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闲逸村夫:戏说宋代官窑瓷器被戏耍

       宋代官瓷近千年,胎釉岂可葆嫩鲜?鉴真须以睿智辨,莫被假象迷心眼。

“戏说”之类的电影电视剧,都有“纯属虚构”的提示语,而收藏界的“戏说”却十分当真,且绝不会有“纯属虚构”的提示。

不过,收藏界本身就是一个大大的戏台,啥样的角色都有,老旦、花旦、彩旦、老生、武生、小生、大花脸、小花脸、英雄脸、六分脸歪脸神仙脸、丑角脸,还有不要脸等等角色应有尽有!各种角色有其相应的台词,因而,育种专家被没有科技常识的农民戏耍之类的事情也不足为奇。
在这里村夫不说各种脸谱和角色,仅只说说这些角色如何戏弄宋代官窑瓷器。
宋代官窑瓷器本来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现在看来,被清代以来的一些人戏耍的没有谱了。
景德镇陶录》卷二专说清代唐英和年希尧仿造唐宋元明瓷器的种类,其中有唐英仿洪武瓷器、永乐瓷器、正德瓷器、嘉靖瓷器、隆庆瓷器、万历瓷器,年希尧仿宣德瓷器、成化瓷器。“官古器,此镇窑之最精者,……,始于明选诸料,精美细润,一如厂官器,可充官用,故亦称‘官’。……有兼仿古名窑釉者,若疑为宋之汴、杭窑则误”。
由此可见,景德镇从明代就开始仿宋代官窑器,清三代开始伪造“汴、杭”官窑瓷器,使人真伪不易辨认,故有“若疑为宋之汴、杭窑则误”之说。而今更甚于清三代。“戏耍”也叫“玩弄”,但与“把玩”有较大区别。
下面这些带款识的北宋官窑瓷器和南宋官窑瓷器,皆为戏耍宋代官窑瓷器的典范。






























以上图片均来自百度图片、搜狗图片。这些瓷器的岁数有三百多岁的,有八九十岁的,也有几岁和十几岁的

从以上款识的各种书写体式,可见宋代皇家豢养了一大堆专门书写官窑瓷器款识的文人。他们各自展露才华,色彩多种,款式多样,不顾皇家的统一性,规范性。这种戏耍宋代官窑瓷器的方法也很有趣。
“汴京官窑”一词最早出现于嘉庆出书的《景德镇陶录》,“汴京官窑”是指烧制官窑器的窑场,而不是官窑器。若要指明此器物是汴京官窑窑场的制品,应该把款识写成“汴京官窑制”而不是在瓷器上刻上“窑场的属性”。这种把“窑场属性”刻在瓷器上当作“款识”的做法,也是“玩弄”宋代官窑器的方法之一。
——瓷器,就像玉器,就是要玩弄,玩弄的越久才越有“宝色”。所以呢,大家就玩弄吧!看看到底是人在玩弄瓷器呢,还是瓷器在玩弄人!
宋、元、明文献只有“官窑”词汇,均不见“汴京官窑”词汇。把嘉庆才出现的词汇刻在瓷器上当作宋代瓷器的款识,谎骗谁呢?答曰:“谁没文化谁受骗”。
“修内司窑”和“郊坛下官窑”是现代词汇用现代词汇当作宋代官窑瓷器的款识也有趣,立个招牌表示这里是“修内司窑”,这里是“郊坛下官窑”,就像集市的店招一般,好像说“修内司官窑瓷器”或“郊坛下官窑瓷器”就是这些瓷器里烧出来的。——稍微用一点心,把款识改成“修内司制”兴许还能骗人,把窑场属性刻在瓷器上当款识,只能骗没文化的了……

最搞笑的款识还是模仿徽宗瘦金体的“宣和庚子京师置器臣庶勿用后袭此制”。用现代白话来说就更有意思:这件瓷器是专门给宫廷烧置(烧制)的瓷器,大小臣子和老百姓不要去用它,以后烧制官窑瓷器都按照这件瓷器的形制烧制。



图片均来自网络

稍有常识的人一看这些画蛇添足的款识就知道是啥玩意了。官方烧制的、专门供应宫廷的瓷器,老百姓和大小臣子本来就见不到,何须刻上“臣庶勿用”的字样?若是宫廷的人和臣民都在一块儿共同生活,器物很可能混用,所以要特别刻上“臣庶勿用”的警示,以免臣民错了皇家用的瓷器。
再从“后袭此制”来分析,“后”是指南宋朝廷还是元代或明代?北宋末期就知道将来有个南宋?在朝的皇帝都想万岁万岁万万岁,谁想给“后”来者让位?“后”若不是后来者,那就是“从此以后”。“制”是什么?是文字性的制度条例?还是器型的形制?显然,刻在瓷器上的不是文字性的制度条例,那就暗示是器型的形制了。意思就是,从此以后,宫廷用的瓷器都烧成这个样子。满宫廷的瓷器都是“方形瓷盆”,连吃饭、盛菜、装汤的都一个规格形制,真是大大的搞笑呀!
分析这件瓷盆的款识来源:一、关于秘色瓷的文献“臣庶勿用;二、关于南宋官窑的文献“袭故京遗制”和“京师自置窑烧造”。

从这件瓷器的釉汁看,绝对是宋代官哥瓷器的釉汁,老旧得很,只是有点过头,烟熏火燎色较重。官家的陈设器都不可能遭受烟雾长期熏染,何来烟熏色?
与此方盆如出一撤的长方形水仙盆款识,皆为一人所为:“宣和庚子京师自置。相同的字体款识和烟熏色……


图片均来自网络

只要不是站在后排看戏的矮子,都知道“京师自置”源于南宋文献的“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一句,北宋官窑使用南宋文献的词句作款识也很搞笑。“京师自置”是指后面那个“窑”,而不是“器”。原文献是说宫廷自己投资建置烧造瓷器的窑场,人们称之为官窑,并没有说窑器“自置”。“置”组成的词汇有建置、置办、购置、添置、安置等,“置”不等于“制”,也不等于“造”。“自置”是自己建置、自己购置、自己添置、自己置办的意思。把“京师自置窑”的“窑”字去掉,变成“京师自己购置的瓷器”这种低级错误,是文学功底太差才会出现的纰漏。
——不过,村夫倒觉得这里面应该还有故事:根据引用文献并改成“憋足”的款识和文字书写功力看,编写款识的人很有心计,这样憋足的款识应该是写款人故意留下的纰漏,也算是玩耍宋代官窑瓷器的独特手法吧。
尽管款识很搞笑,赵青云先生还是给这样的瓷器开具了“北宋官窑”的鉴定证书。——连著名专家都在戏耍宋代官窑瓷器,一般的收藏者戏耍戏耍也就不见怪了!
 
总结性的话:宋代官窑瓷器没有上述类型的款识——宋代审美观在于含蓄、清雅、不张扬。刻款,就是“张扬”的思想表现,不符合宋代审美情趣。故,凡刻有“XXX造”和“XXX制”之类的款识,均非宋代器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大名窑瓷器鉴定问题——官窑瓷器和哥窑瓷器[2] 2013-09-24 07:35:47| 分类: 故事里的故事 |字号
闲逸村夫:古瓷器鉴定问题——再论北宋官窑(二)
宋代瓷器铭文款识解读(六)
抄别人文章,说“北宋官窑”
宋代,官窑烧造演进脉络考略
官瓷精华四海粹——官窑鉴定解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