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作文七巧 -- 王鼎钧

转:教育繁星点点的博客

《作文七巧》——直叙

王鼎钧先生在《作文七巧》在直叙中谈到叙述的总体要求:有起落,有详略,有表里。

  他以《桃花源记》进行具体阐述:

  一、起落(读者反应的强弱=文章的起落)

  起“忽逢桃花林”—“欲穷其林”

  落“林尽水源”—“山有小口”

  起“仿佛若有光”—“皆出酒食”

  落“停数日,辞去”

  起“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落“既出,得其船”

  起“便扶向路”—“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落“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起“南阳刘子骥”—“欣然规往”

  落“未果”—“后遂无问津者”

  这样有起有落,文章一张一弛,有波澜,有味道。

  二、详略(取材有主从,所以文章有繁简,不宜平均)

  作者把《桃花源记》里面的事件按照发展的时序列为十一条,分别为:

  1、渔人出外捕鱼,沿着小溪走,遇桃花林。

  2、渔人穿过桃花林,来到山前。

  3、渔人发现一个可疑的山洞,入内探看。

  4、渔人进入肥沃的田野,安静的农村。

  5、山中人款待渔人。

  6、山中人说他们的祖先在秦代搬到山中居住,与外界隔绝。

  7、渔人辞出,山中人叮嘱他保守秘密。

  8、渔人在山洞外面的路上做记号。

  9、渔人向太守报告发现了世外桃源。

  10、太守派人前往桃源察看,由渔人带路。

  11、渔人找不到以前留下的记号,无法再入桃源。

  详写:山中人的生活状况

  略写:渔人向太守报告

  详略得当,使得中心突出,层次分明。

  三、表里(作文材料有隐有显,可以形成一表一里)

  表渔人眼中的桃源

  里山中人叮嘱渔人保守秘密

  表是事件本身,里则是事件所蕴含的深意,它可以引起读者的想像和推论。

  王鼎钧先生也谈到了直叙忌讳“平铺”,平铺就没有起落,就是死水一潭。要想作文不平铺,就要选好材。选那些生动新鲜的材料。

  当然,这里面更要有真情。比如歌词《父亲写的散文诗》:

  一九八四年庄稼还没收割完

  女儿躺在我怀里睡得那么甜

  今晚的露天电影没时间去看

  妻子提醒我修修缝纫机的踏板

  明天我要去邻居家再借点钱

  孩子哭了一整天哪闹着要吃饼干

  蓝色的涤卡上衣痛往心里钻

  蹲在池塘边上给了自己两拳

  这是我父亲日记里的文字

  这是他的青春留下留下来的散文诗

  几十年后我看着泪流不止

  可我的父亲已经老得像一个影子

  一九九四年庄稼早已收割完

  我的老母亲去年离开了人间

  女儿扎着马尾辫跑进了校园

  可是她最近有点孤单瘦了一大圈

  想一想未来我老成了一堆旧纸钱

  那时的女儿一定会美得很惊艳

  有个爱她的男人要娶她回家

  可想到这些我却不忍看她一眼

  这是我父亲日记里的文字

  这是他的生命留下

  留下来的散文诗

  几十年后我看着泪流不止

  可我的父亲已经老得像一张旧报纸

  旧报纸

  那上面的故事就是一辈子

  歌词内容基本是不动声色的叙述,然而它能够催人泪下,原因就在于情真意切。


《作文七巧》——倒叙

 倒叙,就是把后面发生的事情移到前面来写,把前面发生的事情移到后面再写。王鼎钧先生在《作文七巧》中认为“倒叙”手法主要是补救“直叙”平铺之弊的,表现形式有两种:一是把整件倒过来写,主要运用在民间故事和新闻写作中。

  二是把事件的一部分倒过来写,这种写法较为常见。

  运用倒叙需要注意两个方面:

  一、从什么地方倒叙;二、怎样“伪装”成直叙的样子。

  王鼎钧先生认为倒叙的部分多半在文章的后半段,甚至有人定出比例,认为约占三分之一的篇幅。“倒叙”的部分叙完以后,多半要回到主流,继续直叙下去。这样,直叙的“大形式”并吞了倒叙的“小形式”,倒叙始完全自然。

  我对王鼎钧先生所说的“倒叙的部分多半在文章的后半段……约占三分之一的篇幅”这句话思忖许久,总觉得这和我们平时所读倒叙文章有点不太吻合。如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小说先由爆竹声引出故事结局——祥林嫂的死,而后按时间顺序描写祥林嫂一生悲惨的遭遇,最后又回到爆竹声。小说的主要内容是“描写祥林嫂一生悲惨的遭遇”,它占的篇幅很长,构成了文章的主体。而平时我们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运用倒叙用法时,总是强调只需用眼前之景之物之事引起回忆,进入倒叙即可。

    或许,我对倒叙或王鼎钧先生的这句话理解还不够深刻吧。


《作文七巧》——抒情

 王鼎钧在《作文七巧》“抒情”中认为:

