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隋炀帝墓千年谜题破解7
隋炀帝墓千年谜题破解

本报记者昨再次采访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发掘领队束家平——
千年随葬品重见天日 适应吗?
采取保湿措施,文物专家驻扎现场保护修复

扬州晚报     20131118

    隋炀帝墓考古现场。

    考古人员清理一号墓墓道。

    【阅读提示】

    前天,国家文物局和中国考古学会在扬州组织召开扬州曹庄隋唐墓葬考古发掘成果论证会,中国考古界权威专家一致确认,扬州曹庄隋唐墓葬为隋炀帝墓,是隋炀帝杨广与萧皇后最后的埋葬之地。一时间,隋炀帝墓再度引起关注。昨天,记者再次围绕读者感兴趣的话题,采访了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发掘领队束家平。

    1

    考古现场安全如何保护?

    警力24小时巡查,考古人员驻守

    考古重地是不允许闲人进入的,隋炀帝墓考古发掘现场也不例外。

    今年4月,当位于扬州曹庄的隋炀帝墓考古发掘工作首次被公众关注的时候,站在院墙外高高的土坡上,还能依稀看到现场的情况。

    如今,隋炀帝墓的考古发掘现场,不仅有几重院墙,为了临时保护且让考古人员可以风雨无阻地工作,还临时搭建了很大的工棚,不走进工棚内,无法一睹隋炀帝墓和萧皇后墓的现状。

    对于隋炀帝墓的保护,束家平告诉记者,公安部门派了不少警力,24小时在现场巡查。与此同时,考古人员也驻守在考古现场,可见安全保卫非常森严,即使前天下午,隋炀帝墓考古发掘成果新闻发布会结束后,隋炀帝墓和萧皇后墓考古发掘现场首次向媒体开放,也是等所有媒体记者一起集中到门口,才允许进入。

    2

    如何发现和提取随葬品?

    下手非常轻,筛子过滤每寸土

    考古现场的每一件文物,都带有历史信息,可是,因为深藏在地下时间久远,而且很多古墓葬从古到今被盗墓贼光顾过很多次,导致墓葬形制被破坏,即使没有被盗墓贼看中的“宝贝”,也因为墓室被扰乱,随葬品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

    此前在盱眙大云山考古发掘现场,记者看见考古人员对待考古现场的每一寸泥土都小心翼翼,提取每一件文物时,考古人员出手都非常“温柔”。此外,还有专人一遍遍地将墓中的泥土放在筛子里清洗,使再小的文物也不会被遗漏掉。

    束家平告诉记者,对待隋炀帝墓与萧皇后墓,考古人员在现场清理随葬品时,也同样非常耐心细致,下手非常轻,尽全力呵护好每一件随葬品,希望获取更多的实物资料,为研究隋炀帝和萧皇后,解读隋唐历史,提供珍贵的第一手材料。遇到一时间难以提取的随葬品,就邀请专家共同商讨对策,例如二号墓里的凤冠保存得不好,风化很严重,而且墓室被盗时,它也遭受了人为破坏。“下一步,我们将邀请文保专家对包括凤冠在内的文物采取保护措施,并且进行提取,然后修复。”

    3

    千年随葬品能适应天光吗?

    文物专家驻扎现场保护修复

    这两座古墓埋藏在地下已经1000多年,出土的随葬品重见天日还“适应”吗?

    束家平称,考古现场有专人每天观察温湿度,及时给随葬品保湿,例如漆器和陶器一旦快速变干就会“受伤”,所以要根据温湿度及时给它们补水,“平时我们是用塑料薄膜覆盖在这些文物上面,就像女人在脸上敷面膜起保湿作用一样。”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考古发掘中,还特别邀请了南京博物院文物保护和修复方面的专家驻扎在考古现场,随葬品一旦出土,就交由他们进行保管、修复,力争每一件文物都受到最好的保护,“受伤”的文物也能恢复昔日的风貌。“此次公布的文物,让公众看到它们很干净、很精美的一面,其实,我们已经花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对出土的文物进行清洗、修复。”

    4

    墓主人年龄和性别如何鉴定?

    牙齿、肋骨等可鉴定年龄性别

    墓主人的年龄和性别可以通过什么方式鉴定?很多人对此感到很好奇,束家平认为,牙齿可以鉴定出墓主人的年龄,而肋骨、盆骨等人体的不同部位,可以鉴定出墓主人的性别。

    所幸,考古人员不仅在一号砖室墓发现了墓志,还在东耳室附近发现了两颗牙齿,为考证墓主人的年龄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正是这两颗牙齿,鉴定出墓主人为50岁左右的男性个体;而二号墓为腰鼓形砖室墓,因为墓内保存有人骨遗骸,经南京大学体质人类学专家鉴定为56岁以上、身高约1.5米的女性遗骸,结合文献记载,判断墓主人是隋炀帝的萧皇后。

    5

    隋炀帝墓为何是江都宫用砖?

