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匈奴族的前世今生


匈奴族的前世今生

2014-09-15 14:05:11历史醉饿

  核心提示:关于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研究,从古至今,都未间断。华夏民族重伦常,讲孝道,尤其重视血脉传承和姻亲源起,大多民族演变融合事实多能见于古人记述。所以透过历史文化典籍,我们便可清晰窥见几乎任何民族的前世今生。

(资料图)

   

  根据早期典籍记载可以知道,北方少数民族也是炎黄子孙。《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山海经?大荒北经》称:犬戎与夏人同祖,皆出于黄帝。《史记索隐》引张晏的话说:“淳维以殷时奔北边。”意即夏的后裔淳维,在商朝时逃到北边,子孙繁衍成了匈奴。还有一说认为,移居北地的夏之后裔,是夏桀的儿子。夏桀流放三年而死,其子獯鬻带著父亲留下的妻妾,避居北野,随畜移徙,即是中国所称的匈奴。王国维在《鬼方昆夷猃狁考》中,把匈奴名称的演变作了系统的概括,认为商朝时的鬼方、混夷、獯鬻,周朝时的猃狁,春秋时的戎、狄,战国时的胡,都是后世所谓的匈奴。

  也就是说,北方少数民族同是炎黄子孙。只不过,当时北方少数民族有两大部落,一是匈奴(西胡和北胡),《史记》记载他们是夏后氏之苗裔淳维的子民;另一是东胡,《晋书》记载:“其先有熊氏之苗裔,世居北夷,号曰东胡。”有熊氏,就是黄帝部落。

  在先秦时代,匈奴和东胡便是雄踞整个北方的显赫少数民族政权。他们与周朝属国同分中华之天下,你进我退,你退我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影响,互相争斗又互相融合。而东胡,据《史记?匈奴列传》中记载,在春秋战国时,主要活动在当时燕国(在今北京一带)的北部和东北部,也就是今西辽河的上游老哈河、西拉木伦河流域。东胡正是后来蒙古族的嫡亲祖先。

  东胡煞是强悍,经常与其邻国燕国和赵国交战,互有胜负。还经常骚扰其邻居匈奴,匈奴不胜其烦。东胡强盛之时,有“控弦之士十余万”,以每户五人出一个能骑善射的控弦之士计算,东胡强盛时的人口达到70万左右。在近800多年的过程中,东胡人始终生存在以蒙古科尔沁草原为中心的广大地域上。通过与中原各国发生的磨擦,,双方加深了解,相互融合的过程加快,为中华文明注入了新鲜血液。

  公元前302年前后,赵国武灵王在位时,东胡人经常对赵国进行侵扰。赵国当时以车战为主,常被人健马疾、精骑善射的东胡人打败。为此,赵武灵王实行改革,实行“胡服骑射”——学穿胡人窄袖紧身的衣服,学习胡人骑马、射箭的技术,用骑战取代了车战。东胡人最先创建的中国骑兵兵种从此传入中原。

  公元前315年前后,燕国被东胡击败。燕王将名将秦开当作“人质”,送往东胡质押。秦开得到了东胡人的信任,熟悉了东胡的内部情况,后来逃回赵国。领兵击败东胡。东胡人被迫退回了科尔沁草原中、东部。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 年),匈奴冒顿单于(?~公元前174 年)继位。他在政治、军事等方面多所建树,使匈奴迅速强大起来。匈奴的冒顿单于刚即位时,东胡恃强向匈奴索要宝马、美女,冒顿单于采用麻痹敌人的做法,对东胡的要求一一满足。冒顿单于趁东胡王轻敌之际,向东胡发动进攻,大破东胡。从此东胡部落联盟瓦解,东胡大部成为匈奴的种族奴隶。还有一部分退居乌桓山和鲜卑山,分为乌桓和鲜卑二族。乌桓被曹操征伐之后衰落,鲜卑一族渐渐崛起。

  匈奴大破东胡后,冒顿乘胜扩大霸业,西击走月氏,南并楼烦、白洋,收复被秦蒙恬夺占的河南故地。后又“北服混庾、屈射、丁零、鬲昆、薪犁”,“夷灭月氏”。“定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以为匈奴。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了大漠南北,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汉朝伊始,汉政权和匈奴有时战,有时和。至公元前1世纪末,经过中国汉帝国(含东、西两汉)近百年的征伐,原本在雄霸中国北方高原的匈奴人已经衰败不堪,在汉帝国的军事征剿和政治诱降瓦解下,昔日强大一时的匈奴分裂为多个部落。其中的北匈奴始终与汉帝国为敌,公元89年,东汉大将窦宪率汉军和南匈奴骑兵,在漠北重创北匈奴。损失惨重的北匈奴一度逃到西伯利亚地区,汉军撤退后北匈奴残部又回到漠北地区。本以为可以喘口气。但匈奴没想到,在今黑龙江。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又崛起了东胡民族的后代——鲜卑。鲜卑对已经残破不堪的北匈奴构成最直接的威胁。北匈奴与鲜卑多次交锋,但都以失败告终。同时在它南方还有东汉帝国和南匈奴。公元1世纪,北匈奴最终被鲜卑彻底击败。一小部分北匈奴人融入南匈奴。剩余的绝大部分北匈奴被迫离开世代繁衍生息的蒙古草原。开始漫长的西迁。

