只生长灾难,不生长小麦;记忆的峡谷,只流淌眼泪,不流淌歌声。

                             (李瑛《和平雕像》)

此段文字有两组比喻。一组用“田野”比喻心灵的境界,并由“田野”引出“小麦”和“灾难”相对;二组用“峡谷”比喻“记忆”,由“峡谷”引出“眼泪”和“歌声”,分别比喻痛苦和幸福。连续比喻委婉含蓄,耐人体味。

还有的曲喻是用事喻理、以形写情,但只用事而不直接说明道理,只写形而不直接抒发感情。

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是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而发。白诗的意思是您这么有才能的人长期被贬边远地区,寂寞地闲望山水风光,而朝廷的重要官职将由谁来承担呢?而刘诗答的意思是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这里的曲喻用得巧妙,答得委婉。

 

逆喻:又称倒喻,指喻体在前,本体在后,本体和喻体次序颠倒,其目的在于强调喻体的特质,突出本体的形象或意义。从语感的角度看,其口感更自然,语气更顺畅。

9想这是撒了一个玻璃质的谎,又脆薄,又明亮,汽车夫定在暗笑。

                   (《围城》第107页)

10: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刘禹锡《竹枝词》)

11:灿烂的阳光下盛开的百花就是您的笑容,巨大的气锤起落的铿锵就是您的声音,解放军前进的队列就是您的步伐,葱郁耸立的名山就是您的身影。

                     (白华《周总理,您在亿万人民心中永生》)

    9“玻璃质的谎”是暗喻的变体,突出玻璃质的特点:脆薄、明亮,当然这也是本体“谎”的特质。例10是明喻的倒装,前置“花红易衰”突出了“郎意”的轻浮,前置“水流无限”则表现了“侬愁”的绵长。例11是一个排喻句,前置“盛开的百花”、“气锤起落的铿锵”、“前进的队列”、“耸立的名山”等喻体,具体刻画了周总理活在亿万人民心中的美好而鲜活的形象。

 

博喻:用几个喻体来动态地表现一个本体,便于多角度地反映事物各方面的特征。有两种类型:纵向博喻和横向博喻。

12(王小玉)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空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南攀登泰山的景象;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转的精神,如一条飞龙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悬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

                        (刘鹗《老残游记》第2回)

本段节选文字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而设喻的,即纵向博喻。写梨花大鼓的说唱声,用一系列比喻表达声音的抑扬变化、起伏跌宕,不仅把听觉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而且把声音前后发展变化的层次,十分清晰的描绘了出来,使人感到形象生动,历历在目。

13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的,轻轻的,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花飘零在水上。

                      (鲁彦《听潮》)

14 我们便坐下来,卧下来,观看那青空里的白云。白云确有使人欣赏的价值,一团一团的如棉花,一卷一卷的如波涛,连山一般地拥在那儿,野犬一般地站立在这里,万千状态,无奇不有。

                         (徐蔚南《山阴道上》)

以上两例均为横向比喻,从多角度表现事物的显著特征。例13从声音的“温柔”、“芳醇”、“低低的”、“轻轻的”等角度连续设喻,将听觉、视觉、嗅觉等沟通起来,错综点染,创设出一种空灵、恬淡、温馨的意境,使人得到奇特的审美享受。例14用四个喻体多角度描写白云的形态,栩栩如生,从整体上表现了“万千状态,无奇不有”的特点。

 

递喻:同博喻一样,都是对同一个本体多次比喻;不同的是,递喻不是连续比喻,而是在一个比喻之后,又质疑或否定前一个比喻构想,接着再进行另一个比喻,依次循环,其形式可定格为“比喻——否定——比喻”的循环格式。在产生了思维的断点之后,另一个比喻把想象思维推向了新的高度,这种思维的循环,既演绎了作者情感的推进,又让读者得到审美享受。

15:一条铁带栓上了长江的腰,在今天竟提前两年完成了。有位诗人把它比作洞箫,我觉得比得过于纤小。一般人又爱把它比成长虹,我觉得也一样不见佳妙,长虹是半圆的弧形,旧式的拱桥还勉强相肖,但这是钢骨结构,永远坚牢。我现在又把它作腰带,这可好吗?不,也不太好……它是难以比拟的,不要枉费心机,它就是,它就是:武汉长江大桥。

例句首先用了一个借喻“一条铁带栓上了长江的腰”,未明本体,制造悬念;接着两次引用他人的比喻,一个比作“洞箫”,一个比作“长虹”,作者认为前者“比得过于纤小”,后者“也一样不见佳妙”。别人的比喻不佳,那作者的比喻应当高妙吧,于是顺理成章的引出作者的比喻:“我现在又把它作腰带”,回应了开头的借喻,但作者也产生了质疑,继而否定。最后,大家终于明白,面对中国人民的杰出创造和伟大成就,任何比喻都是“枉费心机”的,多余的。作者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递喻的特殊形式决定了它有很强的抒情性。再看下例。

16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朱自清《绿》)  

