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部门制”改革需紧贴政治体制与历史国情

“大部门制”改革需紧贴政治体制与历史国情

2014-09-19 09:03 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我有话说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樊鹏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稳妥实施“大部门制”。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在进行大部门制的探索改革,许多省市正在沿着这个方向进行机构整合。从党的十七大将“大部门制”列入改革议程表,到今天的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已经成为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

  从当前实践看,“大部门制”改革在优化政府结构、加强政策统筹方面发挥了重要功能,也起到了合理控制行政成本的作用,但不少地方改革有陷入将“大部门化”演变为简单的“小政府化”歧途的现象。这一趋势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过分强调通过机构精简与合并实现政府职能转变,有的地方党政机构精简幅度超过60%,直接影响了正常的公共服务职能;第二,借“大部门制”简化行政审批,目的虽好,但在放松事前审批的同时,却没有能力做好事中与事后监管,实际弱化了经济社会监管能力;第三,过度压缩编制,为精简而精简,给定总编制数降低,但由于实际工作仍需保留必要编制,人为造成“超编”。

  改革的目的在于释放制度红利,但关键要正确理解,合理把握,否则会过犹不及。将“大部门制”简化为“小政府化”改革,既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也脱离了群众对“服务型政府”的期待,背离了改革初衷。事实上,“大部门制”在其源头西方发达国家有着特殊的历史和条件,其产生与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紧密相连,通过对美国行政体制发展历程的分析发现,西方国家的大部门改革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前提条件。就这项改革对国家的整体影响来看,其实效绝不等同于“小政府”。“大部门制”改革是中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对此,既要破除迷信,又要紧贴国情。

  一、理解西方行政体制要注意到“行政司法化”历史趋势

  “大职能、宽领域、少机构”的大部门体制来自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首先与这些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分不开。西方发达国家实行行政、立法与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三权分立”的思想反对制定和执行法律的权力掌握在同一个或一批人手里,主张要通过分权的方式对权力尤其是行政权力加以必要的限制,这带来两个结果:第一,行政、立法与司法各种权力都是有限的;第二,由于不信任政府权力,通过司法和立法机构制约政府被作为制度建设的重点。

  由于“三权分立”的体制,在过去几十年中,英美等西方国家经历了持续的“行政司法化”趋势。以美国为例,以总统各位代表的内阁行政机构并不是没有垄断行政执行权,相反,法院和司法部门在不断篡夺行政部门的很多正常职能,表现为在政府部门之外,设置有大量直接对立法机关负责并受司法机构监督的独立机构。虽然这些机构并不隶属于行政部门,但自成体系,可以合法行使行政执法权,是“准行政机构”,它们有的直接对议会负责,有的受到最高法院监督,有的独立管制机构甚至是一个集立法、司法和行政权力为一体的混合型机构。  

[责任编辑:蒋正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行政管理体系改革
监察体制改革中内设机构完善当以检察内设机构改革中各类奇葩现象为戒
创新机构编制管理的对策及思考
关于深化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调查与思考
机构编制管理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课件
城市管理执法体制问题与改革重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