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词识谱·宋词的调

名词解释

10、宋词的调

宋词声律艺术的本质是组合长短诗句并运用句型句式及其变化以表现语音语调而生成诗声词调。我在几本诗词理论专著中都定义了:“声律是语言的音与韵的周期律”,说穿了,诗声是平仄音阶和诗句韵脚的周期转换,词调是词式中每个诗句组之尾声韵脚处表现的主旋律的周期重复。两者的周期都是用韵来表现的。明确地说,格律诗的诗声是由平仄跟转关系决定并由诗韵所生成的语音旋律,宋词的调是由词式的语音声调的组合和词韵周期形成的主旋律所表现的诗声。即,宋词词调是在表现主旋律的前提下,由句型句式、句法语法并通过句读所表现的语音语气构成的诗声韵律。

起初的宋词(一般性地应称为唐词)的词式,大都是直接引用律绝诗句(如乐府)或对其中句式加以改造而成的。所以,宋词中的句式多是律句或律句的变体,即:宋词(包括唐词)的基本词式就是律绝的基本句式的某种组合。这是文化传承的自然规律,然后才会有宋词的创新而形成独立个性的语言或诗词艺术模式。于是可知,要了解宋词的调,先得对诗声有清晰的了解才行。正因为宋词是格律诗的发展和创新,所以宋词的调必然是建立在诗声基础上的,诗声基础便是律绝诗的平仄跟转关系和每(两个诗句)组语句末尾三个或者四个字的韵声转换规则。于是,要遵循诗声规律,就必须要求宋词的基本句式须得遵照律绝诗句的跟转关系,诗声基础才可能得以保留。

这里不妨简单介绍一下诗声是怎样形成的。

律绝诗句的平仄结构,其实就是其语句中的语音模式,无非是由语音音阶高低的组合形态所构成的美声系统,而且这个系统不仅造就语音美,还能帮助人们自然辨识其语句组词的过程和方式,而这种方式正是由汉语语法、构词法及人们通用的语言习惯决定的。人们知道,最简洁表达一个完整语意的词一般是由两个字构成的字组(单词)表现,也可以用一个字表示态度、意象或用来形容,我们将其称为。汉语言语句都是由这些最基本的双字组和单字组组合而成的。人们在相互交流中要能听明白对方的语意与态度,进而还要从对方的语音结构中,于是,这种由双字组和单字组为基本组成元构成的语言和声调,就会自然形成一种,律绝诗句中的平仄结构,就是表现这种默契和规范的基本法式,是一种让人感觉愉悦而不是不适的可通用的语音模式。而诗词语音中的“跟与转”恰恰表现的是这种语音模式结构中的基本规律。于是,在保持汉语言文字规范的前提下,,但并未确定:不符合这种语音规律的语句就一定不具备语音美,只是没有了保障而已,或者是很容易失去语音美。

要简单地说明诗句中的平仄(或“粘与对”)的方式方法,只须参照七律诗句的基本结构就行了,其它类推。

一般七言语句句读方式只有两种基本模式:“2、2、2、1”或“2、2、1、2”。即其前四字必须是两两组合,否则就是含有衬字的强调语句而非基本语句了,只有后三字才会有单双组合的问题。为方便说话,将两个字组成的词语称为双字组,而单独一个字构成的词称为单字组,即一句七言诗内含四个字组(字节),且默认只有后两个才有单双组合的问题。

在一句七言诗中,的法则:“单跟双转”。

而所谓“跟”与“转”是说:

、对一个七言诗句中四个字组(字节)的每个字组(字节)中字的平仄来说,后一个字与前一个字的平仄保持一致。这便相当于事先就约定了:每个字组(字节)只能同为平声或只能同为仄声(然后就方便谈“宽限”的问题,双字组的第一个字一般可不拘平仄,非“一般”则是要拒绝“孤平”。第三个字组也为双字组时可简单地表述为“一、三、五不计”);而所谓“转”便是相对于“跟”而来的,即指对每个七言诗句的四个字组(字节)来说,后一个双字组(字节)与其相邻前一个双字组(字节)的平仄要恰恰相异(对立)。双字组(字节)对前一字组(字节)而言都只有“转”,单字组(字节)位于第三个字组(字节)位置时才“跟”前字组(字节)。

