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寻梦俄罗斯之五:克宫、老街

         

  

  1、克里姆林宫的最佳拍摄位置

  2013年6月10日早上,我们从圣彼得堡又回到了莫斯科,就剩参观克里姆林宫一个自费项目了。

  克里姆林宫的“克里姆林”在俄语中意为“内城”。在蒙古语中,是“堡垒”之意。12世纪上叶(相当于中国元末),多尔戈鲁基大公修筑了一个木结构的城堡——克里姆林宫,现在的红砖城墙是1485年至1495年兴建的(相当于明代中期)。莫斯科就是从这个城堡逐步发展起来的。而俄罗斯的历史又是从莫斯科大公国开始的,所以,可以说,此处便是俄罗斯的发祥地。也许相当于中国的轩辕墓?俄罗斯的历史比中国短得太多了。

  我们先是来到克里姆林宫南边的基督救世主大教堂前的大铁桥上,导游说这是拍摄克宫的最佳位置,明信片上的照片都是在这儿拍的。这座铁桥横跨在莫斯科河上,正好对准了克里姆林宫。

  

  

  基督救世主大教堂上有一组雕塑很有意思,好像两位古罗马人在对话:

  

  将军:给两个卢布吧!

  哲学家:不,俺还不够花呢!

  最佳摄影位置的教堂

  2、克里姆林宫

  参观克宫得排长队,这里永远是人满为患,而且安检也很严格。

  在克宫大门处,我仔细观察了他们的城墙垛口,都有箭垛,但跟咱们中国的长城似乎不大一样,窄长,每隔一个开有箭孔。他们的城墙比较低,但相当于咱们敌楼的那个钟楼很高,19座钟楼起着防守的主要作用,可以用火力支持城墙垛口。

  进入克宫,导游小张首先向我们介绍:克里姆林宫这19座钟楼中,几座重要的钟楼上有红星。以乌拉尔山产的红水晶石和金属框镶制而成,内置5000瓦功率照明灯,夜晚遥遥可见。

  

  

  

    入口安检

  刚进入院内,就碰上一队仪仗兵,等于咱们的国旗班,但走得乱七八糟,精神头儿差得远。

  

  

  

  前面是黄色的普京办公楼,只在办公区和游览区之间划着白线表示隔离。据说如果赶得巧,有可能看到普京去上班。想想咱们的中南海够多神秘,任何人都不要想看到里面是怎么回事。

  3、炮王、钟王

  再往前就是武器陈列,有类似明清铜炮的一排摆在那里,更有一尊所谓“炮王”,造于1586 年,重40 吨,炮口的直径达0.92 米,可容下三人同时爬进。炮前陈列有四个堆在一起的炮弹,每个重为两吨。炮口对着宫殿,但自造好之后从来没有开过一炮,只是个摆设。

  

  读近代史,知道以前有过这样的实心球形炮弹,而这是第一次看到实物。想起《吹牛大王历险记》,敏豪森男爵曾经坐着球形炮弹,去敌方侦察,趁炮弹未落地,又换坐敌人的炮弹飞回来。这想象实在奇妙,而且还有插图。

  离“炮王”不远是“钟王”,重约200 吨,1735 年11 月20日铸成,号称世界第一大钟。但它铸成后敲第一下时就出现了裂痕。《美国百科全书》称它为“世界上从未敲响的钟”。仅掉下来的那一块就有11.5吨。从断面可以看到钟体极厚,据说最厚处有七十厘米!

