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联基础知识(13)
原文地址:对联基础知识(13)作者:散漫斋主

  还有人把唐代人作诗时的联句作为“楹联”或“联语”。如《中国楹联报》总251期孙皖樵先生的文章《颜真卿组织的一次楹联创作活动》,苍舒先生《中国对联艺术》(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第35页)。他们二位说的是同一件事,即唐代大历九年(774年)湖州刺史颜真卿与陆羽等19人游览潘氏竹山堂书院时的联句活动。孙皖樵先生认为这是一次“楹联创作活动”;苍舒先生也明白“联句是合成整首诗的一种合作方式”,但又说:“这一次联句中的许多联,都可以独立成为联语,应该是可以看作联语的。”

  其实,当时的所谓“联句”,是一种作诗的方式。“两人或多人共作一诗,相联成篇。”(1989年版《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12月第1版,第2050页)多用于宴席及朋友间的应酬。相传始于汉武帝时的《柏梁台诗》(疑为后人伪托)。开始时并无定式,有一人一句一韵、两句一韵乃至两句以上者,依次而下。后来习用一人出上句,续者须对成一联,再出上句,轮流相继。旧时多用于上层社会宴饮及朋友间的酬应,佳作不多。上面所提到的“竹山堂联句”,是每人两句一韵。这种情况,在当时很常见。《全唐诗》第七八八至七九四卷,共收录了7卷“联句”。除颜真卿外,李白、杜甫、皇甫曾、李益、裴度、李绛、刘禹锡、白居易、韩愈、孟郊、贾岛、张祜、杜牧、段成式、皮日休等诗人,都曾组织或参与过这类活动,并有联句作品传世。如果像孙皖樵先生所言,那么,那时的“楹联创作活动”的确是非常繁盛的。遗憾的是,这仅仅是作诗的一种方式,而不是“楹联创作活动”。

  湖南赵竟希先生也说:“楹联之始,有载籍可考,应是《旧唐书·郑颢传》。”并引用了其中的一段话:“(颢)昏然昼寝,梦与十数人纳凉于别馆。馆宇萧洒,相与联句。予为数联,同游甚称赏。既寤,不全记诸联,唯省十字云'石门雾露白,玉殿莓苔青’,乃书之于楹。”(见王庆新主编《中国当代联坛千家论典》,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第146页)并明确表示:“至推之,楹联一词自此始也。”(《湘潭楹联》第九辑《探溯楹联之起源》,1999年9月)这属于典型的望文生义:“联句”“书之于楹”,就是“楹联”?

  《旧唐书·郑颢传》的确有这么一段记载。郑颢荥阳人,是德宗时宰相郑絪的孙子,会昌二年(842年)状元。由弘文馆校书迁右拾遗、内供奉,授银青光禄大夫,迁起居郎。娶宣宗之女万寿公主,拜驸马都尉,后历任尚书郎、给事中、礼部侍郎、刑部侍郎、吏部侍郎、检校礼部尚书、河南尹。这段话出自他的诗序:“去年寿昌节(宣宗的生日),赴麟德殿上寿,回憩于长兴里第。……用杜甫句,私怪语不祥,书之于楹,不敢言于人。不数日,宣宗不豫,废朝会,及宫车上仙,方悟其事。追惟顾遇,续'石门’之句为十韵云。”其诗为:“间岁流虹节,归轩出禁扃。奔波陶畏景,萧洒梦殊庭。境象非曾到,崇严昔未经。日车乌敛翼,风动鹤飘翎。异苑人争集,凉台笔不停。石门雾露白,玉殿莓苔青。若匪灾先兆,何当思入冥。御炉虚仗马,华盖负云亭。白日成千古,金縢閟九龄。小臣哀绝笔,湖上泣青萍。’”(见《全唐诗》卷五六三)可见,这也是在写诗。他梦中的两句,出自杜甫《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一诗,原句是:“石门霜露白,玉殿莓苔青。”

  《对联》杂志1994年第9期(十卷九号)徐玉福先生的文章《对联于晚唐传至海外》,披露了日本人林海洞用汉语写的《史馆茗话》中的一段记载:

  嵯峨天皇巧词藻,常与野篁为文字戏。一日,幸河阳馆,题一联曰:

  闭门唯闻朝暮鼓;

  登楼遥望往来船。

  示篁,篁曰:“圣作恰好,但(可)改'遥’为' 空’乎?”天皇骇然曰:“此句汝知之乎?”对曰:“不知。”天皇曰:“是白居易之吟也。本作'空’,今以'遥’字换之耳。抑足下与白居易异域同情乎?可叹,可叹!”篁莞尔而退。

  时《白氏文集》一部初传于本朝,藏在御府,世人未见之。

  日本嵯峨天皇于公元786—842年在位,那么,对联及其作法恐怕最迟应在842年(唐武宗会昌二年)之前传到了日本。

  据南宋尤袤《全唐诗话》载:唐末诗人李商隐(约813—约858)有一次告知诗人温庭筠(?—866):“近得一联'远比召公,三十六年宰辅’,未得偶句。”温庭筠答道:“为何不用'近同郭令,二十四考中书’!”

可见唐代文人及民间的口头应对,始终非常活跃,也常常见于记载。

  如五代末、宋初文学家孙光宪的《北梦琐言》载: 

  唐道士陈子宵登华山上方,偶有颠扑。郎中宇文翰改书戏之曰:“不知上得不得,且怪悬之又悬。”

  其中的“上得不得”,改老子《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而成。“悬之又悬”,改同书第一章“玄之又玄”而成。这里巧用了飞白的修辞手法。

  再如北宋“苏门四学士”之一张耒的《明道杂志》载:

  世传朱全忠作四镇时,一日与宾佐出游,全忠忽指一地方曰:“此地可建一神址。”试召一视地工验记,而召工久不至。全忠甚怒,见于辞色,左右皆恐。良久工至,全忠指地视之。工再拜贺曰:“此所谓'乾上龙蛇尾’,建庙固宜。然非大贵人不见此地。”全忠喜,薄赐而遣之。工出,宾僚或戏之曰:“'若非乾上龙尾,定当坎下驴头’矣。”

  朱全忠,就是朱温,唐末曾参加黄巢起义军,降唐后赐名全忠,封梁王。后篡唐自立,国号梁,从此五代开始。“乾”和“坎”都是八卦卦名。宾僚们将“坎”作“砍”,嘲讽这个风水先生巧于奉承,才保住了一条性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联的别称是什么?
张海书法欣赏
联句作诗原文
余德泉《对联格律·对联谱》(12)
余德泉《对联通》第一章 对联史话
学习写对联[综叙篇:第一章 对联的特点与源流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