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炉火·生命

    小时候觉得点炉子是项非常有趣的游戏,渐长渐老,甚至能从中映出诗情画意,透出自然哲理,悟出人生奥秘。

    炉膛中事先依次码好纸、木柴,最上面放煤块。嗤──,划着火柴,一星火苗先点着纸,然后我就从炉灶前方的炉眼往里瞧,黑呼呼的“煤山”下渐渐起了火苗,劈哩啪拉,木柴也着了,火苗从煤缝中窜出来,越来越旺,最后把煤山烧成了一座红腾腾的火焰山。一会儿,火上的水壶也响了,嘶嘶地唱着歌儿,暖意逐渐透射出来,沁入全身,舒服极了。

  

    白香山诗云:“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风雪之夜,红泥炉旁,朋友聊着,小酒喝着,人生惬意莫过于此。

    于是我就有了暇想:

    你看这炉子多像一个活物,一个生命,甚至一个人。光外表就像绝了。现代小青年太幸福,燃气炉一拧就着,也许生来还从没见过老式的炉子,包括“洋炉”、土灶。

    炉子先得有嘴,也就是炉口,好往里扔食(或叫燃料也行),而且跟嘴一样,一圈一圈的可大可小,还能完全“闭嘴”。

    然后有肠胃──炉膛,以便消化(或叫燃烧也行)食物。

    再往下当然也有排泄口──炉篦子,排泄消化后的废料(粪或煤灰)。

    五官也一样不缺,嘴咱们说过了。

    眼睛,也就是我往里瞧的那个炉眼,能从中透出它的一切信息。

    鼻子,也跟人一样有俩鼻孔,不过它俩分管呼和吸。炉篦子管吸气(跟排泄口其实是同一个,的确有点不大卫生),炉筒子管呼气,只不过这个鼻孔也太长了点儿。

   

    炉子也有脚,而且比人还科学,三只脚,在任何地方都能站稳,就差能走动了。要是它有脚有手,能自己到处找煤块给自己喂,那就成了真正的动物。

    耳朵呢?就缺个耳朵,是个聋子。

    虽没耳朵却能唱歌,可谓聋而不哑,火旺的时候呼呼直响,这歌声虽热烈,但太简单。我最喜欢听冬天炉子上水壶的嘶鸣。水开了之后,不拿下来,而是偏着放在火眼一侧,保持“准沸腾”状态,以备随时有“滚水”沏茶,比暖瓶还好。此时水壶就发出轻轻的,时高时低,抑扬顿挫的音乐,无比悦耳。

    小时独坐家中,未免孤单害怕,有水壶在一旁永远不累地陪你唱着歌,讲着故事,而且还冒着缕缕蒸汽,白烟袅袅,真是充满了家的温暖。就是睡在被窝里,也像母亲的催眠曲那么温暖可人。

    另外附件零碎儿也不缺。比如煤铲,就是吃饭的勺儿,而夹煤块用的火钳子,其实就等于筷子,你瞧还是中西餐具合璧,科学合理。至于捅火的火钩儿,那就是牙签呗,哪儿没吃好塞住了,捅一捅钩一钩,火就旺了。

    总之,在全世界所有的无生命物体中,我觉得唯有炉子最像生物,比蜡烛和灯还要像得多。

    表面的相似,正隐隐透射出本质原理的相似,不然不会这么像。比如一架磨面机,这头进麦子,那头出面,好像也有嘴有屁眼,其实完全不同,那不过是个机械过程,麦粒儿从大变小罢了。而炉子是个化学过程,和人一样,都是氧化还原反应炉。

    抛开人的尊严不谈,从化学本质说,人也不过是一座炉灶,都是把有机物(煤或馒头,它们的共同点是都含碳元素,都蕴藏能量)扔进去,在里面氧化燃烧,区别不过是一个氧化得剧烈点儿,另一个平稳点儿。怪不得人必须呼吸氧气,不然没法把馒头给氧化了。

