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沿革]天下最初的“洛水”在哪里
关于“洛水”,1979年版《辞海》931页注有:“河南洛河、陕西洛河、安徽洛涧、四川雒水”四说。只是这四水均非天下最初始的洛水。盖因国人的盲目崇大心理作祟—凡古文献中出现的“河”字,一律被当做“黄河”来解读,以致今人仅仅知道有河南、陕西两大洛河。这也使得一些历史事物成了当今一捅就破却始终无人捅破的谜团。

  

  究竟最初始的“洛水”在哪里呢?
  传说人祖伏羲—亦称宓牺,由于其心系天下苍生、无暇陪伴和照顾家人,致其爱女宓妃独自在河边玩耍时失足掉进河中、溺水而死。于是淹死宓妃的河流被始称“洛水”,宓妃也化作了“水神”。之后才有了伏羲据以始创先天八卦的“河图洛书”。三国曹植一篇《洛神赋》更是把洛水和宓妃的故事传播向全世界。只不过是“辞海四洛水”均与所谓的伏羲生地天水、葬地淮阳都有着相对距离,依伏羲时代的人居、交通条件,是很难将它们关联在一起的。而唯一能够满足伏羲父女生活故事充分必要人文地理条件的只有今伏羲台旁的涌泉沟。所以宓妃的故事即便纯属神话,其始创地也是离不开河北新乐一带的。
  新乐的涌泉沟,《志》载其名“浴儿河、金水河”。虽其径流不足50里、且今已大部於平种上了庄稼,可据史痴考证,她就是驰名于古籍之中的“赤水、丹水”。并且其曾名“洛水”也是有着典籍明确记载的。

  

