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气质问题

转:引袖拂寒星的博客

气质问题(一)

“‘他人为你而悲哀,因为你曾经使他们快乐。’
    “都市骑驴,蹄声被淹没。痛苦作为生活方式是由世界的本性所决定的。因为世界原本就是我们罪恶的结果或者是我们自身将静谧打破后的流放。如果不能把头发剃光就去做诗人。如果做不了诗人那就下辈子吧。这是宿命。人或许真是不应该存在的赘疣。
   “那次回家时在一中门口有幸看到您。您依旧中山装,手背在身后,昂起头,然后捋一下头发。一副半醉的样子。您回家祁连山的夕阳迎接您。我回家,您迎接我。同样是风景。
   “有时候在想,一个老师的气质会影响他的学生。那,带给他的究竟是快乐还是痛苦呢?应该是快乐还是痛苦呢?”

   有一个以前用过的博客,很久已经没有光顾过了,今天偶尔登陆进去,看到了这么一段“让我欢喜让我忧”的留言。

   这段话很明显是我的学生写下的,而且看去应该是已经毕业许久的学生。留言虽短,但信息量却很大,含义很是丰富。它至少表达了这么三层意思:

   留言者用“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磊”的办法阐述了他对于生活的看法,而从后面看,似乎这种看法是受我的影响才具备的。“他人为你而悲哀,因为你曾经使他们快乐”,是我的一句诗,与我记忆中的原句稍有出入,他大概是看到后记了下来;《都市骑驴》是我给一本散文集起的名字,到现在还没有出版,他大概还是从别处看到的(至少我在他留言的这个博客里没有相关内容,我怀疑他是从我的另一个博客里看到的)。我的那本诗集和散文集可以算作是我前半生的生活哲学,通过形象的方法表现的,里面大概含有世界“是我们自身将静谧打破后的流放”的意思,但却并没有“世界原本就是我们罪恶的结果”的意思,更没有“痛苦作为生活方式是由世界的本性所决定的”意思,我更不会认为人是一种多余的存在。所以,我怀疑留言者就借他看到的我的东西来表达对于生活的看法的。

   但后面的话我却很是喜欢,我的学生描写我的文章和句子很多,但都比不上这段这么有意思。“依旧中山装(应该是立领),手背在身后,昂起头,然后捋一下头发。一副半醉的样子。”后面这几句的描写我平时当然不太在意,一个人用心地穿、用心地做出一些动作未免活得太累了,经留言者这么一提,再一回想,还真是那么回事儿,可以说是画出了我的神韵,尤其那句“一副半醉的样子”,让我写都写不出来。而且他知道我的故乡在河西走廊的祁连山下。可见他对我还是蛮了解的。“您回家祁连山的夕阳迎接您。我回家,您迎接我。同样是风景。”“祁连山的夕阳迎接您”,我似乎在一篇文章里提到过,他却说得更有意思,我不知道他是谁,而且长期以来似乎在校门口也没遇到过教过的哪个学生,是谈不上迎接的,而他将他看到我视作是我对他的一种迎接,倒蛮有情调。

   在做过两层铺垫之后,他才提出一个问题“一个老师的气质会影响他的学生。那,带给他的究竟是快乐还是痛苦呢?应该是快乐还是痛苦呢?”为了强调,他用了重复的修辞。这一句,让人怦然心动,惕然心惊。

气质问题(二)

关于气质,《辞海》里中的解释是指“人的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和风格气度。”西方心理学家也将气质分为胆汁质(兴奋型)、多血质(活泼型)、粘液质(安静型)、抑郁质(抑制型)等四种。气质并无好坏之分,而且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不易改变的。与性格相比,气质的可塑性比较小。

   气质到了日常生活中,与“脾气”、“性格”、“性情”很是相近,比如,孔子就将气质与性格混淆在了一起,孔子认为,人可以分为“中行”、“狂”、“狷”三类。他认为“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意思是说,“狂者”一类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是积极的,进取的,他们“志大言大”,言行比较强烈表现于外;属于“狷者”一类的人比较拘谨,因而就“有所谨畏不为”;“中行”一类的人则介乎两者之间,是所谓“依中庸而行”的人。在这个层面上,气质就有好坏之分了。

   孔子对气质的看法可以说代表了国人的看法,也就是说,气质在国人的眼里,已不是单纯的“气质”问题,而与人的爱好、性格、情怀、追求、观念等因素杂糅在了一起。根据我的这个学生的留言看来,他也是将这些混同于一块的。所以,虽然他到了最后才提及气质问题,但前面表现出来的对于生活的看法和对于我的外在形象的描写,在他的潜意识里,都可以归结到我的气质上。而不像以前的有学生那样,将这些归拢到我的“个性”上。