    墓地与江都宫仅相距1.8公里

    因为李渊本来就是隋臣,是隋炀帝提拔他为太原留守的,他们之间有君臣之义。而且,隋炀帝和萧皇后所生的一个女儿,大概是萧皇后带到北方后,辗转进入唐宫,成为了唐太宗的宠妃,生吴王李恪,很聪明,文武双全,受到唐太宗的钟爱,一度想立他为太子。由此可以看出,隋炀帝和唐太宗又有翁婿之情。李渊、李世民父子对隋炀帝夫妇倍加照顾,就是理所当然的了。李渊、李世民父子对隋炀帝礼遇,也表明了自己是正统的,所以要善待前代的帝王,因此,厚葬隋炀帝。

    一号墓是隋炀帝最后的安息之地,墓室用砖与隋代江都宫城用砖一致。有人不禁心存疑问,既然唐代的李渊和李世民父子对隋炀帝和萧皇后很礼遇,那么,在给隋炀帝建砖室墓时,为何不用唐代的砖头,而使用江都宫的城砖呢?

    对此,束家平解释道,当时隋炀帝已经不是当朝的皇帝,后人对前人如此敬畏已经很不错了,而且唐初隋炀帝最后一次安葬,距离隋朝灭亡时间不远,当时,这里距离江都宫也不远,相距1.8公里,将江都宫残次的城砖再利用,给隋炀帝建砖室墓也是不错的选择。

    那么,隋代江都宫城用砖是哪里烧造的呢?束家平坦言,目前还没有发现这些用砖上有铭文,因此,还不能推断这么多用砖的出处以及由谁来烧造的,但是,当时隋炀帝在这里建了很多的宫苑,应该用砖很多,而古代运输条件不如现在便利,由此可以推断,当时的扬州应该有烧造建宫苑用砖的地方,只可惜,截至目前,扬州地区还没有发现隋代的古窑址。

    记者 陶敏



这个墓虽与隋炀帝相关,但扬州学者认为——
隋炀帝墓仍有3点疑问

    考古人员正在一号墓绘图。

    对于在扬州曹庄发现的隋炀帝墓,写过大量隋炀帝研究文章的扬州学者朱福烓表示,虽然这个墓与隋炀帝相关,但仍存有诸多疑问,尚待进一步研究。

    疑问1

    隋炀帝墓规模有点简陋

    朱福烓说,隋炀帝初殡于江都宫流珠堂,后葬吴公台下,再后来改葬雷塘。最早隋炀帝葬于江都宫流珠堂不谈,葬到吴公台时,当时李渊同意迁葬,并以帝王之礼葬之。

    到唐高祖武德五年,隋炀帝墓再一次改葬,葬在雷塘。这第二次改葬时,李渊给他一个谥号,叫炀帝。“不管怎么说,两次改葬,对唐代礼仪,都是以帝王之礼安葬。当然,他是一个亡国之君,又是被杀掉的,无论是规模还是气派,不及在朝的皇帝那般隆重,但也不会过于简陋。而且两次迁墓,历史上记载,都是一次比一次隆重,规格高。新发掘这个隋炀帝墓,规模太小,与文献记载有出入。”朱福烓说。

    疑问2

    墓室遗存有诸多疑问

    另外,提到发现的两颗隋炀帝的牙齿,朱福烓对此也有疑问。“为什么只剩两颗牙齿,那么多牙齿到哪儿去了,尸骨到哪儿去了?棺柩哪儿去了?盗墓者盗物,怎可能盗这些。”

    提到牙齿,朱福烓说,复旦大学可通过基因测定来确定曹操的DNA,那么能否通过遗留的两颗牙齿,还做基因鉴定。“几年前,曾有一批自称是隋炀帝后裔的外地人来扬,不妨找到他们,做一下鉴定。”