2、律绝中都是每两个诗句构成一个句组(联)。于是,;而对一首七言诗中的句组(联)来说,。这也相当于后一句组(联)的第二句(偶数句)的前两字的平仄要与前一句组(联)的对应的第二句的最前两字的平仄相异,即为“转”。

简单地说便是:“平仄相同者谓跟(粘)、平仄相异者为转(对)”。譬,则第二字就必须(跟着)为平声,于是第三和第四字必须(转而)为仄声,然后就有两种情况:也就只能是“转”前声而为仄声了;2、若第五字单独构成一个字组(字节)的话,这个单字组(位于第三个即奇数个字组)就只能跟前双字组为仄声,而第六字和第七字构成的字组也就只能都是平声了。

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要么就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也就是说,对平韵诗而言,可以先选择。

进而,按诗句之间的跟转关系,若起句是不入韵句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只能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即“”为平起不入韵的七律之首联。若起句是入韵句式“平平仄仄仄平平”,则(首联的)后一句的前四字只能是“仄仄平平”,其后三字要么是“平仄仄”,要么是“仄仄平”,作为平韵诗这里必须踩韵,也就只能是后者,即为平起入韵的七律之首联。此时,无论起句是否入韵,首联的第二句格式都是唯一确定的。

继续推演平韵七律诗的颔联格式。按诗句组之间的跟转关系,颔联的第一句(律诗的第三句)的前四字只能是跟前四字“仄仄平平”,而第三个字组(字节)要“转”首联第二句的第三个字组(字节),即其第三个字组(字节)只能是单字组,于是得跟前字平声,于是,颔联的第一句就由首联的第二句唯一确定了,只能是。再由律诗要求中间两联要对仗,便决定了该七律的颔联。于是其颈联又只能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继而其尾联又只能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即:平(仄)韵七律的基本格式只有四种,由宽限法获取的平仄结构不能算作基本格式(此标准可适用于宋词,凡在创作中运用了宋词创作的基本方法而变动了基本格式,都不能算作“又一体”)。这四种基本格式中,起句入不入韵各两种。明白地说,当一首平韵七律的第一句诗的第一字为平(仄)声时,除了其首联有起句入韵和起句不入韵的两种选择外,其余句式都是唯一确定的,而选择入韵式还是选择不入韵式,只不过是起句“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与“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可以相互替换而已——这一点极其重要,由此生成了宋词的诗句替换法和增减韵方法以及平仄韵转换的基本法则。

再讨论先有绝句后有律诗的问题毫无意义!在律诗定格之前,绝句格式未必齐全或完备,一个“截”字,便由律诗格式涵盖了全部绝句格式。这便充分说明,律绝格式的最后定格只可能同时才能算完善。

总之,所谓诗声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在普遍性意义上,;二是,通过韵的周期律表现语言的音乐美,这个周期律是每两句诗为一个周期,而平(仄)韵七(五)律的每个周期(韵脚处的最末三字)都在“仄平平”(平仄仄)和“仄仄平”(平平仄)之间转换。

宋词既然作为格律诗的发展和创新,宋词词调自然也得建立在诗声基础上,只能是对诗声的发展和创新!于是,除了用长短句组合来打破“齐式”和“两句一组”的定格而开放了语言形态之外,与之相匹配的词调也无非是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在遵循每个诗句都是通过语音音阶起伏和句读形式表现语音美感的原则上,宋词还创新了用句读方式强化声律和表现情感的方式方法(譬如“合句式”、“添字格”等);二是,强化诗声而成主旋律,并创造了一系列缓声促调的方式方法。宋词更讲究在韵脚处都用一个语音模式(主旋律)体现声韵周期律,以每组诗句末尾韵脚处作三字尾声的平韵宋词为例,尾声会都只用“仄平平”,或者都只用“仄仄平”,一般不交替(由诗式直接改制而来的以诗声为词调的词牌词式不在此列),却可用“仄仄平”和“仄平”来为“仄平平”促调,用“仄仄平平”来为“仄平平”缓声。即,宋词词调是以主旋律为核心,以缓声促调为手段的语音声律系统。

11、词牌词式的主旋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诗、宋词、元曲10大巅峰之作
格律诗平仄,就是汉字四...
宋词格律词谱查询表:平韵格·三字令
【宋词三百首】曹组《蓦山溪·梅》欣赏
简说格律诗韵律16种格式
醉迹满青衫、百字令格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