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科学松鼠会 ? 高处不胜烦:来说说头发
发表于 2009-08-07 15:46 | Tags 标签:原创, 头发,秃头,白发

烦恼丝,很早它就被这么叫了。这个名称的由来,首先和所指之事物以容易纠结而著称有关,这个问题甚至打扰到了科学家,他们从美发厅里面出来以后也不免犯嘀咕:嘿,刚才我被扯了一下,头发,它怎么就挂住了呢?

因为有成千上万缕微小的发绺儿挤在小小一个脑半球上,抢占空间地盘时候此之间难免你争我夺冲突不断,于是每天顶在我们至高处的这些纤维状物形成了复杂难解的系统关系。这系统是如此特殊,没有流体和固体的现成公式及模型可以套用到上面去,因此至今还没有谁敢大胆说自己已经得到途径去厘清它们的运动模式。

迄今最漂亮的计算机模拟是一个叫做弗洛伦斯·波泰尔丝(Florence Bertails)的图形科学家做出来的,通过各种算法整出了一套技巧,能用来画出漂亮的发型。她的一位法国同行吉恩·马森(Jean-Baptiste Masson),却是个好事之人,不满足于只是在屏幕上把秀发之美展现出来而已,觉得该找点创意但又费手脚的有事情让自己的学生忙活,就相中了“直发容易卷还是卷发容易卷?”这个看起来非常有脑筋急转弯嫌疑的命题,发布下去。

当然搞研究前需要做实际调查工作,以使自己的研究显得更名正言顺几分。他钦点了两名理发师,让他们在三星期内在下午4到7点之间(因为这个时间段内头发似乎最容易乱)给顾客头上的“结”做统计,这个“结”的定义是“对梳子有一定抵抗作用的而非仅仅看起来是一团小卷卷”。在此标准之上,从212个脑袋(123直89卷)上搜集来证据,得出如下结论:平均而言,卷发人士脑袋上有2.9个纠结,而直发人士多于5.3个。听上去似乎相当违反常识,清汤挂面怎么可能比大波浪或者小麦穗来得更纠结呢?马森和学生们将信将疑,随即建了个聚合物动力学模型的来模拟这一现象,试图找到解释。模型中考虑两个因素,一是头发之间相交的概率,一是相交时的角度,结果终于让他们茅塞顿开:虽说卷发小绺互相碰在一起的概率要大于直发束儿,但是后者两两作用的角度却显然比前者更为容易引起纠结。直发与直发构成的角度大,会让头发表面的毛鳞片互相锁住,导致纠缠不清。

不过我相信马森等人的研究对于各地美发沙龙的生意来说,没有太大意义,一个人做好被斩的准备投奔发型师之时,早就做好了要直要卷的决定——根据他或她认为那样美丽不美丽,而绝非为了打结不打结。

烦恼的另一项由来,和它容易掉不无关联。世界上受秃头困扰的,十有八九是男性,不能不说有些蹊跷。曾拿这个问题去问过一个搞美发产品的法国专家,他答得爽快:和男性荷尔蒙有关,所以没看你们中国古代那些紫禁城里面的男人,基本上不会有这方面的苦恼。我想了想,好像他们除了被迫剃掉前面部分露出光光脑门以外,余下的辫子好像还真是乌油油的好长。

为什么呢?回答这个问题比较标准的表述可能会是这样的:睾丸激素会转化成对发囊有损害作用的二氢睾酮,导致发囊和发根收缩,接下去当然头发越来越少。据说一项研究称,那些从事举重锻炼两年以上,每星期3次,每次时长达45分钟的人容易出现过早出现头发稀少,就是因为健身运动使他们体内的睾丸激素短时间内平均增长了25%。

不过,这种说法未必能让多少人服膺,更多科学家还是想找个靠谱一点的方向来解释它。2005年第一个秃头基因被发现,颇有意味一点是——它位于自母亲处继承来的染色体上,于是当时媒体报道纷纷打出“绝顶?妈妈给的”之类标题,并且振振有词“没看见外公秃的外孙也经常秃吗?”不过三年后,陆续有几项医学研究站出来给外公洗去了一部分罪名,提出男人秃头不全是母系遗传,而是基因异变问题。其一是来自麦克基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的报告,说发现1125名接受调查的白种男子中,14%有第20对染色体异变﹑雄性荷尔蒙接受器基因异变,他们秃的概率比正常人大了7倍。而另一项来自波恩大学的报告对一个具有11个“稀毛症”患者的沙特阿拉伯家族做了DNA样本分析,得出在p2y5基因上出现了基因突变,正是这种突变阻止了毛囊细胞中的生长受体蛋白质的形成。

