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乐作传统书法的殉道者
乐作传统书法的殉道者

    《四体篆书》

    《临大盂鼎》

    一默  文/图

    不可否认,当今的中国书坛异常繁盛,各个级别的书法家以及书法爱好者的队伍之庞大着实惊人。然而,缺少大师、缺少经典、缺少动人之作、缺少品评标准也是当今书坛一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因,笔者以为对中华传统书法缺乏敬畏之心当是一个重要原因。

    当下书法界繁盛的背后涌动的是形形色色的名喧利嚣,许多学书者不是潜心研习书法,而是琢磨如何一夜成名、如何获利。信息时代追求的“快餐化”、“速成化”同样渗透到了书法界,但许多东西是不能速成的,比如说书法、绘画。其实任何艺术都无捷径可走。有许多书家学书不得法就说是“书法无定法”,临书临不像就说是“意临”。至于张融与齐高帝论书之句“非恨臣无二王法,亦恨二王无臣法”也已成为某些书家口中常用的“豪言壮语”。林散老曾说过:学书不要与别人争时名,不要套上虚名忙应酬。

    传统与创新是书画界一个永恒的话题。先说传统,今天有许多书家对传统的理解是非常肤浅的,觉得只要将字形结构、笔画粗细临得像就可以了。诚然,能够临得像已是相当不易,这里书家没有个十年、二十年的功夫是不可能的,但要想真正达到古人的水平、甚至是超越,这谈何容易。好在,现代网络影印技术的发达,使得我们可以见到大量古代书家留下的优秀作品,这也是当今学书者最好的老师。当然外在条件再好,主观不努力也不行。因为即便如汉代张伯英、隋代释智永这样的大书家也是在经过了“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登楼不下,四十余年”的苦修后才有了后来的书法成就。

    再说创新,记得在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日本书法一度对中国书坛冲击很大,这让包括笔者在内的很多书法爱好者感到迷茫。为此,我还特别花了很长一段时间学日语,目的也是紧跟潮流以假名入书搞创新。现在回过头来看看,自己当年实在是太幼稚了,丢掉自己的优秀传统而去搞所谓的假名书法创新无疑是“骑马找马”的荒谬之举。

    古人云“勤能补拙”,但此话在书画艺术上并不能完全适用。单纯地写、单纯地画,一味地追求量的积累,以为这样就能达到质的飞跃,这种勤是不行的。艺术如果离开了“天分”、离开了“思悟”,量的积累有时会起反作用。要想所写的字成为书法艺术,还需精深的文学修养和广博的知识,正所谓“功夫在诗外”。书法最讲究的是书卷气,最忌讳的是俗气。书卷气从何而来?书者只有多读书,“书非药物能医俗”也。林散老说过学书需要才、学、识。“才”是自己本能、天资,但单纯靠此不能成功;“学”的时间最长,是一辈子;“识”是境界,脱掉躯壳,写出自己的面貌需要“识”,书读多了,境界自然就有了。

    学书临帖数十年,我对传统书法情有独钟、乐此不疲。曾有同道认为此举不会有所作为,只能成为中国传统书法的殉道者。对此,我是淡淡然。在这个人人都忙于创新的时代里,我倒是很乐意成为中华传统书法的殉道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坛泰斗欧阳中石书法,古朴华美,格调高雅
人物│甬城墨香•沈元发
中国书法到底该往何处去
此人传统功力深厚,书风凝厚稳健,俊逸潇洒,当代书坛的柱石
国家画院副院长曾来德,这也算“书坛奇才”?
书坛名家——张羽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