  中国最大的钟——明永乐大钟,看起来跟这个大小差不多,甚至还更高一些,但仅重46吨,轻得多,可知永乐大钟很薄,最厚处18.5厘米,最薄处9.4厘米,只有俄钟的五分之一厚,敲起来声音悠扬远播。

  而俄国人浪费了五倍重的铜,据说为了得到最佳音色,除用铜和锡外,还加了几公斤金和银,竟然一敲就裂!这正是北极熊特点,做什么都傻大黑粗。

  

  前面有一座20多米高上百米长的大楼,细看才知道是画的,在一座正在修理的楼前,蒙着整幅画布,把楼挡起来,画上这座楼修好后的样子,而且有立体感,修好后一揭,还是它。这个创意真不错。

  

  转到城墙边时,小张指着一块空地说,那就是直升飞机场,普京如果遇上袭击,可以直接飞走。

  

  

  

  左:画出来的大楼    右:直升机场

左:院内花圃    右:穿海军服的学生

  4、三座教堂

  接着参观教堂,克宫院内共有三座教堂,但内部不让拍照,只记得天使大教堂,是彼得大帝以前莫斯科历代帝王的墓地,著名的伊凡雷帝即葬于此。


  小张讲到这儿时,上海游客中有一位多知多懂者立刻接嘴说:“知道,有一幅油画《伊凡雷帝杀子》,那位雷帝眼珠子瞪得溜圆,手指缝里还流着血……”惹得小张一脸不高兴。

  出来后,袁女士觉得奇怪:你说是教堂盖好后,再挖出坟墓把人埋进去?还是先有坟墓再盖教堂?我无法回答,回家上网也没查出结果。

  

  

  

      列宾油画《伊凡杀子》

  5、莫斯科大学

  从克里姆林宫出来,坐车去吃午饭,正好路过莫大。

  有些网文说他们也参观了莫大,但我们没有,连路过停下来拍照的机会都没有,只好在车上抓拍了。

  莫大全称为国立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大学,因为它是1755年由罗蒙诺索夫创建的,我们在学俄语时还有这样一篇课文,讲到这件事。罗蒙诺索夫和门捷列夫算是俄罗斯两位世界级的科学家,中国直到现在还没有一位这样的科学家,可知中俄差距之大。

  莫大的这座高楼建于1953年,在我还上小学的时候,《儿童时代》杂志上就宣传莫斯科大学是多么大多么好。我记得最清楚的是这样一个比喻,说这所大学的房间多到什么程度?如果从刚生下来就每天住一间,住到去世还住不完。实际有一万多房间。

  

    小张说,莫斯科大学这样的建筑风格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被称为“斯大林风格”,现在全俄这样的建筑共有七座,还有外交部等也是这种类型。

  1958年乌鲁木齐有个规划展览,1962年要成立新疆大学,主楼模型为13层的白色尖顶塔楼,很像莫斯科大学。我们一算正好那时高考,高兴坏了,好事都让我们赶上了!实际上到1962年全面下马,哪有什么白色塔楼?把一座解放前的老楼刷了刷就算新疆大学成立了。

  我们在汽车里还见到莫斯科河上一座塑像,是彼得大帝挥身指挥航行,所谓“伟大的舵手”是也,不过彼得真的会造船会驾船,并非虚妄夸张,作作样子。

  

  小张在车上聊俄罗斯人的懒惰,早上十点才上班,先烧水,泡茶,聊天,喝够了上一会儿班,一到12点就下班,2点再上班,4班又下班了,一天干不了多少活儿。正卖着东西,如果想抽烟,就挂个牌子:Веленеф(休息),15分钟。如果有顾客来,放着生意不做也得抽烟。那些顾客也傻,居然干等15分钟,也不说去别的店看看。

  6、老阿尔巴特街

  阿尔巴特街是莫斯科市中心的一条著名步行街,紧邻莫斯科河,是莫斯科的象征之一。著名诗人普希金从1830年起居住在这条大街上,普希金故居就坐落在阿尔巴特街53号。普希金从出生到小学都在这里度过。

  

  

  这里是艺人和画家荟萃的天堂,保存有许多古色古香的建筑。街面上的小店铺一家挨一家,商品种类极其繁多,如暖和的护耳皮帽,精心编制的大草鞋,琳琅满目的耳环、坠子,各种古怪的护身符,别致的小包,印有明星头像的T恤衫,年代久远的宣传画、古董、雕塑,绘有俄罗斯历届领导人形象的玩偶套人等。街头作画的艺人是阿尔巴特街上一道不灭的风景。