   从作为一个老师的角度来讲,虽然用“气质”这个词并不是特别恰当,但也有合理的成分。一个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不论怎样的影响,都是这个老师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在产生影响,而不是今天我要表现出哪一方面,明天我要表现出哪一方面,通过支离破碎的方式来影响。这个学生可能是注意到了我对生活的看法,注意到了我的一些行为举止,注意到了我的一些与其他老师不同的地方,而更重要的是,这些组合在一起以后影响了他(或者他从其他同学身上看到了我的影响),所以,提出了“一个老师的气质会影响他的学生。那,带给他的究竟是快乐还是痛苦呢?应该是快乐还是痛苦呢?”这个问题。

   如果换在以前,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当然是“快乐”了。因为教育是个系统化的工程,而我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比较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就强调老师对学生的化育作用。从春秋时代孔子对弟子的教育到后来的私塾教育,到濂洛关闽这些道学家的教育,都注重的是老师个人魅力、学养、气度、追求、爱好等方面对学生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那时对老师的要求标准非常高,要求老师要做“人师”,而不是“经师”。而“人师”倘若穷根究底,那就是教育学生做一个道德上的人的老师,而这中间,老师本人对学生各个方面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这种教育中,“如坐春风”是最高境界:朱熹《伊洛渊源录》卷四:“朱公掞见明道于汝州,逾月而归。语人曰:‘光庭在春风中坐了一月。’”就成为中国教育的佳话。

气质问题(三)

但现在看来,似乎这个问题远没有当初想象的那么简单。因为儒家所强调的这种教育方式对老师的要求特别之高,一般的人是很难达到的。而一方面,在学生的眼里,气质已不是单纯的气质,还包括一个老师的性情、爱好、言谈、形象之类的内容在里面;另一方面,虽然崇高的要求没有达到,但“普通”的特点还是具备的,而就这些特点却也深深影响到了学生。

   这样,完全可以这么说,如果这个老师的“气质”好了,那么,对学生的影响自然会好一些;相反,则可能会产生很坏的结果。

   这个学生说,“一个老师的气质会影响他的学生。”那么,自然是指包括我在内的老师了,言外之意就是我的气质影响了他们至少是他;他后面这句话特别耐人咀嚼:“那,带给他的究竟是快乐还是痛苦呢?应该是快乐还是痛苦呢?”学生在问我,在我的气质影响了他们的前提下,我知道以后,究竟是感到快乐,还是痛苦,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那么,后面的这一问自然也就好解决了。

   学生这么问已经有他的怀疑在里面了,一般的学生是想不到这个问题的,有一些想到的也自然不会去追究,而一些盲目的则一定会认为老师影响学生气质了,当然老师会高兴。但他却不一样,他在问我是快乐还是痛苦的时候,已经提醒我去注意这背后的东西了。很明显,答案就是,如果我觉得这影响是好的,那么,我应该感到快乐;如果我觉得这影响是不好的,那么,我应该感到痛苦。而他能怀疑,说明他已经意识到这种影响里含有“坏”的成分了。由此联系他前面的说话,他可能对生活有些悲观,可能对生命的看法有些黯淡,可能觉得自己气质里有着我那“半醉的样子”的濡染,而这他觉得是不应该的,而这偏偏又来自我的影响。

   我现在的“气质”里有一些很不好的东西,我虽然意识到了,但由于修养不高,改变不力,一直没有得到克服和矫正。比如,我比较忧郁,比较黯淡,比较孤傲,比较孤僻。我说是现在,是因为以前的我不是这样的,以后的我也许也会有所改变。但这样的学生没有遇到以前的我,也不会遇到以后的我,那么,只能接受现在的我了。偏偏我又是一个语文老师,而语文老师不论怎样都是最能影响人的。

   既然我认识到这些不好,我平时在学生面前还是力求避免的。比如,我会最大可能地展现出光明的一面,和善的一面,慈爱的一面,宽容的一面,但气质这个东西怪就怪在这里,他往往不是你能掩饰住的,它还会通过你的一言一行表现出来;而成长期的学生又是敏感的,他们会敏锐地觉察到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比如最近的这么一件事情:学校有一份报纸,上一期登载了几个老师的事迹,这一期希望介绍一下我;负责人将此事交代给学生的时候,学生当面给他说,我们老师一定不会答应的,后来学生拿此事问我以后我拒绝了,她将此前说的话告诉了我,我才知道。可见,我不论怎样做,学生至少能感觉出来我的“气质”中的某些部分。

   现在看来,掩饰是掩饰不了的,不影响学生也是不可能的,唯一可做的,还是只能不断地学习上进、不断地自省提升了,唯其如此,才会让自己的“气质”变得好一些,从而对学生的影响也好一些。对于此事,绝对的快乐和绝对的痛苦都是不可能的,只希望我看到的多的是学生受到我的好的影响,那样,也许会快乐一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培养孩子12个学习好习惯
一个巫婆老师给学生的留言(超酷)
课堂上学生最需要什么?
三字经读后感
说教丨关于国内研学课程的几点看法
没想到孔子随便说的一句“脏话”,竟流传千年,成了老师的口头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