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之大事“春水玉”

  珍赏

  “春水玉”是以“海东青捕捉天鹅(雁)”为题材构图,反映我国北方少数民族春捺钵生活的一类装饰用玉。过去人们不识其内涵而多存在断代、释义之误,自杨伯达考释出此类玉承载的文化内涵与时代背景后,“春水玉”作为一类具有浓郁北国民族风情的特色题材,越来越受到藏家与研究者的关注。

  “春水玉”可追溯至更早的辽代契丹族传统游牧狩猎生活中的“春捺钵”习俗,流行于金、元之际,式微于明代。辽代“捺钵”与国家政事紧密相连,辽代一切国家政事基本都在“捺钵”中进行。据史料记载,辽代皇帝前后来过吉林“春捺钵”29次。辽代皇帝正月上旬从首都“上京”出发,一路东行,最后来到查干湖西南处(现吉林省乾安县境内)设“春捺钵”,前后历时60余天。他还介绍说,“春捺钵”的活动以捕鱼猎雁为主,并借渔猎之机,大宴群臣和使节,约见各族首领、接纳贡品,商议国事,春水玉就是这种习俗的见证物。

  “春水玉”最早出现于金代,早期的“春水玉”构图简约,多仅有“海东青啄鹅”图式而罕见其他辅助物。“春水玉”制作以镂雕、阴刻加工为主,造型简练,多强调写实,一般不讲究细节繁褥刻画。元代“春水玉”构图繁缉生动,主题图案中除保留了传统“春水玉”中“海东青捕(啄)鹅”的核心物像外,还增加了荷莲、芦苇、水草、水波纹等景观物像,拓展了“春水玉”组图的内容与视觉空间。明代是“春水玉”的式微期,此期不仅数量急剧减少,雕琢工艺不够精细,还表现为传统春水玉中“海东青捕(啄)鹅”的紧张、血腥猎杀场面为一幅幅清新自然的“天鹅(雁)穿莲荷”图所取代。

  上图春水玉为无锡市博物馆馆藏一级文物,为嶂山尧歌里钱裕墓出土的玉带饰。此件玉器玉质温润,佩饰背面有椭圆环衬托,正面透雕荷莲、草卉,中间一只张口展翅的天鹅潜入叶丛之中,上方一只细身长尾的海东青正在回首寻觅,伺机攫捕;带钩同样以荷莲、草卉图案,采用镂雕,同佩饰有机组合。整个玉雕设计巧妙,主体突出,线条流畅,雕工精细,层次亦非常丰富,多达四层,富有立体感。其雕刻对象的瞬间情态惟妙惟肖,可谓形神兼备。丁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辽代公主墓里出土的这件凶器,你能猜到它是做什么的,算我输!
“春水秋山玉”背后的那段历史 (下)
辽金时期的春水玉为什么雕的栩栩如生
转:中国国家博物馆藏辽金元春水、秋山玉器初探(上)
辽代和田玉琢春水玉配饰赏析
女真族的传奇故事--“春水玉”和“秋山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