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方”是人生的支点
高楼大厦需要地基做支点,参天古树需要根做支点,股市投资需要钱做支点。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整个地球。”
人活着,也要有支点。但仔细想想,我们的生活却经常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工作不是自己喜欢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爱人不是自己满意的;拥有的不是我们需要的;需要的不是我们拥有的。
就这样,在这种不平衡中,时间一天天地溜走,我们希望自己能过得更好,却像飘浮在空中一样,找不到用力的地方。有人说,请给我一个人生的支点,让我的世界平衡起来。
什么才是我们人生跷跷板上的支点呢?
我们需要不同的支点来维持生命:躯体的生存需要食物和空间;社会的生存需要秩序和认同;精神的生存需要智慧和情感。
动物活着的原因比较简单,就是出于生命本能。为了延续生命,动物竭力寻求食物,为了延续种族,尽力繁育后代。人类脱胎于动物,也承续了动物的生命本能。生年不满百,人的生命过程是短暂的,因而是宝贵的。古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费尔巴哈说:“生命是一切宝物中最高的东西。”
生命本能是人生支点之一,但人不能只靠本能而活着,这就涉及到第二个支点:物质需求。
鲜活的血肉之躯需要三种基本物质来维持:食物、水、空气。就常人而言,离开空气几分钟就会死去,没有水活不过七天,没有食物活不过半月。人要维持正常的生命过程还需要其他物质,如衣物、房屋、燃料、光、盐……
动物生存出于本能,依靠物质,这些都与人一样,那么人与动物的区别在哪里呢?人的生存还有一个支点——精神的追求,这就是人与动物的区别。
动物是为活着而活着,维持生命过程即可:斑马吃草即可,熊猫吃竹子即可,它们不再追求新的东西,所以不能创造,没有理想。而人不但要活着,还要活得更好。人有得寸进尺、喜新厌旧的天性,有了一件衣服,还希望有更多更新更美的衣服,口味也渴望不断变化。于是产生理想,于是进行创造。
那么,从身、心、灵三个层次综合来看,人生的支点到底是什么呢?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标准答案:有人认为支点是家人,有人认为支点是事业,有人认为支点是情爱,有人认为支点就是金钱、权力……
也有一些人认为人生的价值感不在支点本身,而在寻找支点的过程中。在他们眼中,找到了支点,也就失去了支点,生命就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索过程。
对人生支点的不同认知,构成了社会的复杂性和世界的多样性。然而,无论是无意识地跟随众人,还是有意识地独自追寻;无论是企图获得一个一劳永逸的支撑人生的“点”,还是认为生命的意义在过程之中,相同之处就是——不能停下这追寻的脚步。
孔子说:“饱食终日而无所用心,难矣哉!”生而为人,我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在寻求什么——通过寻求,我们才感觉到自己是“活着”的,才认为自己是具有某种“意义”的。
每个人都在寻找人生的支点,我们读书、学习的最大价值,正在于通过认识自己而降低这“寻找”的盲动性,形成最适合自己的价值观。那么,我们去哪里探求这支点呢?
