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晚餐前血糖竟然比午餐后血糖高?原来是“它”在作怪

王女士,今年55岁,患糖尿病已有10多年了。三年来,王女士一直用胰岛素进行治疗,血糖控制得不错。有一天,王女士偶尔测了一次晚餐前的血糖,结果竟高达9.5毫摩尔/升。

她认为可能测得不太准确,于是第二天便测了七个时段的血糖,其结果分别是:空腹血糖为6.0毫摩尔/升、早餐后2小时血糖为7.2毫摩尔/升、午餐前血糖为5.8毫摩尔/升、午餐后2小时血糖为7.6毫摩尔/升、晚餐前血糖为9.6毫摩尔/升、晚餐后2小时血糖为7.5毫摩尔/升、睡前血糖为6.1毫摩尔/升。

王女士感到很疑惑,晚餐前血糖竟比午餐后2小时血糖高这么多,于是便咨询了医生,医生在排除了其他因素后,认为王女士存在糖尿病的“黄昏现象”。

看到这,大家可能更加疑惑了,“黎明现象”倒是经常看到、听到,“黄昏现象”到底是什么?

“黄昏现象”是什么?

其实“黎明现象”和“黄昏现象”是对双胞胎,糖尿病患者在黎明时出现血糖升高的现象,叫做“黎明现象”;如在傍晚时出现血糖升高的现象,则叫做“黄昏现象”。

其实这两种现象的发生机理是一样的,都与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和胰岛素拮抗激素(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在24小时内的节律性分泌不协调有关。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分泌的胰岛素拮抗激素从零点开始逐渐增加,至凌晨4~6点钟可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到了下午的5~7点,又会迎来另一个分泌的高峰。因此,这两个时间段的血糖可能会突然升高。

出现黄昏现象该怎么办?

经常出现晚餐前血糖高于午餐后2小时血糖1~2毫摩尔/升的糖尿病患者可能存在“黄昏现象”。怀疑自己有“黄昏现象”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应对。

1

饮食调整

可将午餐分为两次吃,以控制血糖的升高。

2

运动调整

可在午餐后90分钟做30~60分钟的运动。

3

药物调整

a)在原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午餐时加服二甲双胍(具体用药请咨询医生)可控制晚餐前血糖升高;

b)也可午餐前加用一次短效胰岛素,但是午餐后3小时需要加餐,以免发生晚餐前低血糖;

c)如若像王女士这样晚餐前需要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血糖情况将胰岛素提前1~2个小时注射;

d)某些药物具有抑制生长激素分泌的作用等,也可帮助糖尿病患者消除黄昏现象;

e)经常出现黄昏现象的患者,最好改用胰岛素泵治疗。任何治疗药物的调整都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免药物使用不当引起低血糖或其他副作用。

患者在判断自己是否存在黄昏现象时,不要仅凭一两次的血糖监测结果,因为血糖有可能是受到了饮食、运动、情绪以及气温等方面的因素影响。一旦排除了这些因素,怀疑自己确实存在黄昏现象时,则必须引起重视,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糖尿病的黎明和黄昏
血糖犹如“过山车”
警惕糖尿病“黄昏现象”
认识糖尿病黄昏现象
测量空腹血糖什么时候最准确,您知道吗?
什么叫“黎明现象”和“黄昏现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