  

    

  我刚拍一幅艺人画摊,那艺人便高声抗议,不知是不是怕我临摹他的画也在这儿卖,抢了他的生意?不过他应该能看出我并非俄人,不可能长期住在这儿,不知究竟怎么回事。

  街旁有一座普希金铜雕,普希金跟他的夫人——全俄第一美女娜塔丽娅·尼古拉耶夫娜·冈察洛娃在一起,手牵着手。冈察洛娃个子很高,据说有1米73,尤其脖子极长,如天鹅一般,而普希金只有1米68,即使在中国人里面也算二等残废。主要靠才气吸引了冈察洛娃。据说普希金的祖上有黑人血统,看他的肤色和小卷发可知。

  我在这儿画一幅,铜雕的色彩极丰富,很有画头。我在俄罗斯一共六幅写生,普希金就占了两幅,可知普希金雕塑之多。

  

  普希金铜像旁,有“山楂树下两青年”在朗诵普诗,平添一番诗情画意。我听过少数民族朗诵诗歌,与俄人朗诵诗歌的声调很像,估计世界各民族朗诵诗歌基本都是这个调子,拉长声,一声高似一声。只汉族朗诵诗歌完全不同,那是一种叫做“吟”的方法,听别人说家父会吟,我却没听到过。

  

  

  小张说,冈察洛娃的美貌连沙皇尼古拉一世都为之垂涎,但追不到手。而普希金又写了不少抨击沙皇制度的诗,沙皇为报复普希金,召来流亡在俄国的法国贵族,风流倜傥的丹特士将军去勾引冈察洛娃,多次约会跳舞都被拒绝,后来冈察洛娃为打消丹特士的念想,赴约对丹特士直告拒绝。但这次约会被风传成红杏出墙,传到普希金耳中,普大怒,决意与丹决斗。

  二人面对面站定,各自回身走十步,然后向背后开枪。普希金文弱书生,不谙枪技,未打中,丹特士军人出身,自然占了上风,普希金就这样轻易结束了伟大的生命。

  为此俄罗斯人特别痛恨沙皇尼古拉一世,据说有一位中国留学生给这位沙皇灵柩献花,引起俄人询问,中国学生说,学习俄语背诵普希金的诗太困难了,幸亏尼古拉一世害死了普希金,否则诗歌还要多得多,怎么得了?俄人对这位不晓事的中国留学生大为不满。

  旁边一位艺人见我作画,竖大姆指称赞,我让他看了看我的几幅画作,他说ручка(钢笔),карандаж(铅笔),意思是我用钢笔和彩色铅笔作画。我也给这位白胡子老艺人和他的伙伴拍照一幅。

  旁边还有另一位艺人,在地下演示一种“喷绘技艺”,用各色喷管,在画板上喷出颜色,再用一块木板刮一刮,造出宇宙、星空等各种花色,成一幅科幻画,也是一门技艺。国人中也有在街头用木板蘸色作鸟书,大体都是一类,只是喷绘看起来更高科技一点儿。

  7、回国

  晚上来到机场,想买本俄罗斯童话彩画图书给孙子,或我小时候家里的俄语“看图识字”,圆一圆儿时梦幻,可惜没发现。

  飞机回国比来时要快,只四个多小时,这是因为时差。因为迎着太阳飞,飞机上的夜过很快,还没睡一觉天已亮了,从舷窗中看日出,是我第一次看到的奇观,那金亮的太阳映红了舷窗上正在融化的冰,透亮如红宝石,美极了!  

