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物志·七缪第十(1-11)三国 魏 刘劭

七缪:

   一曰察誉有偏颇之缪,

   二曰接物有爱恶之惑,

   三曰度心有大小之误,

   四曰品质有早晚之疑,

   五曰变类有同体之嫌,

   六曰论材有申压之诡,

   七曰观奇有二尤之失。

     鉴定人物有七种谬误:

     一是在考察一个人的名声时会出现偏颇的情况;

     二是在待人接物时会受到个人爱恶之情的困扰;

     三是在审度一个人的心志时会出现大小情况不分的错误;

     四是品评素质,会看不到早智与晚成的区别。

     五是辩识类型。有类别相同,不易看清的疑惑。

     六是评论材能,有受提拔和被压制的复杂情况。

     七是观察奇材,时常忽略对尤妙与尤虚之人的注意。

《人物志·七缪第十(之二)》

 夫采访之要,不在多少。然征质不明者,信耳而不敢信目。故:人以为是,则心随而明之;人以为非,则意转而化之;虽无所嫌,意若不疑。且人察物,亦自有误,爱憎兼之,其情万原;不畅其本,胡可必信。是故,知人者,以目正耳;不知人者,以耳败目。故州闾之士,皆誉皆毁,未可为正也;交游之人,誉不三周,未必信是也。夫实厚之士,交游之间,必每所在肩称;上等援之,下等推之,苟不能周,必有咎毁。故偏上失下,则其终有毁;偏下失上,则其进不杰。故诚能三周,则为国所利,此正直之交也。故皆合而是,亦有违比;皆合而非,或在其中。若有奇异之材,则非众所见。而耳所听采,以多为信,是缪于察誉者也。

     选取考察人的关键,不在于众人毁誉的多或少。对人物素质辩识不清的人宁可相信自己的耳朵,而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此别人认为对的,他就追随附和,深信不疑。别人认为错的,他也随着改变看法。虽然内心没有个人固定的是非憎恶标准,但是发表意见时,似乎毫不犹疑。而且人们观察事物时,自身也会出现错误,加上夹杂着个人的喜恶爱憎,情况就显得更加复杂。不畅达其根本,什么又可以让人相信?因此真正了解的人以眼观纠正耳闻的讹误,不知人的人,却以耳闻取代目睹的事实。所以乡里人士品评,说好的就大家都说好,说坏的就大家都说坏,无法做到正确。熟人朋友之间的赞誉不能上、中、下三方面周全的,也未必可靠。诚实厚道的人,在与人交往中,必然时常承担称誉奖掖之责,上等的人材加以援引,下等的人加以推荐。如果不能观察周到,必然产生过失毁害。所以偏重援引上等人材而忽略下等,这种人材最终也会被诋毁,偏重推举下等人材而放弃上等,所推荐的就不是杰出的人物。因此真正作到三方面周全,就会对邦国有利。这是正直的交往。大家都合声肯定其是,这种情况有的是违背正道,朋比结党的;大家合声说其不是,其中或许就有真正的人材。如果是奇特杰出的人材,就不是一般人所能识别。一般人靠耳闻加以采纳,认为多数人的意见就是对的。这是考察人物名声时所常犯的错误。

《人物志·七缪第十(之三)》

    夫爱善疾恶,人情所常;苟不明贤,或疏善善非。何以论之?夫善非者,虽非犹有所是,以其所是,顺己所长,则不自觉情通意亲,忽忘其恶。善人虽善,犹有所乏。以其所乏,不明己长;以其所长,轻己所短;则不自知志乖气违,忽忘其善。是惑于爱恶者也。

     喜欢善的,厌恶恶的,这是人情之常。如果不察明实质,有时就会忽略好的,称赞坏的。为什么这么说呢?称道不好的人,虽然他有不好之处,但并非一无是处。以对方好的方面,对应自己的长处,这样就不知不觉情投意合,不觉得对方丑恶。好人虽好,仍然还有不足之处,以其不足对照自己的长处,却不知道自己所长。或者以其所长,对照自己的短处,不免轻视自己的不足,这样就不知不觉志趣不合,忽略了对方的优点。这是受个人爱恶之情干扰所有的困惑。

