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概述中国历史上帝王制度与宗法制度及其相互关系--廿四史读书笔记(八)

朱永嘉

十五
  中国历史上封建帝王制度已经有二千多年了。王朝更迭一个接着一个。新旧王朝的更替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新王朝只是旧王朝的衍生物,如西晋取代曹魏,可马氏政权本来就是从曹魏政权中蜕化出来的;还有一种情况是与旧王朝搏斗中产生的。如刘邦的西汉取代秦朝,朱元璋的明朝取代元朝,但复制出来的还是原来的帝王制度,汉承秦制,朱明王朝也是历代帝王制度的延续。为何会如此呢?这是史学家须要认真加以研究的问题。
  
  中国的封建社会是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聚族而居的家族宗法组织如细胞一样,是封建社会的基本组织。国家在地方上的行政机构,无论是秦汉的县、乡、亭制,还是明清两代的里甲、保甲制,实际的统治还是依赖于当地的家族宗法组织。正史人物传记中,立有孝友、孝义这一门类,记载了各地聚族而居的义门。如《明史·孝义传》记载:聚族而居的大家族有延续八世、九世、十世的;聚居的人口,有的可以多达三千七百余人,至于百口以上则相当普遍。聚族而居的时间,可以绵延几百年,朝代已经换了好几个,而这个家族仍在那个地区生息繁衍。如《明史·孝义传》载:“郑濂,字仲德,浦江人,其家累世同居,几三百年。”《宋史·孝义传》、《元史·孝友传》也记载了这个郑氏家族的历史。这一类大族被人们称为义门,自己有家规家法,无论哪个朝代,都可以有人在朝廷做官,而每个朝代也要吸收他们的人在朝为官,才能维持这个地区的稳定。这个家族的族长,在地方上便是乡官,官府在地方上特别是在乡村的统治,实际上是依赖于这些聚族而居的世族大家。当社会矛盾激化,天下大乱时,他们能有组织地使自己与整个社会隔绝,以保持一隅之安定,这就是陶渊明描写的桃花源。当社会动荡波及这个地区时,他们仍能结坞自保,建立坞堡壁垒,有武装自卫,直到抗日战争时期,内陆的一些乡村,还曾出现过这样一类地方性的自卫组织。在各地农村传播的秘密宗教,亦往往以家族为单位,如近代史上的罗教、清茶门、八卦教、老斋教等。其宗教组织,亦往往以家族为单位,世代传教为生。如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派冯云山去广西紫荆山山区传教时,山民客家都是“全家全族来领受洗礼”。石达开、韦昌辉、萧朝贵等人都是以整个家族一起入伙拜上帝会的。太平天国最早的领导集团,就是若干个家族的联合组织。如果是社会上的游民自发形成会党,它的组织形式和伦理观念仍然会被打上家族宗法的烙印。如天地会、哥老会、三合会,这—类由失业的江湖游民建立起来的秘密组织就都是如此。他们称兄道弟,以兄弟关系来维系帮派,模仿家族宗法的备份次序,立香堂排师徒之间的辈份,奉行非常严格的宗法关系。入会的仪式要拜天地,要以刘备、关羽、张飞的桃园三结义为榜样,标榜忠义。天地会的三十六誓规定:“洪家兄弟以忠孝为先,不可妨碍父母。”在这一类会党内部建立起来的秩序,实际上是变相的宗法秩序。
  
  在一定条件下,这一类秘密组织如果能创立政权时,必然以家族宗法为其政权组织的模式,形成封建的帝王制度。实际上,它只是把家族宗法关系放大为国家政权的组织关系。所以父家长制的宗法模式可以直接通向君主专制的帝王制度。父为一家之主,帝王为一国君父,百姓为子民,在伦理上忠孝并称,事亲与事君是一致的。正因为如此,腐朽的旧王朝被民众起义推翻以后,民众仍能按照自身的宗法关系复制出一个新王朝来,这大概是中国帝王制度得以延续二千余年的一个重要原因吧。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运动虽然一次又一次地推翻了旧王朝,但它同时却又一次一次地复制出新的封建王朝。
  
  我们要知道,大陆文明与海洋文明不同,大陆文明是建立在农耕社会的基础之上,一家一户小农经济基础上之家族宗法制度与帝王制度,它自然形成一整套制度、思想和行为规范,同时它具有自身矛盾运动的历史过程,有其周期性的危机和不断重建的过程,中华民族便是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过来的。它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任何事物都是可以分析的,都有它的两重性,都包含着对立与统一,这就是辩证法。当我们回顾这一历史过程时,既要看到它消极的一面,充分暴露其在现实生活中丑陋的一面,也要看到它积极的一面,否则的话,中华民族何以能发展到今天的繁荣富强。
  
  《春秋公羊传》开头便详细解释“元年春王正月”这句话:
  
  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于王正月?大一统也。
  
  相传《春秋》之《公羊传》和《榖梁传》都传自子夏,汉武帝建元五年始置五经博士,当时《春秋》只列《公羊》一家。中国古代的大一统思想先秦时期已经形成,是秦始皇把这个大一统的思想加以制度化,秦始皇灭六国、建立大一统国家以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统一法令,推行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全国的度量衡,从此大一统的思想转化为制度规范,迄今我们的层级式官僚系统和制度,仍由郡县制演化而来,我们的伦理观念、法制观念,仍与这一套制度规范紧密联系在一起,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些思想根深蒂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每到国家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都有志士仁人奋不顾身地挺身而起。南宋灭亡时,1729年文天祥过零丁洋,作诗《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就是中华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动力所在。文天祥还作有《正气歌》,篇首即云: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其中又云:
  
  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
  
  显示其完全将生死置之度外,表现出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文天祥四十七岁就义后,其衣带中有赞曰: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宋史·文天祥传》)
  
  仁义道德这些伦理观念,什么人讲,在什么地方讲,它的意义是大不一样的。正是文天祥这样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激励着我们永不松懈、奋勇前行,这也是我们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源泉。(全文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三千年后的中国人,依然没有逃过周公设计的局
许建英:试论中国先秦时期的边疆观
古代帝王权谋与血缘宗亲观念的紧密关系
清朝皇帝是如何看待元朝的?
西汉被汉宣帝带上顶峰,但为啥汉武帝声望最高?文治武功不可替代
中西方服饰文化对比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