  

  

  须臾,阳光照在机身下方的滚滚云层,如团团棉花,被阳光勾了金边儿,看着不由自主地想跳下去,落在柔软的棉絮上,飘飘悠悠,如神仙般。

  2013年6月11日早晨,终于回到乌鲁木齐。

  8、旅俄感想

  一、俄罗斯旅游与台湾旅游完全不同,确是欧洲风情。当然,也不同于欧洲旅游,这里的风光似乎更辽阔,景致更庞大,文化更厚重,更粗放。

  二、因五十年代的中苏友谊,只有我们老一代人才能体会出不同的味道。年轻一代不如直接去欧洲玩。

  三、俄罗斯并不像某些人想象的那样,好像苏联解体后,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实际上我看那里的老百姓过得非常幸福,什么都免费,上学、看病、用水、用电。也不怪俄人懒惰,条件实在太优越了。他们没有“人为财死”的操劳,悠闲度日,晒晒太阳,挺好。

  四、俄罗斯的气候也不错,因靠近北极圈,夏天固然短,但阳光雨露轮替着滋润,很舒服,冬天虽然漫长,但据说因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实际并不很冷。

  五、普希金在俄罗斯享有极高的威望,远远超出历代沙皇、总统,甚至不亚于彼得大帝。普希金在哪儿上学、生活,全成了圣迹。试想中国有这么一位诗人吗?

  六、俄罗斯油画是我的最爱,在国际上也享有声誉。可惜此次参团旅游,不安排参观画展,虽然住在列宾故居附近,亦没有机会看到那些向往已久的真迹。

  七、看俄罗斯的宫殿,发现他们好像更喜欢金色,不但屋顶包金,屋内所有装饰几乎全用金,在中国人看来,似乎显得有点儿俗,不像中国人更注重玉,显得高洁。也许跟俄罗斯多金矿有关?

  八、俄罗斯旅游的导游实在太黑了,靠中国游客他们全发了。即使我们警惕也没有办法,来俄罗斯不就是为了看那些风光吗,只能干等着挨宰。吃住也不行,一共七个夜晚,两夜在飞机上,两夜在火车上,只有三个夜晚在旅馆里,休息不好。

  九、自费项目中还有两项导游建议我们不要参加,一是俄罗斯大餐,一是芭蕾舞剧。这两项的确是俄罗斯风情中最有特色的,按道理应该参加。

  不过导游说俄罗斯大餐大家吃不惯,价钱又高,吃了一定连呼上当。我们在新疆经常吃俄罗斯面包,味道也不错,俄罗斯的苏波汤(罗宋汤、俄罗斯红菜汤)我也按照菜谱试做过,味道非常好。不过真正在俄罗斯吃大餐,恐怕未必能接受,我们买回来纯正的俄罗斯面包反而不大好吃。

  至于俄罗斯芭蕾舞当然属高雅享受,我在家里也经常弹天鹅湖中的四小天鹅之类曲子,但导游说价格太贵,也划不来。恐怕原因是原价本来就高,他再从中赚钱,提得太高,中国人的确难以承受。

  

  十、我们所钟情的苏联老歌,据网载,现在世界各国已经没什么人喜欢了,甚至连俄罗斯人自己也已经抛弃了,只因极左年代给人的恶感所致,现在苏联老歌只有中国人还在喜欢,俄罗斯人也是为了旅游收入投其所好罢了。

  就连列宁雕塑在俄罗斯也只剩三座,据说连列宁遗体俄人也不大愿意再保存,甚至有人建议送给仍然喜欢列宁的中国。遥想苏联七十年赫赫历史,至今已零落寂寞到如此地步,不禁令人掩卷太息。

2013年8月17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十八天环游俄罗斯 第十六天 莫斯科 阿尔巴特步行街 克里姆林宫
莫斯科
[转载]俄乡游记(二十八):莫斯科
俄罗斯游记21
游莫斯科过五一节(02)——俄渝鄂团自混合游记行
【转载】俄罗斯首都莫斯科(2)克里姆林宫之一: 教堂广场【原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