《人物志·七缪第十(之四)》

 夫精欲深微,质欲懿重,志欲弘大,心欲嗛小。精微所以入神妙也,懿重所以崇德宇也,志大所以戡物任也,心小所以慎咎悔也。故《诗》咏文王:“小心翼翼”“不大声以色。”小心也;“王赫斯怒,以对于天下。”志大也。由此论之,

    心小志大者,圣贤之伦也;

    心大志大者,豪杰之隽也;

    心大志小者,傲荡之类也;

    心小志小者,拘懦之人也。

    众人之察,或陋其心小,或壮其志大,是误于小大者也。

    杰出人才由各种优秀的素质结合而成,但对各种优秀素质的要求却是不同的。对思想活动,要求深刻细致;对人格品质,要求美善厚重;对理想志向,要求弘远广大;对处事态度,要求谦虚谨慎。思想活动要求深刻细致,才能领悟神妙;人格品质要求美善厚重,才能气量宽宏;理想志向宏大,才能胜任重负;处事态度谦虚谨慎,才能避免灾祸。所以《诗经》歌颂周文王,称他做事总是小心翼翼,一般不声色俱厉,这是他处事小心谨慎的一个方面。然而为了天下苍生,周文王也会勃然大怒,出师讨伐不道,这是他志向远大的一个方面。由此而论:

    小心谨慎并且志向弘大的人,是圣贤的境界;

    粗心大意并且志向弘大的人,是豪杰英雄之辈;

    粗心大意并且志向狭小的人,是傲慢放荡之流;

    小心谨慎并且志向狭小的人,是拘谨软弱之类。

    一般人的观察人才的时候,往往不做具体的分析,常常鄙视小心谨慎,而欣赏志向远大,于是就会在小心谨慎和志向远大的问题上出现失误。

《人物志·七缪第十(之五)》

  夫人材不同,成有早晚:有早智速成者,有晚智而晚成者,有少无智而终无所成者,有少有令材遂为隽器者:四者之理,不可不察。夫幼智之人,材智精达;然其在童髦,皆有端绪。故文本辞繁,辩始给口,仁出慈恤,施发过与,慎生畏惧,廉起不取。早智者浅 惠而见速,晚成者奇识而舒迟,终暗者并困于不足,遂务者周达而有余。而众人之察,不虑其变,是疑于早晚者也。

     人的材质不同,事业成功便有早晚。有早智而少年得志的,有晚智而大器晚成的,有年少时本无志,最终也无所成就的,有年少时具备良好才能终究出类拔萃的。这四者的道理不能不加以考察。早年智力发达的人,材能智虑精微明达,这些在其幼年时期都已暂露头角。所以文章精妙的,起于幼时辞句纷繁;辩才无碍的,开始于幼时疑难于敏捷。仁的品德,见于幼时慈悲体恤;慷慨好施,发端于幼时舍得给与;谨慎为人的,来自幼时多所畏惧;清廉处世的,萌生于幼时不妄索取。智力早熟的人,易于领悟而反应敏捷;大器晚成的人,见识奇特而智虑舒缓。终生愚 的人各方面都表现出才智不足;终生事业的人,诸事精通而成就可观。一般人的观察,不考虑事物的发展变化。这是考察人材早智或晚成具有的疑难。

《人物志·七缪第十(之六)》

 夫人情莫不趣名利、避损害。名利之路,在于是得;损害之源,在于非失。故人无贤愚,皆欲使是得在己。能明己是,莫过同体;是以偏材之人,交游进趋之类,皆亲爱同体而誉之,憎恶对反而毁之,序异杂而不尚也。推而论之,无他故焉;夫誉同体、毁对反,所以证彼非而着己是也。至于异杂之人,于彼无益,于己无害,则序而不尚。是故,同体之人,常患于过誉;及其名敌,则鲜能相下。是故,直者性奋,好人行直于人,而不能受人之讦;尽者情露,好人行尽于人,而不能纳人之径;务名者乐人之进趋过人,而不能出陵己之后。是故,性同而材倾,则相援而相赖也;性同而势均,则相竞而相害也;此又同体之变也。故或助直而毁直,或与明而毁明。而众人之察,不辨其律理,是嫌于体同也。