有人喜欢沉湎于过去,或懊悔或缅怀地希望从历史当中发掘出新闻,这时候他忘了,只要把支点定在过去,就是活在记忆当中;
有人喜欢预测未来,或满怀希望或踌躇不安,这时候他又忘了,只要把支点定在未来,就只能把生命空耗在渺不可踪的幻想当中;
过去已为陈迹,未来尚不可寻,人生的支点只能在当下获得,把握今天的艺术,就是把握今生的艺术。
当然,人生的支点会随着时空的变幻、心境的变迁而不断更替。它很像锚:看上去是固定的,其实锚的固定是服务于航船的运行的。寻找人生的支点,不是为了让我们抓住某样东西不放,把它当成救命的稻草,而是用它让我们漂浮的心沉下来,让我们当止则止,当行则行。
这就像我们做人的原则一样,从小到大,它一定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人的成长、成熟,我们做人的原则也不断修正、更替,最后才能达于完善。
人生,就是不断寻找支点的过程。
不但个人的做人原则会随时间更迭而不断改变,形成一个社会的原则(或者说道德)也非恒定不变的。唐宋时期,文人墨客都喜好狎妓作乐,将其视为雅兴。但在现代社会,如果你公然宣称自己有此“嗜好”,那别人就会说你生活作风有问题了。这就是道德的解构与重建,这就是道德的相对性。
说到这里,记起一个非常有趣的关于人类道德起源的实验,实验对象是我们的近亲——猴子。
有五只猴子被关在一个笼子里,笼子上方有一串香蕉。实验人员装了一个自动装置: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笼子,然后这五只猴子都会成落汤鸡。
一只猴子看到香蕉,当然条件反射地伸手去拿。结果,每只猴子都被淋湿了。每只猴子不甘落后地如法炮制几次之后,发现莫不如此,于是猴子们经过商量达成了一个共识:不要去拿香蕉,以免大家被水喷到。
后来实验人员把其中的一只猴子拿出来,换进去一只新猴子A。这只初来乍到的猴子A看到香蕉,马上分泌唾液、放大瞳孔,想要伸手去拿。结果,被其他四只猴子海k了一顿。
猴子A尝试了几次,虽被打得满头包,也依然没有拿到香蕉。当然,这五只猴子就没有被水喷到。
后来实验人员又把一只旧猴子释放,换上另外一只新猴子B。这猴子B看到香蕉,也是跟它的前辈猴子A一样,马上迫不及待地伸手去拿。当然,一如刚才发生的情形,其他四只猴子暴揍了B一顿。特别是猴子A,打得特别卖力气(这叫老兵欺负新兵,或媳妇熬成婆)。
猴子B试了几次,总是被打得很惨,只好作罢。后来慢慢地,所有的旧猴子都被一只接一只地换成了新猴子,结果它们都不敢去动那串香蕉。但是它们都不知道为什么,只知道去动香蕉就会被痛扁。
这就是道德的起源,道德就是群体大多数成员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抑制其动物本能。比如男人看到女人会出自本能地多看两眼,但也只会是眼动、心动,并不一定会行动,因为社会的法则是一夫一妻(政府官员、商贾富豪等特权阶级及中东部分国家除外),他不敢引起公愤。
道德,就是在力量平衡的前提下,对利己主义与公共利益的中和。道德,总是相对的,没有一定的标准。医生给病人注射吗啡是救死扶伤,你自己为了打发空虚寂寞嗑吗啡玩就是吸食毒品。
来源:何龙《方与圆》
感悟:世上一切成功者,必然遵守的做人做事法则。方乃做人之本,圆为处事之道。我们看天地,天圆地方;我们看铜钱,外圆内方;方和圆本来是一个天平的两端,阴阳的两极,它们既可以互相制衡,又可以互相转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的就是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其中,修身养性至为重要,它是做人的根本,也是做人的最高学问。做人首先要求一种正气,只有堂堂正正地做人,才能干一番事业,这是“方”的一面。为人处事要善于与人相处,谦虚处世,不要挑剔别人,以诚待人,在处事中使自己的品德不断升华,这是“圆”的一面。人的一生就是方与圆的邮寄结合,内方可以身心贯通,井然有序;外圆可以减少阻力,便于运动。在我们日常具体的工作中,“方”就是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是做人的道德和原则;“圆”就是在规定的范围内,对法律法规贯彻落实、对各项规定合理应用的方式方法和工作的技巧等。作为个人,不仅要具备优秀的品质,如理想信念、热情、自信、责任等,还要具备积极的工作态度和恰当的工作方法。文/单眼老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猴子的经典实验之四道德的重建
论道德(2)
人如果没有同情心,就远不如禽兽
面对不确定性:要把一只脚永远留在舒适区里
843 赌注
失眠的人一定要看看,动物界10大睡神,要学习他们的睡眠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