  1、记叙文毕竟以所记所叙的事物为主,议论文以所议所论的理为主,两者都比较客观。如果说文学作品都是主观的,那么记叙议论是“主观中的客观”。

  2、抒情文以情为主,它可以由事由理引起,但文章里的情“淹没”了那事那理。它的表现是主观的。

  3、抒情文是以作者的内心感受为主题的。抒情文多半是“情”比“事”要重。就作者而言,叙事不宜详细,甚至有时不必清晰。

  4、身为读者应明白,抒情文是不能“考据”的。

  5、年轻人写抒情文有自身的优势,他有新鲜的角度,他有丰富的感应,他有率性的真诚。

  6、散文要“抒”的是人的“高尚感情”。作家为了“精于艺事”,必得努力提升自己。

  7、记叙文可以增进我们的知识,议论文可以增进我们的见解,抒情文对此二者“应该”无能为力。抒情文“应该”给我们情感教育,使我们由无情而有情,由卑劣之情而优美之情。

    这里有两点不太明白,一是“记叙文可以增进我们的知识”。我们一般理解,说明文增进知识,记叙文怎么增进知识呢?二是“抒情文”与“散文”的归属。这里王鼎钧先生既用了抒情文,又用了散文。不知道两者是否有从属关系?如果有,谁从属于谁?


《作文七巧》——描写

王鼎钧先生在《作文七巧》“描写”中认为:“景”不限风景,而是包括风景在内的种种“景象”。一山一水是景,一颦一笑也是;一春一秋是景,一生一死也是。写景的方法用“描”。“说明”之难在说得简洁明确,“描写”之难在描得生动新鲜。

  文中,王先生认为描写既可以直接描绘,还可以运用以下三个技巧增加生动性。

  一、比喻:

  1、基本句型是“像……一样”。如“语言的价值像银子一样,沉默的价值像金子一样”。

  2、“是”型。如“语言是银,沉默是金”、“山是眉黛聚,水是眼波横”

  3、“想”型。如“云想衣裳花想容”、“夜晚,我一看到火车站尖顶上的时钟,就想起中秋明月”、“我看见月亮,想起柠檬”。但是“看见柠檬想起维他命C”就不是比喻了。

  4、“成”型。如“雨水加上霓虹灯的倒影,柏油路面红成晚霞”、“忙成一具陀螺”、“把自己的脸涂成一副面具”。

  二、烘托:

  常用在不便直接描写或不易直接描写的地方,如“万木无声待雨来”、“不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三、想象:

  如“夜黑成了一瓶墨汁”是比喻,而“夜黑得可以用刀切”则是想象。再如“野火烧山,白天半边天是黑的,夜晚半边天是红的”是直接描绘,而“野火烧山,火熄灭后,整座山大概也熟透了”是想象。

  王鼎钧先生把这三个方面归纳为描写的三个技巧,的确高明。


《作文七巧》——演绎

 王鼎钧先生在《作文七巧》“演绎”中的主要观点是:

  1、归纳法和演绎法像一对孪生姊抹,经常被人们相提并论,它们的功用也好比前锋后卫,相辅相成。

  2、归纳法是化繁为简,多中求一,演绎法则恰恰相反。

  3演绎要先有“普遍原理”,用在写议论文上,就是先有论据。例如:学然后知不足。大家都相信这句话站得住。拿它作论据,加以演绎。

  4、演绎法有一个用处,就是帮助我们探求“未知”,而归纳法所归纳的,限于“已知”。用归纳法“温故”,用演绎法“知新”。

  5、民间传说刘伯温诸葛亮“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前知五百年是归纳的功夫,后知五百年是演绎的功夫。

  初中生刚刚学习写议论文,能让他们学会用归纳写议论文就着实不易。对于个别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如果引导他们学习演绎,可以参考语文版九年级上册邓拓先生所写的《吴汉何尝杀妻》一文。这一篇文章就运用了演绎推理,推理过程如下:

  1、如果吴汉确曾杀妻,那么汉代典籍必有记载。

  2、汉代典籍没有吴汉杀妻的的记载。

        3、所以吴汉未尝杀妻。

《作文七巧》——归纳

王鼎钧先生在《作文七巧》“归纳”一文中的主要观点有:

  1、说理的文章比抒情记事的文章身价高些,价值大些,如果抒情记事是“小道”,说理的文章就是“大道”。

  2、记叙文使人“知”;抒情文使人“感”;议论文使人“想”,使人“信”。

  3、写议论文,难在你的“论据”是什么。

  4、使用归纳法的人先去搜集事实,把一件一件事实叫“个案”。个案多了,从其中找它们共同之处,这就是归纳。

  5、归纳法好比是一个口袋,你把相关的事物放进去,加上标签。

  6、用归纳法作议论文,不要把话说死了,说绝了。比较妥当的说法是,今天青年的出路,似乎比百年前更广更多。我认为,电视节目的功能以教育为主。由此可见,古人行得通,今人未必行得通。古往今来,有成就的人大概都很专心。