通常来说,亚洲男人比欧美男人更少受到秃头的困扰,但台湾大学教授陈秀熙与台湾亚东纪念医院医生苏琳惠前年以一项调查指出,抽烟可能使前者丧失此一优势,通过对740位平均年龄65岁的男性做样本分析,发现每天抽20支或以上的那些较多出现中度与重度掉发。

对于很多有家族性谢顶传统的男人来说,一旦到了一定年龄,开始出现头发掉得过多的情况,就会忧心忡忡,在一根少似一根的煎熬中度日如年,那么每天掉多少头发是不用惊慌的呢?拜尔医学院的研究者克莱纳瓦什科(Carina A. Wasko)等人特意为此召集来了一批志愿者做了个统计。这些人都没有明显谢顶倾向,其中一半年龄在20岁到40岁之间,一半在41岁到69岁之间。研究人员给他们统一配备了梳子和洗发水,然后要求这些人在接下来三天早上连续用这种洗发水洗头,第四天开始,在洗头之前用这把梳子梳头一分钟,并把所有掉下来的头发搜集到一条毛巾上,数出一共有几根来,连续数三天。六个月后,以上程序再重复一次。最后得到如下数据:年轻组的掉发频率是每分钟10.2根,而年长组的是每分钟10.3根。这个结果有着相当良好的一致性,即前后两次的差别很小。

建议你不妨以此为依据,做个比对。

让这些不长毛脑袋愤愤不平的一件事是,毛发旺盛者根本不会在意掉了几根毛这点小事,苦闷劲儿上来,可能还会把拉拽头发作为排遣手段。据我所知,有这倾向的人不在少,小规模小频率也就罢了,当作释放压力之用原无伤大雅,但如果发展到“拔毛癖”就麻烦了,这个词来源于希腊,原意是“头发、拔和狂躁(或发疯)”,往往始于童年或少年时代,高发人群是女性,大概达到了男性的4倍,患者喜欢不停拔身体上的某一处毛发。现代精神病学把它定义成一种强迫症。最近看到一个消息说,这些人体内缺乏N-乙酰半胱氨酸,如果给他们注射这种物质就会缓解症状。

烦恼的第三个由来,概因它们会变白,也正因为这一点,染发制剂行业的香火方能源源不断,不然仅仅靠彩染部分来维系,肯定会大打折扣。奥巴马上台后不久,就有图片报道在他的两个鬓角抓到了几团白,并认为那是压力给带来的。传说玛丽·安托瓦内特(Marie Antoinette)在上断头台前一夜头发悉数变白,恐惧和绝望是否能造成如此后果?你可以信也可以不信。但专家绝对不会承认有这等事体,同样是前面那位仁兄,信誓旦旦告诉我说:倘若你今天受到失恋之类重大打击,影响到黑色素细胞形成,这个效应会在有关角质细胞冒出头皮来的那一刻得到证实,但要记住,是在两个月之后!

到底什么机制让头发变白呢?英国布拉德福德大学的科学家最近取得了一些实质性进展,提出了他们的解释:每个头发细胞都会产生微量的过氧化氢,长期积累的高浓度过氧化氢阻碍了头发中黑色素的形成,最后导致头发由内至外逐渐变白。如果能找到这个变化中发生作用的所有化学物质,那么就能进一步揭示头发变白是否由压力所致。而哈佛医学院的分子肿瘤学家大卫·费希尔(David Fisher)等人发现一种实验鼠的Mitf基因发生变异后,在6~12个月大时毛变白,而另一种由于Bcl2基因变异,出生后几个星期就变成“白鼠”。他们进行了确认,认为这个过程中实验鼠体内产生黑素细胞的干细胞的确在逐渐消失。

有一百条理由坚信科学家对烦恼丝的研究还会不停地继续下去,只要……我们还在意它们。嗯,我们怎么可能不在意它呢?德斯蒙德·莫里斯(Desmond morris)在《裸猿》里面写得好:我们的头发具有性的意义。男女发式现已迥然不同,因此成了第二性征。头发的性别涵义不可避免地要影响两性的行为模式。抚弄头发含有极强的性爱意义,所以它不能作为简单的社交友好的表示。……作为一种行为模式,理发具有三种功能。不仅可以清洗头发、可以满足社交整饰的欲望、还可以使理发的人打扮得漂漂亮亮。为了满足性欲、攻击和其他社交目的而打扮是裸猿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终于找到你:控制头发变白的基因
为什么人到了40岁,有的人白发多,有的人白发少?
科学家发现头发变白的新机制
头发变白或有助防癌清除危险细胞
科学家发现头发变白秘密,未来头发将不会变白,还能减缓衰老速度
男人为什么秃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