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地纯洁,读圣贤书
心地干净,方可读书学古。不然,见一善行,窃以济私;闻一善言,假以覆短。是又藉寇兵而赍盗粮矣。拥有圣洁心灵的人,才可以读圣贤书,读古人的道德文章。否则,看到好事就悄悄用来满足一时的私欲,而听到名言警句就私下用来掩饰错误,就等于在给敌人提供武器,给强盗运送粮食。
读书要先珍惜书籍
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收藏的书籍有万余卷。每天早晚检索翻阅这些书籍是他必须要做的事情,数十年来从未间断。令人惊奇的是,他的书籍全都崭新得如同未翻阅过似的。
他的门生们都感到很奇怪,于是向司马光询问其中的缘故。
司马光对他们说:“金银财宝是商人们收藏的目标,而对于我们读书人来说,能拥有的就只有书籍了,所以应当万分珍惜。就拿我来说吧,为了防止书籍生虫发霉,我每年都要将书籍拿出晒一晒,使它们如新的一样。在每次阅读前,我都要检查一下书桌是否是清洁,然后在书桌上垫上褥子,然后才在上面翻阅这些书。每当读完一页,我都小心翼翼地先用右手拇指托着书面的边沿,然后用食指夹着书页轻轻翻过。但是,每当你们翻书的时候,总是抓起来就翻,丝毫没有介意,一点都不像爱惜书籍之人。如果这是一大堆金银,你们肯定会细细地数,慢慢地翻,因为怕数错。我觉得,你们珍惜书籍的精力还不如珍惜钱财用的多。对于这样的人,他的志向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你们要想有所成就,就应该先学会珍惜书籍。”
用心钻研方可读书
南宋的朱熹开创了中国儒学的一个新篇章,他大半生的时间都致力于学术研究和教育工作,成就斐然。
朱熹读书十分刻苦用心,与他同龄的孩子仅满足于读书、识字、背诵相比,他却更倾向于用心去体会圣人所讲的道理。他常常为一句话所含的意义而食不甘味,夜不安寝。一旦他领悟了其中的道理,便又高兴得不能自禁。朱熹不仅读书刻苦,而且非常善于总结学习方法。他喜欢博览群书,但从不贪多贪快。他认为,读书不明其中道理,就算读得再多也没有用。早年他在读《周礼》时,听人说《周礼》的每一句话都仿佛从圣人心中自然流出,但当时他并不理解。后经多年研读、揣摩,终于豁然开朗。他曾比喻说这就好像以前只听说糖是甜的,盐是咸的,今天亲自尝到了,才真正明白了何为糖甜、盐咸。他还形象地把读书比作射箭,刚刚练习时,只要射到箭靶上就行。但经反复训练,最终要射中靶心,否则也就不能说学会了射箭。朱熹认为,读书的目的在于弄懂书中的义理,尔后再按照这些义理去做。
朱熹在十七八岁时读《孟子》,到了二十岁,只能逐句去理解。以后才明白,书中很多长段是首尾相连的,不能割断了它们的联系,只有把大段的文字综合起来理解,才能得到其中的真谛。
朱熹读书还十分讲究循序渐进的方法。他认为,读书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比如要先读《论语》,再读《孟子》;先读《论语》的“学而”篇,再读“为政”篇。读某一本书或某一篇时就要读到把它弄懂为止,再接着读下面的内容。这样,读到融会贯通的地步,就可以说把知识学到手了。
朱熹不仅爱读书,而且会读书。他早年兴趣广泛,禅、道、楚辞、诗、兵法样样涉猎。但后来,他又转向专攻儒家经典研究。这“一博”、“一专”,为朱熹的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朱熹的读书经验值得后人认真学习。
不能为读书而读书,读书的目的是为了长学问、陶冶性情,获真知、建功立业。所以读书要用心刻苦、精于钻研才能获得真知。
只有心地纯洁的人,才可以读圣贤书,学古人的道德文章,如果看到一些善行好事就偷偷用来满足自己的私欲,听到一句名言佳句就私下用来掩饰自己的过失,这就等于是资助武器给敌人,接济粮食给强盗。
一个心地纯洁品德高尚的人一精一于学问,更注重志向。只有志向远大之士,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在家中独自收藏有上万卷文史方面的书籍,这些书籍他每天早晚都要检索翻阅,然而数十年来,全都一新如同从未被手翻阅过似的。司马光对自己的门徒们说:“商人们收藏的是金银财产,而对于我们这样的人来讲,就只有书籍,应当万分珍惜。比如我吧,每年都要将书籍晒一晒,以防生虫发霉。每次阅读前,都要先检查一下书桌是否清洁,还要垫上褥子。然后才将书籍放在上面翻阅。每当读完一页,我都小心翼翼地,先用右手拇指托着书面的边沿,然后用食指夹着书页轻轻翻过。但是,我看你们翻书,总是毫不介意地两个手指抓起来翻。我觉得,你们珍惜自己的钱财胜过了珍惜书籍。对于这样的人,他的志向也就可想而知了。”
感悟:历史有远去的尘烟,有近代的风云,更有刚刚远去的时光。纵观人类历史,每天都在上演着不同的悲喜剧。权力争夺,总有人占据主动、稳操胜券;宦海沉浮,总有人左右逢源、立于不败;名利场上,总有人游刃有余、进退自如。同时,也总有人满腹经纶却终生不得志;英雄盖世竞败给泼皮无赖;君子清正廉洁却屡屡受挫。在纷繁复杂的历史悲喜剧中,总有生存规律可循,这些规律是人们必知的生存智慧—老人言,也是人们立身处世的根本。世事如棋,人生如局,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如同棋手,都在社会这张无形的棋盘上精心地布局。善于揣摩人的心性,知晓历史博弈的智慧,你就能拥有精妙绝伦的高招,下出变幻莫测的妙棋:强者当更强,弱者将突围,变弱为强。历史的典故以及老人言不仅仅享受到无数精彩纷呈、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也能够从历史的长河中汲取博弈智慧,在现实中更好地选择人生策略,多一分成功,少一分失败。文/单眼老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朱熹论读书方法【版本一】
朱熹“二十四字”读书法,与君共勉!
心学传:王阳明为什么抨击朱熹学说?
曾国藩: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
朱子读书法浅析
心地干净 方可读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