这是一段借递喻抒情的经典文字。开头一句感叹“那醉人的绿呀”,奠定抒情基调。下文的抒情有三个层次:首先用两个暗喻“裁你以为带”、“挹你以为眼”表现梅雨潭的柔美与鲜润,作者的情感在两个喻体上得以延伸——他要把它赠给“轻盈的舞女”和“善歌的盲妹”,鲜明的抒情,大胆的想象,热烈而夸张。接下来,却突然一个转弯,“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反复的运用,为后面情感的跃升准备了伏笔,又提升了作者的喜爱之情。看似抑笔,实为扬笔。为什么“舍不得你”呢?原来,梅雨潭的绿在作者的眼里“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比拟的巧妙运用,呈现在读者眼前的仿佛是绕于作者膝下正享受融融父爱的幸福的小女孩,这时,常态的喜爱已经上升为父亲般的溺爱。这种螺旋上升的抒情场,让我们充分领略到递喻所营造的艺术张力。

约喻:同博喻相反,约喻是用一个喻体来说明或描写两个以上本体,反映几个抽象事物相同的特征,故又叫共喻,其特点是简明形象,有概括力。如以下两例:

17:悔恨、羞耻、绝望、孤独……这些折磨的感情像一群饥饿的老鼠,轮流来咬我这颗渗着血珠的心。

                       (顾笑言《爱情交响诗》)

18:按捺不下的好奇心和希冀像火炉上烧滚的开水,勃勃地掀动壶盖。

                        (《围城》第192页)

特喻:同约喻一样,也是用一个喻体同时比很多事物;不同的是,特喻是用同一个喻体来形容几个具体的而非抽象的本体,且展示喻体不同的性质或外延,这样连贯起来,塑造出一种独特的令人神往的优美境界。

19:那沉甸甸的稻谷,像一垄垄金黄的珍珠;炸雷吐絮的棉花,像一厢厢雪白的珍珠;婆娑起舞的莲蓬,却又像一盘盘碧绿的珍珠。

                        (谢璞《珍珠赋》)

用“珍珠”同时比喻“稻谷”、“棉花”、“莲蓬”似乎有些单调,但作者发挥丰富的想象,以珍珠的金黄、雪白、碧绿与之应对,营构了一幅色彩缤纷、美轮美奂的珍珠风景画。

 

互喻:本体和喻体可以相互比喻的一种可逆性的比喻形式,有三类:明喻式互喻、暗喻式互喻和较喻式互喻。下面各举一例:

20: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苏轼《少年游》)  

21: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  

2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卢梅坡《梅雪二首》)

互喻作用有三:一是节奏感强,给读者以回环跌宕的审美感受;二是反复强调,加强审美客体对主体的刺激,从而使审美对象更加立体化,加强审美主体的深刻印象;三是促使审美客体两个对象浑然一体,达到“天人合一”、“物我一境”的艺术效果。

 

兼喻:有些比喻的喻体同时又兼任另一个喻体的本体,但又不是互喻,构成“以乙喻甲”、“以丙喻乙”的格式,往往具有比喻和顶真的形式特征。

23: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赵嘏《红楼旧感》)

24:我们容易伤风和妒忌,我们烦腻,心薄得像嘴唇,而嘴唇又薄又阔,像一张拍卖行长开的旧唱片。

                          (王佐良《诗》)

23“水”是兼喻;例24“嘴唇”是兼喻。兼喻的修辞效果一是具有形象的传递性,能引起人们的多次联想,使所描绘的事物更加形象可感;二是揭示事物之间的复杂关系,使所说明的道理全面深刻,耐人寻味。

 

顶喻:即顶真式比喻,它由抽象描述和形象设喻两部分构成,其焊接点是描述部分的中心谓语,它既是描述句的终结点,又是比喻句的起始点,前后咬接,首尾蝉联,故又称蝉联喻。顶喻的目的在于形象揭示事物性质、状态和特征。

25:只有石青嫂子的心上阴暗极了,阴暗得像夏季布满乌云的天空一样。

                          (艾芜《石青嫂子》)

顶喻有自己特定的设喻视角,它是由先行描述句所给予并由中心谓词所确定,如上句“阴暗”一词就是特定的设喻视角。其优势不仅表现在对两度出现的设喻本体的强调作用上,而且由于严格定位,使它获得了鲜明的取喻中心,有利于集中笔墨对客观事物作出描绘。

26:他装束整洁,表情宁静,宁静得像一道等待落箸的新鲜大菜。

                          (《小说月报》1990年第7期)

描述部分是两个并列的主谓短语,比喻句根据需要只与后一个相承接,毫不掩饰对取喻重心的倾斜,接着对生日宴席开始时人物的宁静的表情进行形象描绘,就近取喻,新颖别致。

 

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比喻方式。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说:“在日常经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锋芒。”像前面的例1213就充分体现了这种美妙。再看下面例子。

27:“晨钟云外湿”(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

28:“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汤汤乎若流水”{《吕氏春秋本味》例29:“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李白}

30:微风过去,送来缕缕清香,像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朱自清《荷塘月色》) 