  北匈奴远走欧洲,一部分在高加索,一部分在中伏尔加河地区(今天的俄罗斯鞑靼自治共和国),一部分在下多瑙河(今天的保加利亚),一部分在中多瑙河(今天的匈牙利)。中亚匈奴,一部分与图兰低地民族融合(中亚两河地区),一部分在阿富汗山区,一部分在印度旁遮普邦。中亚的一部分北匈奴人在南北朝时由叶尼塞河迁居至阿尔泰山。因阿尔泰山形似战盔「兜鍪」,俗称突厥,因以名其部落。这就是突厥民族的缘起。

  公元375年,进入欧洲的北匈奴人开始大规模扩张,他们向西攻灭了阿兰人和东哥特人在多瑙河沿岸所建立的国家,向南攻克亚美尼亚,一直打到波斯和叙利亚。匈奴人以凶残闻名于世,他们所过之处往往留下一片废墟,一地白骨。进占匈牙利草原后,匈奴人暂时定居下来。公元433年,匈奴大单于阿提拉成为各部首领,建立了强有力的中央集权。东起伏尔加河,西至莱茵河,南抵多瑙河的广袤土地上出现了一个庞大帝国。在阿提拉统治的20年里,匈奴首都布达城成了欧洲的政治中心,各国使者云集于此,争先恐后地献上自己的贡品,表示臣服。匈奴帝国步入极盛时期。

  东胡被匈奴的冒顿单于击败后,退居乌桓山和鲜卑山,分为乌桓和鲜卑二族。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北征乌桓,战于柳城,斩蹋顿诸王,从此乌桓彻底衰落,地位为早就崛起的鲜卑取代。87年鲜卑崛起,在2世纪时继承匈奴领地,称雄塞北。4世纪西晋灭亡后,陆续在华北建立前燕、代国、后燕、西燕、西秦、南凉、南燕及北魏等国,而漠北则由鲜卑别支柔然称霸。439年北魏统一华北,之后时常与柔然发生冲突。而后北魏经历六镇之乱后分裂成东魏、西魏,东魏西魏随后也分别被北齐、北周所篡。最后北周统一华北,于581年因杨坚篡位而亡。称霸塞北的柔然汗国也于552年为突厥汗国所灭。于五胡十六国时期在青海建立的鲜卑别支吐谷浑汗国则维持到663年为吐番汗国所灭。

  在西晋时期鲜卑主要分为段部、慕容部、拓拔部、柔然部等。其中柔然与南北朝时期统治中原北方的北魏拓拔氏多次交战。柔然被突厥系民族击败后,分为南北两支。柔然的南支逃到辽河上游,成为契丹人的祖先。北支逃到雅布洛诺夫山脉以东、外兴安岭以南的地区,是室韦的祖先。《旧唐书》有“蒙兀室韦”,“蒙兀” 与“蒙古”是同名异译,在蒙古语中意为“永恒的火焰”。

  “蒙古”一词最早见于《旧唐书?室韦传》,传中称它为“蒙兀室韦”,是居于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南岸的一个部落,是室韦部落联盟的一个成员。《辽史》中所载的契丹语和蒙古语差不多,清末著名蒙古史学者沈曾植,经过用鲜卑语和蒙古语相比较之后,说“蒙古语与鲜卑语相去无几”,从地域上看,鲜卑起源于今额尔古纳河东南的大鲜卑山,而后来的室韦的活动地区也在额尔古纳河这一带,可见鲜卑、契丹、室韦、蒙古都是属于东胡这一族系的。

  宋朝时期,在蒙古高原上的突厥系民族的统治逐渐衰落,东边的包括成吉思汗祖先的室韦诸部开始西迁至蒙古高原内部。室韦诸部在突厥语中称作鞑靼。西部蒙古诸部则在同一时期在由突厥或突厥化的部落的基础上形成。明朝时东、西蒙古分称为鞑靼和瓦剌。

  12世纪时,室韦诸部子孙繁衍,氏族支出,渐分布于今鄂嫩河、克鲁伦河、土拉河三河上源和肯特山以东一带,组成部落集团。其中较著名的有乞颜、札答兰、泰赤乌、弘吉剌、兀良合等民族和部落。当时与他们同在蒙古高原上的有游牧在今贝加尔湖周围的塔塔儿部,住在贝加尔湖东岸色楞格河流域的蔑儿乞部,活动在贝加尔湖西区和叶尼塞河上源的斡亦剌部。这3部都使用蒙古语族语言。另外,还有三个信奉景教的突厥贵族统治的蒙古化的突厥部落,即占据回鹘汗庭故地周围的克烈部,其西的乃蛮部,和靠近阴山地区的汪古部。

  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畔举行的忽里勒台(大聚会)上被推举为蒙古大汗,号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政权。从此,中国北方第一次出现了统一各个部落而成的强大、稳定和不断发展的民族——蒙古族。

  综观蒙古族的形成历史,我们不能不说:所有蒙古人都是炎黄子孙,蒙古族就是华夏民族的一支,今天的蒙古国也在在独立以前就是名正言顺的中华一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匈奴、鲜卑、女真……现在全搞懂了!
傻傻分不清楚,匈奴,突厥,蒙古,鲜卑,看完这些图你就清楚
北方游牧民族的前世今生(9P)
蒙古族起源
东胡、匈奴、突厥、室韦、柔然、乌桓都是怎么回事
浅论中国游牧民族的进化历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