  《史记·赵世家》载有:赵武灵王分别于-309年、-307年两次潜入齐、中山之境,详细考察调研了该域的风土人情得到启示后,大力在赵国推行“胡服改革”。在其力劝贵族带头变服时曾反复强调说“(赵国)东有河、薄洛之水,与齐、中山同之”,为了能够“守河、薄洛之水”必须“变服骑射”。
  试问:这赵国之东、与齐中山共有的“薄洛之水”,能与“辞海四洛水”中的哪个靠得上谱儿呢?即便是山东境内的黄河,恐怕也难以让人认同作齐、赵界河吧?
  先说其“河”:无极甄村一直被齐人视作其“西都”。齐桓公曾大宴、盟会诸侯于此,以确立了其春秋霸主地位。战国时齐威王又是据此“西击赵卫”,把齐国的西界由藁城的“前西关”西扩至新乐的“官庄、贯上”—即当时的“新齐关”一线,以奠基了齐缗王的“东帝”地位。说明无极一直为齐国地盘;而藁城也一直被赵国视作其“东都”。早在春秋时,荀吴灭肥、克鼓后已把晋州、藁城、正定纳入晋国版图。三家分晋后,赵国把此地当做他的战略支点屡次由此进犯齐中山。-356年,赵成侯曾在彼盟会魏惠王。-332年“中山引水围称”--灌毁了原在无极郝庄村南的“古鄗”、并迫使滹沱河拐弯儿南滚后,-323年刚袭位三年的赵武灵王又在今藁城址上重新筑“称”。尽管赵国刚推行变服改革的-307年,“称”地治权是在中山人手中,但赵武灵王是绝对不会承认藁城主权旁落的。所以赵武灵王口中的齐、赵界“河”,毫无疑问的只能是说的今无极段滹沱河。
  再说其“薄”:“薄水”之名虽史载无多,但从《史记·周本纪》的“周公为师,东伐淮夷,残奄,迁其君薄姑”和《太平寰宇记》的“沩水,亦名鹿水、石臼水,出行唐入薄陵谓之木刀沟”等有关记载可知:今新乐木刀沟北岸的坚固—即古“监姑”到杜卜—即古“土薄”一带曾是夏后朝时的“薄姑、土姑、黑姑”立国之地和薄姑人的祖陵所在。所以时称木刀沟为“薄水”也是极其自然的。其时,木刀沟南岸5里的今正定平乐一带曾有-411年赵献侯所筑的古“平邑”、木刀沟岸边--今京广铁路磁河桥头南侧的新乐东阳村曾是-228年赵缪王迁被秦将王翦所虏的“亡赵之都”;而薄水北岸则是由高辛帝都—唐虞帝都—辛(鲜)虞国都一路传承而来的中山初都。尽管-406年魏文侯派乐羊子征服中山后中山成了魏国附庸、新乐一带亦被视为“魏地”。尽管-368年中山上层集团不堪赵军袭扰加之其宗主魏武侯的突然谢世而被迫迁都“灵寿”后,新乐曾被齐威王从赵军手上收归齐国。可当地大批量的住民仍为中山戎狄人。所以,赵武灵王口中与中山共有的界河—“薄水”也只能是今天的木刀沟。
  后说“洛水”:虽然新乐境内的古洛水—涌泉沟与赵国的关联似乎并不是忒大,可涌泉沟在孔夫子埋葬其君鲁昭公的古“乾堠”—今赤垢村南与木刀沟合流后由藁城北界流入无极。这二水并一的“薄洛水”被武灵王说成与齐中山共有也不为过。
  既然洛水在新乐径流50里后汇薄水注无极,那么人祖伏羲和水神宓妃的传说亦当在无极也是盛传不衰的。加之曹操的儿媳甄妃—甄皇后也是无极人,被封作无极安乡侯的曹植不管他的空坟头子是埋在了无极还是晋州,其生前对无极的风土人情也是自应有所了解的。履土寄情,曹植在无极感怀宓妃神话的动人、感怀兄嫂甄后的美貌而写出脍炙人口的《洛神赋》也就顺理成章了。至于《赋》中所题“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因曹魏的京师是在洛水之北的洛阳,曹植由洛阳返归无极—即便不回无极而是返归其曹家的大本营古邺城,也是根本无需绕道陕北洛川的。大理不通,显系南梁《文选》的编篡者或唐代的注释者、宋代的刊刻者们的狗尾续貂,且最具可能的还是唐代李善等人鼓捣出的什么“六臣注、五臣注”添加的私货。因南梁和宋代的“朝京归途”由于北魏和西夏的障阻难经洛川,而只有唐臣极力为陕西贴金才是入情入理的。
  东施效颦,移植的故事总是难圆自说。河南和陕西等地的“洛水及宓妃传说”,因其一是由大禹为让避帝位给舜子商均,而另起炉灶到河南创立“有夏国”时或是新乐一带的“虞戎联军”随大禹四代孙少康赴河南灭有过、匡复“夏后王朝”,并在那里创立昆吾国和“有戎之墟”时所带去的及其再传的屈子《离骚》;一是由始创于古称“分门”的今新乐赵门一带的“有邠国”八代国公—古公亶父,因受到夏后淳维带领的“熏育(鲜虞)戎狄人”围攻而于夏商之交被迫度过灵寿的“漆水”—今磁河、平山的“沮水”—今滹沱河的众多支流,又翻过被《尔雅》释作“晋望”的“梁山”—今吕梁山,到陕西延续600余年“邠后国”并奠基下大周王朝时所带去的。所以便成了越传越玄的神话。而在其始发地新乐,由于人文地理等诸多要素证据链的无隙可击,说不定还真是确有其事的史实呢!
  作为“洛水之祖”的今新乐涌泉沟,因其流程偏短、且时塞时流,在衍生出“大流、小流”等村名及“浴、赤、丹、金”等水名的同时,也由于知情人的陆续出走而日趋湮灭了。只是至今新乐人虽把自己的籍贯书写作“新乐”,可口语中自称“新勒人”或“新月人、新药人”的不多,却绝大多数仍固执地自称“新洛人”或“新老人”。而在新乐“洛”字和“老”字是通用的。
  大家都知道,世间万物基本上都是由小变大的,特别是人的视野,由“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时代到当今的地球村,并且还在不断探索着外星空间,眼光是越来越远大的。当然这是人类的进化所致。可我们决不能因此而盲目崇大—什么也要只认大的而漠视、摈弃小的。若那样,必然会使自己变成数典忘祖的历史罪人。
本帖内容来自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甄宓”和“秦宓”的“宓”读音为什么不同
中华百家姓对联231-宓
洛水女神——伏羲之女宓(fú)妃
让中国文人集体膜拜的“女神”
上古时期传说中的女子
“洛神”究竟是谁?她到底是“洛水之神”还是“洛阳之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