27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为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例28听琴声而知志在高山、流水,听觉与视觉相与沟通。例29诗人把“雪花”与“春风”联系起来,把“雪”说成春风中的花,当然就香了,视觉通于嗅觉,写出了层次丰富、令人玩味的立体意境。例30以“歌声”喻“清香”,嗅觉与听觉相互沟通,联想奇特,神形毕肖,意境优美。

标点喻:标点符号的形态往往吸引人们的审美注意力,利用这些符号的外在形象特征或者内在抽象作用,指物称事,描摹物态,或者表情达意,寻求与客观事物的对应与契合,在简单的符号与设喻对象之间架起一道形象的艺术彩虹。利用标点设喻时,有的取标点的形状,有的取标点的作用,有的两者皆取。                                                                      

31:抬眼望去,似乎路灯也闪烁成一串省略号……                            

(《安徽日报》1990年第6期第22页)

32:这一切发生在一瞬间,多么神奇,多么不可思议,像一个巨大的惊叹号,结结实实的点在人们的心里。

                          (《人民文学》1982年第12期)

33:吴国栋脑门上抬头纹加深了。每一条皱纹都像一个平躺的问号,表示着极大的疑问。

                         (张洁《沉重的翅膀》)

31借助省略号的形体设喻。例32取惊叹号的作用设喻。例33则取问号的形态和作用设喻。有研究者认为,标点符号设喻,可形成专门的系列和设喻分支。

 

派生喻:也是一种连续用喻,其特征是后面的比喻是在前面的比喻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好象大树开叉似的,故又叫叉喻。

34: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歌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

                          (徐迟《歌德巴赫猜想》)

派生喻的本体和喻体往往各成系列。例34的本体“自然科学数学”、“歌德巴赫猜想”构成科学系列,喻体“皇后”、“皇冠”、“皇冠上的明珠”构成形象系列,两个系列都是由大到小地对应,严谨而形象的表达了几个科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

 

平行喻:喻体和本体各自独立,相对平行,结构上呈前后并列关系,逻辑上却呈目的关系,即喻体所列举客观事物或现象,是为了引证说明本体所表达的观点与内涵;这种形式是典型的比兴式手法。

35: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史记  淮阴侯传》)

    前面的各种比喻方式大多应用于文艺性文体,即适合于描写性文字;而平行喻多用于说理性文字。例35以“走狗”、“良弓”来喻“谋臣”的地位与作用,“走狗烹”、“良弓藏”则说明了“谋臣亡”的必然性,这种设喻晓畅自然,通俗而委婉,易懂却不直白。下面再举两例,大家自己体会比兴的效果。

36: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

37: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为吾德馨。

                           (刘禹锡《陋室铭》)

 

假设比喻:其格式为“如果A喻,那么B喻”,具有形式上的假设性、结构上的骈偶性、内容上的主从性、表达效果上的对比性等特点,因而成为一种辞意深厚、魅力惑人的比喻类型。这种格式分为两类:一类是本体差异较大,而喻体却关系密切,连为一体。

38:如果祖国是一只远航的征船,我的笔就是一只用力向划去的桨;如果生活像一曲交响乐,我的笔就是一根轻轻颤动的琴弦。

                        (《书林》1985年第5期,第7页)

本例是两组假设比喻句。每组比喻结构相同,都是暗喻,本体“祖国”、“生活”、“笔”差异较大,喻体“征船”和“桨”、“交响乐”和“琴弦”却关系密切。内容上有主从之别,前为从后为主,重心在后。通过假设层进,用“桨”对“征船”的作用、“琴弦”对“交响乐”的作用,形象地表达“笔”的意义。

另一类是喻体之间联系不甚紧密,而本体则密切相关,其重心在于表现本体的不同特征。

39如果说瞿塘峡像一道闸门,那么巫峡简直像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

                         (刘白羽《长江三日》)

38是描写说明性文字。本体“瞿塘峡”、“巫峡”关系密切,喻体“闸门”、“画廊”则毫无关联。通过两个比喻的对比效应,该句的表达重心显然落在了后一句,强调了巫峡优美的景观。

由于假设比喻的多重优越性,因而其应用前景广泛。在高考作文中经常被用来阐释关系性话题或概念。

40

如果说人生是坎坷起伏的征途,那么希望就是通向成功的桥梁。

    如果说人生是奔腾不息的江河,那么希望就是喷涌不止的源泉。

    如果说人生是辛勤耕耘的土地,那么希望就是发芽吐叶的种子。

39选自一篇关于“希望与人生”的话题作文,这是较为常见的整句式的假设比喻开头,先后用了三组六种物象形象地揭示了话题的关联与内涵。这样的开头避免了抽象呆板的议论,呈现给读者的意象清新鲜活,表达的涵义深刻透彻,启人思维,巧妙委婉,充分展示了作者思维的活性;同时行文思路从容不迫,急缓有致,富有韵律与节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填词的常用修辞方法
九种常见修辞手法类型归纳
花园里的花儿可真多变为比喻句
常见的修辞手法(1)
比喻
写作古典诗歌,赋、比、兴的方法如何运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