    氧化之后就产生能量,区别也不过是一个产生的能量低级而无序──只是热量,另一个高级而有序,除了热量,还能产生机械能(伸胳臂蹬腿,眨眼皮张嘴),或电磁能(生物电,生物磁),最后变成思维,能写诗,能发明,能姑嫂斗法,能发动战争。不过如此。

    人的生命有一个诞生,成长,衰老,死亡的过程,炉子也完全一样。

    炉子首先要点火,这就是输入启动能量的过程。火苗就是炉子的灵魂,送进去一个火苗,炉子就活了。

    我想起米开朗基罗的名画《创造亚当》,上帝从天外伸过来一根手指,跟亚当的手指碰一碰,传递过去一个电火花,这就是所谓“生命力”,或者说正在往肉体里灌注“灵魂”,从物理的角度说,就是传递一个启动能量。于是肌肉发达的,裸体的,懒洋洋昏睡的的亚当活了,睁开眼了,世界上第一个生命就这样诞生了。

  

    火苗先点着纸,这就是它的“婴儿期”,纸的燃点最低,一点就着,而煤块则轻易点不着。炉之初只能燃烧这种最易氧化的燃料,好比婴儿一开始只能消化(其实就是燃烧)奶。

    然后木柴也开始燃着了,这就是它的“儿童期”,木柴的燃点高点儿,能量也大点儿,就好比儿童能开始吃点饭了,一开始只能喝稀饭,吃好消化的糖果。

    等到煤炭真正着起来时,就进入了它的青年期,这时它能吃能喝,炉体内什么杂物都没有,灰烬也不多,气流通畅,正是炉火最红之时。俗话说:“小伙子睡凉炕,全凭火力壮”,这不光是形容,从化学上讲真是这么回事。

    青春年华之后,就进入了成年期。炉灰也多了,气也不畅了,得通一通,这就等于小病小灾,消化不良,吃点药泻泻就好了。

    再烧一段,炉膛里产生了釉子,其实是煤里的杂质烧成了玻璃陶瓷之类,无法消化,无法排泄,粘在肠胃壁上。减小了炉膛容积,挡住了气流通路,火就着不旺了。这就等于人的大病,长瘤子,长结石,非得动手术不可。于是我就得用榔头,铁钎子往下砸炉釉子。

    怪不得现在人们生瘤子的越来越多,原来是吃的东西不如上世纪那么环保,所以杂质多了嘛。同样,如果炉子吃好料,比如无烟煤、焦炭,甚至古代贵族的兽炭之类,那就好得多。唐人高适所谓“金炉烧兽炭,谈笑正自得”是也。

    现代的“蜂窝煤”,什么都给你配好了,可以等于“套餐”。

    动了手术能好一段,但以后釉子越来越多,多次动手术,炉子就进入了老年期,这时只能叫做“发挥余热夕阳红”了。

    最后炉膛情况越来越糟,灰也掏不尽,釉也砍不完,吃什么食也消化不了,终于吹灯拔蜡,火熄炉灭,向遗体告别。

    像这样寿终正寝算正常亡故,炉子也能像人似的有其它死法。

    比如一开始纸、柴、煤,有哪样不合适,刚点着就灭了,叫做“夭折”。我刚开始学着点炉子时“夭折”是常事。

    刚点着忽然有急事出门,赶紧弄灭,叫做“扼死在摇篮里”。

    火正着得旺旺的,忽然兜头一盆冷水浇灭,不妨叫做“枪毙”。

    如果完全关死炉门也能慢慢憋死,人不吸氧气也是一样。

    正因为如此,所以炉子也和人一样有寿命,所谓“炉龄”。尤其炼钢铁的高炉,只要一点火,就得几年十几年的烧下去,可谓炉中“人瑞”。

    理解了炉子,也就能更好地理解人体。

    炉子不但有生有死,还能“冬眠”。我们小时候冬天很冷,夜里不能让火灭了,于是就“封火”。这是个技术活儿,一开始只有母亲会封。

    先准备好拌了水甚至面汤的煤末子,当炉火正红时,用湿煤末厚厚地盖严实,再把炉门关好,炉盖盖严,如果火太旺,还得再盖些灰才行。

    总之意思就是叫它减弱呼吸,降低新陈代谢速率,维持着火种别断。第二天早上起来,用火钎子从上面扎一个眼,再从下面把炉篦子之间的灰轻轻地通一通,让空气慢慢地流通起来,它便“醒”将起来。