    还有蹀躞金玉带,朱福烓认为,可能是他墓中的,也可有能是第二次改葬时遗留下来的,不一定就是最后的墓葬里的东西。另外,一般墓里出土铜铺首会有与此相当的墓群相称。

    疑问3

    墓志竟只字未提萧后

    对于墓志,朱福烓认为,隋炀帝的墓志,既然是贞观年间所立,为何只字不提萧后。“萧后与唐皇有亲,且她的侄子还是唐朝很大的官,她死后的葬礼规格应该也不会低。既然是与隋炀帝合葬,墓志上非但没有提合葬,对萧后也没有一个字的表述,不合常理。”

    再说所立的碑,隋炀帝这样一个人物,仅仅是一块简单的碑是不能说得过去的。因为他毕竟是一个帝王,最起码还有神道碑,记录其生前的活动。而这个碑文,在当时,也绝不是一件简单、草率的事情。“看看那个发现的碑文,能不能在《全唐文》找到,如果都没有被《全唐文》收录其中,那个碑就是随便弄的个东西。不管怎么说,唐高祖李渊和隋炀帝是姨表兄,为顾天下人感受,也不可能对他太过苛刻。” 记者 张庆萍

    本版摄影 程建平 张卓君



                          隋炀帝墓确认,市民感慨颇多—— 

                  晚报报道“刷新”我历史观

                       本报官微红火程度持续不减

    我市发现隋炀帝墓的消息引发关注。前日本报微博直播隋炀帝墓考古发现,其热度到昨天仍未减弱。不少网友对隋炀帝仍存疑问,“刁钻”提问还真不少。“看了@扬州晚报,刷新了我的历史观。”不少读者如此感慨。

    读完报道后颇有感慨

    不少读者称刷新历史观

    此次隋炀帝墓的发掘,让扬州读者对隋炀帝有了全新认识。

    “以前电视剧看多了,可能对隋炀帝有误读。我现在觉得,他并不是个昏君。”一位老年读者在一处报刊亭浏览报纸时告诉记者,“他开凿了大运河,功不可没啊。”

    另一位读者读了本报隋炀帝墓报道后则摇了摇头:“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记者问他为何有此感想,他表示,对隋炀帝的了解都是在历史文献中,这次发现他的墓,旁边还葬有萧后,都在意料之中;但没想到,唐代为这位帝王立墓,说明并不能简单将隋炀帝看成暴君。“他应该做过很多事情的,扬州人民还是应该感谢他。”

    不少读者也在读完报道后颇有遗憾。“没有遗体有点可惜啊。”一位老年读者告诉记者,“还有,要是没被盗过就好了,可惜,可惜。”

    本报官微直播隋炀帝墓

    红火程度持续不减

    前天起,本报官方微博@扬州晚报对隋炀帝墓考古发现作了现场直播,昨日,本报微信周末特别版也推出了隋炀帝专题,就陵墓的详细情况、考古发掘情况、隋炀帝其人及出土文物作了专题报道。截至昨晚,这一系列对隋炀帝的多媒体纵深报道引来了国内大量网友“围观”,热度持续到昨晚仍然不减。

    对于隋炀帝陵墓的相关报道,本报及官方微博、微信都将跟进报道,欢迎关注。

    记者 邵伟 实习记者 郭佳佳

    网友提问

    隋炀帝死于乱兵怎会有墓?

    虽然扬州人对阮元考证出的隋炀帝陵很熟悉,但外地朋友则对此并不了解。在微博上就有网友起疑:隋炀帝不是被乱兵杀死的么?怎么可能有墓?本报记者通过专家介绍,向网友介绍了唐朝为前朝皇帝修墓的历史。“原来如此,以前看电视剧只知道他被杀了草草埋葬,都不知道后来还有人为他修过墓,长知识了。”网友表示。    

    槐泗隋炀帝墓真的假的?

    隋炀帝真陵墓出现,阮元判定的槐泗隋炀帝墓是真墓还是假墓?是有纪念性质的场所还是曾迁过的衣冠冢?目前,各家对此都存在争议,但阮元为隋炀帝立墓的原因大家心知肚明:因为隋炀帝对扬州的发展确实有贡献。昨日,就有网友在本报官微提议,将槐泗隋炀帝墓与阮元墓一并保存。“我一直认为与之(槐泗隋炀帝墓)相隔不远的阮元墓,地面遗存文物更多,更有保护价值。假若隋炀帝墓真址确定,建议将现址建筑归入阮元墓范围。”网友孔祥东如此建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扬州邗江意外发现隋炀帝陵寝 堪称最寒酸帝王墓
隋炀帝墓曝光:著名的萧皇后身高1.5米
揭开隋炀帝墓真容
扬州隋炀帝墓获确认:发现古代最高等级金玉带
隋炀帝墓考证
扬州隋炀帝墓发现始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