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炀帝之死与炀帝陵
炀帝之死与炀帝陵

扬州晚报   20130323

    大业十二年(616)七月,江都新造龙舟成,送往东都洛阳。这时正是炀帝三伐辽东失败,国内矛盾激化,各路起义风起云涌的时候。面对强大的反抗风暴,他接受宇文述的意见,写了“我梦江都好,征辽亦偶然”的诗句,准备第三次下江都。也许是把江都和江南作为最后的退路吧。“我梦江都好”,也许是事实;“征辽亦偶然”,则不免是自我解嘲。建德尉任宗上书极谏,当日被杖杀于朝堂。奉信郎崔民象以“盗贼充斥”于建国门上谏表,惹得炀帝大怒,先解其颐,然后斩之,舟至汜水,奉信郎王爱仁又上表请还,也被斩杀。这确实表现了炀帝残暴的一面。炀帝在江都,一直过着和陈后主一样醉生梦死的生活,而面对危乱的形势,内心深处常常不胜恐惧。他曾对萧后说:“外面大有人图侬(我)!”又一次对着镜子对萧后说:“好头颅,谁当斫之?”都表明了无可奈何的心情。

    大业十三年(617),山东杜伏威率义军渡过淮河,攻下历阳郡,道路隔绝。次年,江都粮尽。炀帝的禁卫军是从关中来的,大多数是关中人,纷纷要求回长安去。炀帝知道归路为义军截断,长安回不去了,想迁都到江南去,江南人对他还是有好感的。但关中军士不愿。郎将窦贤率所部西走,又被炀帝派骑兵追杀,在这种情况下,炀帝的亲信宇文化及、司马德戡和裴虔通等,利用卫军的思归之情,发动了一起祸起萧墙的政变,集合了数万人攻入江都宫玄武门。炀帝换了衣服逃到西阁,被宫女指出,为叛军所获。裴虔通当即杀死年仅十二岁的炀帝的爱子杨杲,又要杀炀帝。炀帝要求饮毒酒自杀,叛将马文举等不允,炀帝只好解下巾带给叛将令狐行达。就这样,这个被李密称为“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的帝王最后被缢而死。时在大业十四年(618)三月。陈寅恪先生云:“隋炀帝若不大兴工役及劳动师旅,殆可不亡。”大兴工役是前期的事,劳动师旅,三次伐辽失败,恐为更主要的原因。不过对征辽东的问题,也不可一概而论。唐长孺先生说:“仅有东北的高丽,此时占有从古以来一向属于中国辽东。炀帝想要收复辽东,这点也是无可非议的,因为辽东一向是中国的领土,被高丽占去了。但他的目的不只如此,他还要征服高丽,因此,战争发动以后,得不到广大人民的支持。”这个说法是公允的。

    炀帝之死,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禁卫军制上,把府兵制的骁果军列入系统之内,使内外宿卫起了很大变化。谷霁光在《府兵制度考释》中说:“大业元年隋炀帝去江都的以十二卫兵为主,大业十二三年却以骁果为主了;宇文化及在江都发动政变,卫士轻易被更换,宫廷外的宿卫者无力抵抗,这也决不是偶然的。”

    炀帝死后,萧后与宫人以漆板床板为小棺,将其殡于江都宫西院流珠堂内。八月,隋江都太守陈棱求得炀帝的棺柩,取宇文化及所留辇辂鼓吹,粗备天子仪卫,改葬于江都宫西吴公台下。唐武德五年(622)又与萧后移葬于扬州雷塘之北。唐罗隐诗云:“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就是指这个地方。炀帝所忌讳的“广陵”,竟然真的成了他杨广的陵墓所在。

    年深岁久,炀帝陵渐渐荒圮了,已不为人所知。直到清嘉庆十二年(1807),才为住在雷塘墓庐的扬州学者阮元所发现。阮元在《修隋炀帝陵记》中说:嘉靖维扬志图,于雷塘之北画一墓碑,碑刻隋炀帝陵四字,距今非久,不应迷失。乃问城中人,绝无知者。嘉庆十二年,元住墓庐,偶遇北村老农,问以故址。老农言:陵今在,土人名为皇墓墩,由此正北,行二里许耳。乃从之,行至陵下。陵地约剩四五亩,多丛葬者。陵土高七八尺,周围二三亩许,老农言,土下有隧道、铁门,西北向,童时掘土尚及见之。于是,阮元出资为之重修,碑为名重一时的书法家、扬州知府伊秉绶所书,碑心为“隋炀帝陵”,右方为“大清嘉庆十二年在籍前浙江巡抚阮元建石”,左方为“扬州府知府伊秉绶题”。现在经过修葺,已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隋朝炀帝杨广的皇后
人物十九 隋炀帝杨广的功业与可悲下场
隋炀帝最后的体面死去
看看正史中的隋炀帝和你知道的有啥区别!
隋炀帝三下扬州为何来?
因奢靡而衰败的王朝3——双面隋炀帝(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