    如果火封得好,甚至可以保持一个星期不灭。

    遥想十几万年前北京“山顶洞人”,好不容易碰上闪电,有了燃烧的树支,引在洞中,就得常年保存(等于炉中“彭祖”),火种千万不能断,否则再想找闪电烧树的事就不那么容易了。所以我估计那时也许会有年老的智者在管理着火种,甚至能掌握“封火”的技术。

    狗熊冬眠也是这一套,先吃得饱饱的,攒足了脂肪,然后躲在树洞中,不吃不动,减少呼吸心跳,道理全一样。人当然不能冬眠,但能睡觉,意思也差不多。人睡觉为什么要盖被子?就是因为新陈代谢速率降低,热量产生的少了。

    早上通火不能乱捅,如果把上下煤层捅乱套了火就越烧越差。妻子性急,永远掌握不了捅火的窍门,每次弄坏都得我来收拾。我上面看看,下面瞧瞧,看看哪儿不通,哪儿有灰档着,那地方就是暗的,这就是中医所谓“望闻问切”,然后“扎针”“通经络”,立刻起死回生,容光焕发,生机盎然。

    于是妻子就说“火非得男人收拾才行”,意思是女人属阴,遇火相克。那么我母亲呢?比我技术还好。

    炉子也不全都是烧煤的,我在南疆时有一种专门烧“卧炭”的炉子,是横卧着的。所谓“卧炭”其实就是红柳根,这是维吾尔语。

    “卧炭”真是好柴禾,又好劈,又好烧。我们那时连劈都不劈,将近一米长的红柳根直直塞进一米长的“卧炭炉”中,烟从后面二十公分粗的炉筒子冒出去,火旺极了,呼呼叫着,炉膛连炉筒全部烧红,热得大冬天穿背心。但“卧炭炉”没法“封火,人一睡火一灭立刻就凉。

    “卧炭”的灰极少,极细,极轻,极白,也就是说没什么废料。

    “卧炭炉”不泥炉膛,南疆找不着合适的泥,就那么楞烧,几年一个“卧炭炉”就完了。

    和我们常见的烧煤的泥炉膛的炉子相比,“卧炭炉”要简单得多,等于一个没心没肺,直肠直肚,胡吃海塞,性子火暴的红脸大汉。

    南疆沙漠中到处是红柳,把它的根挖出来就是“卧炭”,那时候三块钱一驴车,便宜极了,后来就六块了,再后来十二块……,最后终于看不见了,于是沙漠生态完全被破坏,于是风灾,于是沙尘暴。每次人类横暴地索取之后,大自然总是要狠狠地惩罚人类。

    那么说了半天,炉子和人的生存目的有什么异同吗?也就是说,活着为了什么?

    炉子和人比,我看就生存目的而言比那浑噩的人还强一些,比那些损人利己的更胜一筹。

    首先炉子是为了给人取暖,人也是一样,大伙在一起之所以感到温暖,也是相互都有热量发出。

    其次,炉子用来做饭烧水,是干活儿的,人也得干活。而且都是用能量干活,就像前面说的,只不过人的能量高级点有序点而已。

    再次,有各种各样的炉灶,能熔金化铁,能烧石灰,能烧陶瓷,太上老君的炉子甚至还能炼出“九转金丹”。而人的炉子只能消化点五谷杂粮肉蛋奶,连夹生米饭都消化不了。

    但人有一点比炉子强,就是人有大脑,能控制炉子,利用炉子,所以归根到底人还是比炉子高一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蔺、叙永山区共同的记忆:炉火
【养生小贴士】炉火的启示
【散文】孟生旺/泥土包裹的炉火
河北邯郸 / 蔺建新 【自传体小说连载】/ 《红领巾的故事(十)》
今日大雪,红火炉温酒一杯
「小城旧事」烧炉子:一部沧桑家庭生活史(徐景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