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文章] 《二十五史》札記

文/依旻驚人

小弟我自学生时代爱读史,研史;今日我来点评《二十五史》云云:

1.《史记》西汉·司马字长(讳迁) 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地位不可撼动:古代学士将专治《太史公书》列为学科,有人说:《史记》不是史,而是一部涵盖包逻万象的百科全书。

2.《汉书》东汉·班孟坚(讳固)撰: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修撰者以大汉正统者代理人身份修撰,多用古字,较难读。有许多人物的姓氏极其罕见,后世史志已不见。

3.《后汉书》南朝宋·范蔚宗(讳晔)撰:修撰者出身南朝世家大族,又擅长文学。个人以为:《后汉书》是前四史,乃至《二十五史》中最有文采,文学色彩最浓的一部。体例上将皇后列入本纪,增加《列女传》和许多类传;《安息传》《大秦传》是正史中对安息帝国,逻马帝国的最早记载;《天竺传》是正史中对古印度的最早记载;《交趾传》是正史中对越南北部的最早记载。

4.《三国志》晋·陈承祚(讳寿)撰:因为三国文化的普及,三国演义的热酪。这部影响很大,因为修撰者亲身经历三国故事,有实录精神;加之裴注,叙事详实,文笔生动。《魏志·倭传》是正史中对日本的最早记载;《吴志·士燮传》保存汉末三国孙吴政权对越南北部的统治资料。

5.《晋书》唐·房桥(讳玄龄)撰:与《后汉书》一洋,博採众长,删繁就间,修撰而成。又距离王朝覆灭二百馀年,立论较为公允,体例上也较完善,史料丰富。竞为绮艳,不求笃实,好记载灵异之事。三十卷载记记录五胡十六国史迹;《天文志》记录了中国古代最早宇宙理论;卷五十九《八王列传》将八王合为一传,很得体。

6.《宋书》梁·沉休文(讳约)撰:与《后汉书》修撰者范蔚宗一洋,沉休文亦是文坛领袖。书中多录入辞赋奏章,《志》的篇幅约佔一半,史料丰富,溯至上古,较有价值。《良吏·杜慧度传》保存晋末至刘宋时期交趾的史料;《林邑国传》保存正史对越南中南部的最早记载;《索虏传》保存南朝刘宋记录北魏政权的史料。

7.《南齐书》梁·萧景阳(讳子显)撰:修撰者是南齐皇族后裔,叙事老练,文字间洁。《魏虏传》保存南朝萧齐记录北魏政权的史料。和《宋书》比,叙事与载文并重;不似《宋书》,过于载文。

8.《梁书》《陈书》唐·姚伯审(讳察) 姚间之(讳思廉)父子撰:避免华丽辞藻,追求笃实史风较值得讚誉。相比之下:《梁》较为详实,内容充实;《陈》过于间略,但是在总结陈朝兴亡得失方面,很间洁到位

9.《魏书》北齐·魏伯起(讳收)撰:体例上创造《序纪》,设立《僭伪列传》记载五胡十六国及南朝政权,《波斯传》是正史中对波斯的最早记载;《释老志》记录佛道两教的资料。修撰者有意颠倒是非,扭曲史实,世人谓之“秽史”。

10.《北齐书》唐·李重规(讳百药)撰:北齐历史,颇为杂乱。《北齐书》既记录帝王将相兴衰成败,又保存不少民风世情的史料。既然如此,我尤重之。

11.《周书》唐·令狐德棻撰:《周书》文雅,《齐书》污秽。《萧詧传》记载北周附庸政权后梁历史,詧字理孙,梁昭明太子长子,可补《梁书》不足;《突厥传》是我国正史对突厥的最早记载。

12.《南史》《北史》唐·李遐龄(讳延寿)撰:南宋大儒朱元晦(讳熹)曾经说过,《南北史》除了《资治通鉴》採信之外,更像一部可笑的小说。

13.《隋书》唐·魏玄成(讳徵)撰:唐朝人修前代正史,正为借镜。修史颇为严谨,文字精炼。《宣华夫人陈氏传》有些类似言情小说,《志》远溯汉魏,可补梁陈,北齐,北周正史无志之缺憾。《列女·谯国夫人洗氏》记载南朝时岭南少数民族史料,《南阳公主传》记录隋氏家事。

14.《旧唐书》后晋·刘耀远(讳昫)撰:修撰匆促,史料保存原始面目。但头重脚轻,中后期较单薄。

15.《新唐书》宋·宋子京(讳祁) 欧阳永叔(讳修)撰:与《旧》相比;《新》在志表上下了很大功夫,列传类目也更为清晰,尤其增加N多中后期史料,对于我们了解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提供一手资料。

16.《旧五代史》宋·薛子平(讳居正)撰:优缺点与《旧唐书》同,最可笑得是考证五代皇帝祖先(梁太祖,晋高祖等),竟然追溯至远古(舜司空朱虎,春秋卫国大夫石碏之后裔)。

17.《新五代史》宋·欧阳永叔(讳修)撰:在本纪,类传上下了很大功夫,设立《世家》,记载十国政权故事。缺点是消去《志》,删去大量奏章文章。文字间洁,直追《史记》。

18.《辽史》《金史》《宋史》元·脱脱撰:《辽史》间略,但是叙事点出真相;《宋史》繁芜,叙事记录颇迴护;《金史》行文雅洁,叙事间括,稍为可观,史料剪裁与评述颇得当。

19.《元史》明·宋景濂(讳濂)撰:修史时间过于仓促,很不完备。《本纪》史料丰富是一大特点,文之陋劣,无如《元史》者。修撰还是为皇明奉天承运提供政治的需要。 

20.《明史》清·张衡臣(讳廷玉)撰:因为黄太冲(讳宗羲)和万季野(讳斯同)之努力,史料鸠集,体例确立已经非常完备。修撰后一帮文人为了阿谀谄媚清高宗,居然故意留下二十馀个错别字,让今上修改;最终乾隆帝也未更正,至今这二十馀个错别字仍然留存在典籍文献内。就是不将南明诸帝事迹入本纪,仅散见列传,还支离破碎,这点还不如元朝修《宋史》。但《明史》之完善是史家都认同。

21.《清史稿》民国·赵公镶(讳尔巽)撰:修撰者多是清朝遗老遗少,与历代正史不同:《清》是惟一站在灭亡之清朝立场上叙事记人评论,而非站在民国立场上。这一点是最大的特点。历代正史修一代正史,都是站在新王朝立场,贬低前朝而修撰。

希望小弟的文字能让爱好中国历史的朋友,得到一把开启中国历史大门的钥匙。

本帖内容来自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史记》、《资治通鉴》、《二十四史》,先读哪一本比较好呢?
二十四史简介
二十四史扫盲篇
书库 子部 类书类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 卷三百七十九
“二十四史”介绍
二十四史体例、概况、价值 【2013南开大学相关真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