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圣人哲学·文化的继承和创造者

圣人哲学

神之丘脑(3235097874) 2022·6·25 10:08:56


关于“圣人”的谈论,在我们中国历史上从古谈到今,从来没有衰落过,也从来没有间断过。我们从最早的成书文献中,其中二本关于思想性极强的著作中也可见其理解和认识的重要性。这二本书就是《论语》和《道德经》。



即便是这样,我也还是使用“谈论”二个字眼。他们都是在“谈论圣人”,同我们普通老百姓日常谈论实质上不存在任何原则性的区别。而现在的时代,我所提出的“圣人哲学”,是在“研究圣人”,而不是在“谈论圣人”,因此,就以“圣人哲学”来命名之。这里要强调一点:圣人哲学,是关于研究圣人这个东西为研究对象的哲学理论,其中包括宗教,历史和文化等等方面对圣人认识的内容。圣人哲学不是“圣人的哲学”。




即,圣人哲学仅仅是一种普通的哲学理论。那么,我们是否有必要建立这样的一个哲学学问或者理论呢?个人认为,必要性不是很大,它首先是一种历史性的适用理论,只不过是系统性总结一下关于对“圣人”的认识体系。



社会方面的作用应该也不是很大,因为“圣人”这个东西进行理论化探讨的概念系统整理十分繁杂。繁杂的理由是因为传统上人们谈论圣人的方方面面,在根源上无法合理统一,这是一个缘起的基础和资料或资源不足以导出适当的概念化的理由。保留原来的此种美好,兴许更适合关于圣人的猜想和认知。因此,我们还是希望“圣人”从哪里来,就回到哪里去。




我之所提出“圣人哲学”这个说法,是因为把历史划分二个阶段来讨论。第一个阶段就是谈论圣人,第二个阶段就是研究圣人。但是这也不是绝对如此,或者说是单纯如此,而是在历史阶段上有一个重心转移。谈论圣人中是以谈论为主,研究多多少少也有点。研究圣人的阶段中,以研究为主,谈论的内容则为辅助结构。



众所周知,“圣人”的概念和说法,不但在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存在,在西方文化中,基督教文化中,印度文化中,佛教文化中都存在很长时间了。但在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关于“圣人”的说法和话题有一种独特的偏好,因称之为“圣人情结”。




中国人的“圣人情结”主要体现在关于对孔子这个历史人物的公众约定信仰和文化传承上,影响力巨大。因此,圣人哲学以孔子为样板展开认知探索就难以避免。事实上,孔子的影响力真正产生的年代是在东汉末期郑玄的手中,发挥历史作用的时间是在宋朝开始及其理学的产生上,衰落在近代五四文化新运动中。时间非常短促。但是民间谈论的圣人则主要建立在道教思想基础上,这又是另一个圣人版本的演化。二者几乎同步进行。




近来,中国有复兴传统经典和儒学的势头,这又带动了淹没已久的”圣人情结“爆发出来。从这里,我们多多少少可以发现关于圣人的定义的某些端倪。它倾向于描述传统文化继承和创造能力的体现。而这一点的具体体现是在拥有”拯救“或者”救赎“的能力的人类共同信仰结构中。



所以,我提议的”圣人哲学“不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定义,而是置在全人类的公共信仰结构中进行观察,或许这将能使我们看的更加清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化自信信什么
重温《论语》:理解仲尼之光
(44)第三章和谐的世界文化
【学术】论中国人的信仰
孔子文化中的关公精神 关公文化中的孔子思想
儒家与基督教的五点差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