    人之常情是没有不趋附名利而回避祸害的。获取功名利禄的途径,在于正确评价和肯定自己的长处;遭致祸害的根源,在于不能正确评价和看待自己的不足。所以说,无论贤明的人,还是愚钝的人,都想自己的长处能得到正确的评价和肯定。最能了解自己优点的莫过于同类型的人。所以偏材的人,交往游历及仕途进取,都喜欢亲近与自己类型相同的人,并加以赞誉,憎恨厌恶与自己类型相反的人,并加以诋毁。对既不同于己,也不异于己的人材。只予排列等次,不予推崇。由此而论,没有其他原因。赞许和自己类型相同的人,诋毁与自己类型相反的人,是为了证明对方不对,表明自己正确。至于那些既不同于己,也不异于己的人,对于他人无益,对于自己无害,于是只作排列,不加以崇尚。因此,同类型的人,常常有害于过分称赞,及至双方名望相匹敌,就很少能相让,甘居人下了。因此正直的人性格昂扬奋发,喜欢别人也以正直待人,而不接受别人的攻击。性格外向的人感情外露,喜欢别人全心全意待人,而不接纳别人的直言。热衷功名的人喜欢别人追求仕途进,但不甘居于超越自己的人之后。因此本性相同而才能有别,就相互竞争,相互陷害。这又是同类型情况的变化。所以有时帮助正直,又非毁正直;有时赞赏明达,又非毁明达。一般人的观察不能分辨其中的奥妙。这是由于同类型不易于区别所具有的疑惑。

《人物志·七缪第十(之七)》

夫人所处异势,势有申压:富贵遂达,势之申也;贫贱穷匮,势之压也。上材之人,能行人所不能行,是故,达有劳谦之称,穷有着明之节。中材之人,则随世损益,是故,藉富贵则货财克于内,施惠周于外;见赡者求可称而誉之,见援者阐小美而大之,虽无异材,犹行成而名立。处贫贱则欲施而无财,欲援而无势,亲戚不能恤,朋友不见济,分义不复立,恩爱浸以离,怨望者并至,归非者日多;虽无罪尤,犹无故而废也。

    人处在不同的情况下,有的受到提拔,有的则被压制。富贵亨通,这是得势;贫穷困乏,这是失志。上等材能的人,能做常人所不能做到的。因此,通达时获有勤谨谦恭的称誉,穷约时显示光明的气节。中等材能的人,却随着时世变化而互有损益,因此凭籍富贵得势,就财宝货物充实于内,施予恩惠周全于外,被其赡济的人,寻找可称赞他的地方极力称赞他;受其援助的人,发挥其小的德行加以扩大。这种人虽然没有特殊的才能,仍然做到行为成功,名声树立。身处贫贱,想施舍却无资财,想援引却无权势,亲戚不能体恤,朋友不能接济,名分道义都不能建立,恩爱的人渐渐分离,责备怨恨的人一并到来,归咎非难的人日益增多。这种人虽然没有大的过错,仍然无故而被埋没了。

《人物志·七缪第十(之八)》

 故世有侈俭,名由进退:天下皆富,则清贫者虽苦,必无委顿之忧,且有辞施之高,以获荣名之利;皆贫,则求假无所告,而有穷乏之患,且生鄙吝之讼。是故:钧材而进,有与之者,则体益而茂遂;私理卑抑,有累之者,则微降而稍退。而众人之观,不理其本,各指其所在,是疑于申压者也。

     因此,世道有奢华与俭约,人的名声也随此进退隐显。如果天下的人都富足,那么清贫的人虽然穷苦,必然没有疲乏困顿的忧虑,并且有辞让不受的高节,获得享受荣誉的利益。如果天下的人都贫乏,清贫的人就是想借贷都无门,而有穷困匮乏的忧患,并且产生计较得失的争执。因此,同样的才能,在仕途中如果可以得到帮助,那么就可以得到提拔,并且充分发展以至成功。与此相反,因为受到私心偏见压抑的,又被贫乏所牵累,就会慢慢被贬抑,以至于逐步失去地位。一般人的观察,不推究其根本原因,只注意各人的不同现状。这就是由情势升降得失所产生的困惑。

《人物志·七缪第十(之九)》

夫清雅之美,着乎形质,察之寡失;失缪之由,恒在二尤。二尤之生,与物异列。故尤妙之人,含精于内,外无饰姿;尤虚之人,硕言瑰姿,内实乖反。而人之求奇,不可以精微测其玄机,明异希;或以貌少为不足,或以瑰姿为巨伟,或以直露为虚华,或以巧饬为真实。是以早拔多误,不如顺次;夫顺次,常度也。苟不察其实,亦焉往而不失。故遗贤而贤有济,则恨在不早拔;拔奇而奇有败,则患在不素别;任意而独缪,则悔在不广问;广问而误己,则怨己不自信。

