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人臣者不可才高盖主
《诗经》说:既明智又通达事理,可以保全自身。“明哲保身”这句成语,原为褒义,指明达的人不参与可能危及自己的事。为人臣者,要想明哲保身,最重要的就是要懂得为人处世之道,要精通明哲保身之术。过去的君臣关系如此,现在的上下级相处也一样,你要懂得不可功高盖主的道理,才能有明哲保身之智。
周宣王时,西北方和南方的一些部族经常进犯西周的领地。周宣王就派大臣尹吉甫和仲山甫一起往讨。尹吉甫在和仲山甫共事的过程中,发现仲山甫很有才能,对周宣王赤胆忠心。对他十分钦佩。俩人相处得十分融洽。
有一次,周宣王派仲山甫到齐地筑城,以防御外族的进攻。尽管任务十分艰巨,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去了。临行前尹吉甫写了首诗送给仲山甫,赞美他的才能和道德。诗中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意思是说:仲山甫贤明智慧,明达事理,不参与可能危及自身的事。他日夜操劳,不敢懈怠。兢兢业业地效忠周宣王一人。
尹吉甫是一位有威望的贤臣,深受百姓爱戴。后人誉为“文以服众,武以威敌”,“事业文章,炳然千古”。死后归葬故里,墓在南皮县城西4公里的黄家洼村。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乾隆帝东巡至南皮,命吏部侍郎曹秀先致祭尹吉甫墓,并立碑以记。
清雍正年间(1723年~1735年)大将年羹尧在镇守西安之时,广求天下之士,对成为自己属下的,就给他们非常高的待遇。有一位叫蒋衡的文士,德才兼备,应聘前往。年羹尧甚爱其才,对他说:“下科状元一定是你的。”
年羹尧说话口气如此之大,正是倚仗他自己的功劳以及与皇帝的特殊关系。蒋衡见他刚愎自用,骄奢之极,就对他的一个同僚说:“年羹尧德不胜威,当今万岁英明神武,年大祸必至,我们不可久居此处。”他的同僚不以为然,年羹尧的权势正如日中天,多少人巴不得投奔到他的门下呢!
蒋衡不顾同僚劝阻,执意称病回家。年羹尧挽留不住,取千两黄金相赠,蒋衡坚辞不受,最后在年的坚持下,只接受了百两。蒋衡回到家不久,年羹尧果然就出事了,牵连了不少人。而年羹尧一向奢华,送人不到五百两黄金的,从来不登记,蒋衡因此只接受百两之赠,从而确保自己平安无事。
从这个事例中不难看出,年羹尧的悲剧就在于他不懂得功高震主的危害,不明白一个人臣最重要的就是要懂得明哲保身。而蒋衡就知道身处官场中,首先是要保护自己,明哲保身不是懦弱,而是智慧。
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明哲保身做得好的历史名人很多,千古一相萧何就是其中之一。萧何一生谨慎,深谙明哲保身之道。汉朝建立,萧何功劳无人能出其右。但是萧何审时度势,面对多疑好嫉的刘邦,他收敛锋芒,一连做了几件事,让刘邦对他放心,以保全自己。
第一件:“汉王三年(公元前204年),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鲍生谓丞相曰:‘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诸王所,上必益信君。’于是何从其计,汉王大说。”
第二件:“汉高祖十年(公元前197年),赵相国陈豨反,勾结匈奴,自立为代王。高祖刘邦自率军征讨,至邯郸。刘邦翌年,淮阴侯韩信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诱杀韩信。刘邦闻知韩信被杀,拜丞相萧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召平独吊。召平者,故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贫,种瓜于长安城东,瓜美,故世俗谓之‘东陵瓜’,从召平以为名也。召平谓相国曰:‘祸自此始矣。上暴露于外,而君守于中,非被矢石之事,而益君封置卫者,以今者淮阴侯新反于中,疑君心矣。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也。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
第三件:“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相国为上在军,乃拊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军,如陈豨时。客有说相国曰:‘君灭族不久矣。夫君位为相国,功第一,可复加哉!然君初入关中,得百姓心十余年矣,皆附君,常复孳孳得民和。上所为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货以自污,上心乃安。’于是相国从其计,上乃大说。”
功(才)高盖主的人的下场应该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历史上这样的也是很多的,比如说辅助越王勾践的文种;为汉王刘邦征战天下,战胜项羽的淮阴侯韩信。
但是功(才)高盖主的人也不尽然。其中有两个原因:一是看君主。看君主为人:一是君主真的是以仁治理天下,十分贤明,功(才)高震主者,可以安然无恙;二是,所谓天下虽安,忘战者危。虽然现今天下太平,但是仍然存在危险因素,所以君主不会动功(才)高盖主的人,他还有利用价值。二是看功臣自己。拥有功(才)高盖主的人,需要懂得功成身退的道理。天下太平,如果不退,君主认为天下太平,这个人会威胁自己的统治,不得不杀。功(才)高盖主的臣,自以为建立的无上功勋,嚣张跋扈,倒行逆施,或许好的君主能忍一次两次,但是绝不会放任他们下去,所以君主被逼,不得不杀。
面对不利的环境,“忍”和“退”都是必须的,是一种战斗策略,也是一种蓄势。“大丈夫能屈能伸”,唯有保存实力,才能在有利的时机,因时而动,成就人生。所以人们推崇韩信的“胯下之辱”和勾践的“卧薪尝胆”,讲究知难而退、审时度势、韬光养晦、委曲求全。
感悟:低调处世与做人不仅可以保护自己、融入人群,与人们和谐相处,也可以让人暗蓄力量、悄然潜行,在不显不露中成就事业。低调处事与做人,并不是什么事情都退在后面,自己的利益被别人剥夺强占也不发任何声音,自己的人格被别人侮辱也不反抗,这不是低调,这是懦弱。低调处世与做人,是做人不要太招摇,不要有点小本事就拿出来炫耀,处世不要总耍小聪明,不要以为除你之外全天下人都是傻瓜,而是要清楚,自己有本事慢慢拿出来用;在别人最需要的时候拿出来用;乐于帮助别人,为别人服务。这样在你需要别人帮助时,才有人愿意帮助你。所谓“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就是为什么大凡低调做人与处世者往往能成就大事、越是功成名就者往往越是低调做人的原因……..文/单眼老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鸟尽弓藏:功臣们的结局
那些帮君王打下江山的功臣们,结局却都不怎么好,是为什么呢?
他是功高盖主第一人,千古以来无人能出其右,最后仍惨遭乱棍打死
刘邦在外平叛,吕后与萧何设计诛杀韩信,张良为何没有出手相救?
历史上,功高震主的人最后是怎么免遭杀身之祸的?
汉初诸将集体推举曹参为第一功臣时,为何刘邦执意要推举萧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