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际大都市人口疏解政策的比较分析
2014-04-24 编辑:平欣 经济决策参考
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的人口快速膨胀产生了一系列城市问题,成为北京实现良性发展的“硬”约束。东京、首尔等国际大都市的人口疏导政策为我市提供了借鉴。
一、国外城市空间扩展的主要模式
一是“郊区化”模式,主要在美国及西欧国家出现。人口在中心城的高度集聚,导致城区生活质量下降,高收入阶层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逐渐往郊区迁移;伴随着人口迁移,部分产业也逐渐向郊区转移。二是“卫星城”模式,例如东京、巴黎。为缓解中心城人口过度密集,在周边建设新城,接纳中心城转移出去的人口,实现人口合理分布。
二、国际大都市的人口疏解政策
产业转移带动人口转移。纽约实行差别地价和税价,严格限制发展的市区征税标准高,鼓励发展的郊区征税标准低,以促进新产业按城市规划要求定向布局。巴黎通过提供财政补贴鼓励产业外迁。香港在新市镇建设中,大规模兴建工业企业所需的基础设施,并降低厂房租金,以吸引企业迁入。东京通过《工业控制法》,推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外迁,并在首都圈内的部分城市中对一定规模以上的企业、大学等的新增项目进行控制。
建设快速交通促进人口转移。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东京都市圈发展的主要驱动力。1950年东京及其周边大都市区,开始建设高速公路和铁路交通网络,促进人口和工矿企业向郊区转移。纽约从城市周边外环路和辐射路开始,逐渐构建连接各个城市群的高速公路网络,以促进中心城人口疏散。首尔及周边都市圈内的公共交通系统,尤其轨道交通十分完善,有一半以上地区被覆盖入地铁车站1 公里以内的范围,促进了人口转移。
卫星城、次中心城区的住宅规划吸纳人口。香港通过保障性公共房屋引导人口迁移。据统计,新市镇建设的20年间,71.9%的香港新增人口入住这一地区,极大缓解了中心城人口压力。首尔积极完善卫星城配套设施,促进学校、饭店、购物中心、医院等设施在卫星城的合理布局,促使其不仅吸引人口,并且逐步扩张,开始辐射更远的区域。纽约为在郊区购房、租房的居民提供优惠利率、降低贷款门槛以及更便利的抵押方式等优惠,并鼓励中高收入者在郊区建房。东京采取多中心发展策略,逐渐形成多个各具特色的副中心,以承接中心城部分功能,缓解人口压力。
公共资源分配向郊区倾斜,完善配套基础设施。纽约加大教育文化、公共设施等公共资源分配向郊区倾斜。政府直接对郊区进行大量基础设施、公共产品的投资,郊区学校资源远优于中心城市。香港制定《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详细规定新规划居住区的居住密度、基础设施、公共交通、绿化环境等。首尔制定搬迁方案,逐步推动大学、行政机构等向新城外迁。
三、对本市人口疏解政策的建议
在借鉴国际大都市经验的基础上,各界为本市开出了一系列人口调控“药方”,可分为四类,分别是产业调控类、资源调节类、驱出限入类和行政协商类。这些政策手段各有优缺点。综合各方建议,我们认为,本市人口调控需建立包括产业规划、建设规划、人口管理和政府推动等在内的综合人口调控体系。一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行差别地价、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等,引导产业升级和转移。二是加大跨区协作,结合城市副中心和新城,合理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大力推动公共服务资源向郊区转移和延伸。三是进一步规范户籍迁入制度,建立人口统计和监测体系。四是协调各方利益,科学衡量政府考核标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城市案例】国外大都市如何“瘦身”
四个世界大都市比较研究(二)
国际观察039 | 图示世界大都市建设情况比较(6):生活基础设施
全球汇 | 日本城市史漫谈(十四)【连载】
赵弘:以“微中心”建设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新城建设与全域城市化--以大连市为样本的研究 (观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