  其实,在这篇文章中,王鼎钧先生更强调运用论据时要灵活。一个论据,往往可以归纳出不同的论点。如:

  孟浩然为了专心作诗,常常把妻子儿女赶出门去,换个角度看,这件事跟住宅问题也有关联,孟家的房子太少,如果子女有专用的游戏室,岂不可以相安无事?直到现在,多数人居住的空间仍然不够,专家心目中的标准住宅是,整个建坪为卧室面积的四倍,也就是说只用房子的四分之一来睡眠,事实上许多家庭住得很拥挤,好像房子是为了卧室,而卧室只是为了放一张床。现在的孟浩然也难免把孩子赶到水沟旁边去吸汽车的废气。如此,孟浩然这一条,可以写进“论兴建国民住宅之重要”,也可以写进“改善文人的生活环境”。它可以装在好几个口袋里。

  大禹治水这一条,是专心,也是公而忘私。它可能有机会加入“外举不避仇”,“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一组。换个角度替禹的妻子设想,做一个大人物的妻子真不容易,(做孟浩然的妻子又何尝容易?)讨论中国妇女的美德、痛苦的时候也许用得着。

  张千载、荀巨伯、西门豹,加上“囊萤”的车胤,“映雪”的孙康,五人的事迹合起来,可以证明今人不能完全遵古仿古。后人所以看重车胤孙康,是因为他们艰苦向学,今人只要有那种精神就好。同理,张千载的精神,苟巨伯的精神,西门豹的精神,都可以传下来,用现代人的行为发扬它,再传下去。

  论朋友义气的时候别忘了荀巨伯。西门豹,无论如何他是爱民的,他是为民除害的,后来他也兴修了水利。荀巨伯能退贼,可见“古贼”的心眼儿比较憨直,还不敢轻易毁坏道德偶像。用它来证明“人心不古”行不行?“邺”这个地方的人年年甘愿牺牲一个女儿,哪里懂得人权?怪不得西门豹能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这个故事来证明社会的进步行不行?

    由此可见:写好议论文,思维训练极其重要。


《作文七巧》——综合

 王鼎钧先生在《作文七巧》“综合”篇中的主要观点是:

  1、纯粹的议论文,纯粹的记叙文,纯粹的抒情,或是纯粹的描写,在理论上有,在我们做练习的时候有,在我们写作的时候却是极少。我们经常把这四种写法综合使用。

  2、尽管记叙可以和抒情、写景、议论综合运用,那以记叙为主的,仍是记叙文;那以议论为主的,仍是议论文;那以写景为主的,仍是描写文;那以抒情为主的,仍是抒情文。

  3、在正常的情形下,究竟抒情、记叙、描写抑或议论,要看生活经验的内容。

  4、抒情的文句也许只需要三句两句,就把自己的心打开了,也把读者的心打开了,读者在“知道”、“见到”之外又“感到”许多。这是另一种局部效果。局部效果加强了整体效果。读者在“知道”和“感到”的帮助之下,对“见到”的环境和人物,就印象深刻,久久不忘。同理,在“见到”和“知道”的帮助之下,我们的“感到”可能刻骨铭心。在“见到”和“感到”的帮助之下,我们所“知道”的就更确切更真实。

  作者特举苏轼的《前赤壁赋》来谈综合运用各种表达“立方”似的形成整体效果,

  1、叙述: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2、描写: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3、叙述: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窃窕之章。

  4、描写: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5、叙述:于是饮酒乐甚,叩舷而歌之。歌曰:

  6、诗歌: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余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7、叙述:客有吹洞箫者,依歌而和之。

  8、描写: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扣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9、叙述:苏子悄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

  10、议论,议论之中有叙述,用叙述帮助议论,又用描写帮助叙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败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江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11、议论,用描写帮助议论: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12、议论,用抒情帮助议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如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3、议论: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其消长也。盖将自其既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一瞬,就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我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14、用叙述帮助议论: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得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15、议论:是造物之无尽藏也,惟吾与子所共适。

  16、叙述,用描写帮助叙述:客起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前赤壁赋》的整体效果是抒情。以抒情为主的文章,其中的议论必须能帮助抒情而不扰乱、打断抒情。目前最“安全”的办法是,使用议论帮助抒情时,说理的句子要少,以防喧宾夺主。同理:用抒情帮助议论时,抒情的句子要少;用记叙帮助议论时,记叙的句子要少;用描写帮助议论时,描写的句子要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写作课堂|《作文七巧》原来这么用~
高考作文:议论文论证方法集粹
三张思维导图,帮你写好议论文
“写作文很简单系列”之“写好‘剥笋式’议论文的关键”
议论文写作方法
王鼎钧《作文七巧》:记叙的技巧之直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