    高洁文雅的美好品质,表现于形貌气质上,观察起来很少出现失误。至于产生失误的原因,常常在于有不同才智特出的两种人。这两种不同才智特出的人,不能与一般人物相提并论。所以,思想非常深远的人,他们将精神藏于内心,外表没有任何装饰的姿势;而思想非常空虚不实的人,他们言语浮夸,搔手弄姿,内在却与实际相反。然而人们在研究特别人才的时候,却不能以精深入微的眼光,来探测其中深奥玄妙的道理,搞清楚其中的奇特独到之处。或者因为相貌年轻就认为他的才识不足,或者因为姿容华美就认为他才智宏伟,或者因为直率坦露就认为他是空虚浮华,或者将巧伪虚假当作成了真诚实在。因此,认为选拔年轻的人才大多有失误,还不如顺其正常秩序。顺从次序来选拔人才当然是正常的情况。但是如果不考察他们的实际能力,那又怎么可能保证所推荐的人才没有缺失?所以选举中被遗漏的贤才,而他们最终得到重用时,负责选拔的官员就会悔恨为何没有早点提拔;选拔了奇才,而奇才最终没有成功,负责选拔的官员就会遗憾为何没有预先有所识别;任意而行,咎由自取,就会后悔何不广征博问;广征博问却耽误时机,就会怨叹自己何不多点自信。

《人物志·七缪第十(之十)》

 是以骥子发足,众士乃误;韩信立功,淮阴乃震。夫岂恶奇而好疑哉?乃尤物不世见,而奇逸美异也。是以张良体弱而精彊,为众智之隽也;荆叔色平而神勇,为众勇之杰也。然则,隽杰者,众人之尤也;圣人者,众尤之尤也。其尤弥出者,其道弥远。故一国之隽,于州为辈,未得为第也;一州之第,于天下为椳;天下之椳,世有忧劣。

     因此,当俊逸的人才像千里马撒开四蹄飞奔一样展现才华的时候,普通的大众才恍然大悟;当韩信建功立业的时候,淮阴的乡亲为此大为震惊。这难道是人们厌恶奇材而喜欢疑神疑鬼吗?当然不是,而是因为特出的人物世间罕见,而奇才逸行的人毕竟与众不同。因此,张良虽然体质文弱,但他精明强智却是众多智者的典范;荆轲虽然平时面色平静,但他的精神勇气却是众多勇士中的英杰。如此,才能杰出的人,是一般人中特立不凡的人,圣人又是不凡人物中的不凡人物。其才能越突出,他所达到的境界就越深远。因此一个郡国中的才智出众者,只是州里的平凡之士,未能够得上人才档次。一个州中能成为及第的人才,对于天下来说,就像门臼一样普通。天下如同门臼一样的人才,在不同的世道也有优劣不同的际遇。

《人物志·七缪第十(之十一)》

 是故,众人之所贵,各贵其出己之尤,而不贵尤之所尤。是故,众人之明,能知辈士之数,而不能知第目之度;辈士之明,能知第目之度,不能识出尤之良也;出尤之人,能知圣人之教,不能究之入室之奥也。由是论之,人物之理妙,不可得而穷已。

     因此,一般人所重视的,都是各自看重胜过自己的人才,而不能欣赏到那些人才中的人才。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一般人的智慧,只能了解到郡县中那些出类拔萃的人才,却没有办法了解到整个州中那些优秀的人才;郡县中那些出类拔萃的人才,虽然可以了解到整个州中那些优秀的人才,却没办法了解到整个国家的那些优秀的人才;整个国家的那些优秀的人才,虽然能够了解一些圣人的主张和教诲,却不能推究天地万物最根本的深奥规律。由此可见,关于考察人才方面的道理,实在是微妙不可得,更不可能做到穷尽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物志》下卷(原文及译文)
观人经原文译文
古代人力资源专著---《人物志》正文及译文
探春的才情与志向
鬼谷子:一个人,是否有出息,从这五点就能看出来!
职场中的人裁、人材、人才、人财,四者有何区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