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手摹心追通幽微 ——“扬州市首届书法临帖展”与陈社旻谈临帖
手摹心追通幽微
——“扬州市首届书法临帖展”与陈社旻谈临帖

    临北魏中岳嵩高灵碑(二等奖) 赵宏武

    临王羲之十七帖(一等奖) 贾东鹏

    临秦诏词(特邀) 周同

    临魏碑(特邀) 朱洪林

    临张迁碑(入展) 于增忠

    临孙过庭书谱(二等奖) 葛梅林

    临褒邪道刻石(入展) 乔荣

    临张猛龙碑(一等奖) 韩卫民

    本月6日在邗江文化馆开幕的“扬州市首届书法临帖展”,是扬州书法院成立以来举办的第一个单项展。来自扬州各县(市、区)的85件入展作品,对真草隶篆、法帖名碑作了多样的解读和呈现。这个书法临帖展,也综合反映了扬州书者的整体书写状态和审美趣味。

    本版特邀书法家陈社旻,就书法创作为什么要临帖,书法临帖展反映什么样的扬州学书状况,临帖的本质指向等问题作了一次对话。

    (本版下期,还将请书法家陈社旻将其几十年的临池经验分享给读者)

    记者:中国的书法实践,好像历来都强调和重视临帖。这个临帖展,是对临帖作用的再强调,还是对片面强调个性书写的当代书坛的纠偏?

    陈社旻:无论如何,我们首先要明确一点,书法是艺术,也是技术,它是需要由技术作为支撑的艺术生发。没有技术就难以保证艺术的实现。就如没有学会哆来咪,如何去唱咏叹调?

    临帖是学书过程中很自然的事情,只是近年来全国书坛过于功利投机,要坐数十年冷板凳的临池功夫很长时间不再被人重视。要成就书法,必须要积累前人的法度和经验,这就是现在重新提倡临帖的原因。

    记者:林散之先生强调临帖先要无我,然后要求有我。如何理解有无,如何认识意临?

    陈社旻:临帖都是无我。实临是绝对的无我,意临也是无我。意临不是要再现原作,而是利用—切手法,去表现我所理解的原作。意临不在于惟妙惟肖,在于从不同角度的阐释。意临是实临的提升,任何打着艺术旗号的空浮说辞难以搪塞遮盖拙劣的技法表现。

    记者:如果有人天生有很高的天分和才能,是否就可以跳过实临这个过程,而直接意临或者创作?

    陈社旻:天生禀赋超群,这样的人在书坛肯定有。但是,纯粹一副天然的腔调也不现实,总要有所打磨修饰,做得更地道一些,更合乎一种美学上的审美规范或大家对审美的一种经验接受。否则就是自说自话。对此,有一个检验的标准,就是看他的点画有没有扎实的功夫,有没有书写的意韵,也就是能否打动人。

    记者:我认同“更地道一些”的说法,但不认同“符合大家的审美经验”。我觉得艺术有它的个体性,只要它有一种特定的在历史空间存在的审美价值。

    陈社旻:对,它必须有一种艺术价值,能反映艺术真正的风骨与风神。不过,天然去雕饰与既雕且琢,这是两个审美范畴。

    记者:当然,这绝对是一种很少出现的特例。通常情况下,人们是需要通过对前人经验的吸取来实现传承或推动进步的。这应该是临帖的原因和价值体现吧。

    陈社旻:我们遇到古人作品,常会生出两种感叹:“好的如我所想”,名家书法,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能激发自己模仿。“怪的始料未及”,民间书法,醍醐灌顶,灵光闪现,可激发自己探索。

    历史发展到赵孟頫提出笔法中心论,就更是强调临池的功夫,强调书写经验积累的必要性。“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则千古不易。”古人已经总结出书法艺术中永远存在的核心价值,给我们提供了直接的经验。临帖是“打基础”,当年魏之祯老人谓之“打桩”,是学习书法很重要的方法,眼准手巧是登堂入室的钥匙。

    记者:随着西方艺术观的盛行,“打破”或许比“继承”更能得到艺术创作者的认同。书法创作作为纯艺术的存在,在今天或许也面临这样的思考。比如现代书法的存在。

    陈社旻:现在书法创作提倡百花齐放。但仔细看全国现代书法做得好的书家的作品,他们笔底下其实都透出他们对传统有很深的理解。如上海的沃兴华,他对书法有着有别于传统的思考,但是,他早年对二王等经典学习所下的功夫不可谓不深。

    记者:扬州书坛对待临池的态度或能力如何?

    陈社旻:扬州有一大批对中国书法怀有敬畏之心的人。学书法首先要对古人的精华范式怀有虔诚敬畏之心。比如,已故的卞雪松先生,他写钟繇、二王的小楷很得晋唐风韵。现在还很有创作生命力的熊百之先生,他的临池功夫也很深。另外,从这次展览中那些得奖的或者是没得奖的一些作品中也能看到,扬州人对书法传统的敬畏。有些作者笔力虽不够老辣,但也能从不同层面和不同侧面得到前人的某一种意味和精神。

    记者:你前面说了一个关键词,“有创作生命力”,是不是说,传统的底子厚就有创作的生命力?

    陈社旻:对呀!年轻时注意积累,才有日后尽情挥洒的资本和空间,才有发展的余地。

    记者:即便人们愿意坐十年冷板凳,但往往也会带来另一种顾虑,掉进传统出不来。如何能够突破,跳出传统?

    陈社旻:临帖不是简单的用手临。临帖需要眼到、手到以及心到。

    创作的最高境界是“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手达情”,临摹也当如此。要更多在精神层次去体会探求。比如写《兰亭》,则不能仅追形式逼肖,应在充分了解魏晋社会文化大背景及王羲之本人思想个性基础上熟读《兰亭》内容,把文中思想感情移植到自己心灵深处,深味魏晋士人独有的心灵“药酒”,试图让这酒的余味渗入历史思虑中。仿佛已听到王羲之对人生咏叹时,或许你将不再处处拘泥于《兰亭》某笔某画的固定形态,而达到心手双畅。学习前人必须超越技术层面,理解文化精神,“心到”是在临帖中突显这一意义。只知临古,不知创造,临得再像,也无突破。

    记者:在这里我想问您个人一个问题。我们都知道您有非常的临池功夫和能力,这次您临钟繇宣示表,也写得很精、很到位,但是,总有不满足的感觉,觉得钟繇的质朴气质缺少了些。这跟纸张上格子给予太多规范有关系吗?

    陈社旻:你说得对。我这个作品不算多成功,临写时考虑到两点,一是试图借此向大家强调和倡导一种敬畏、尊重和踏实的临书风气,因此临写时过于追求点画线条的准确到位。我知道太“标准”不一定在展览或比赛上讨巧,但“标准”应是希望有所建树的书法家应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再一点,强调了展览的视觉美感,因此用了有格子的色纸。不过,现在看来,用力过猛反而适得其反,格子纸更加牺牲了行气,这是画蛇添足,不可取。临帖应点画、结构、行气同时兼顾。可见,临帖展示的是心智、实力和书写态势的较量,太多考虑外在因素反而失去本质追求。这些都值得大家引以为鉴。

    记者:归根结底,对前人的临写最终还要回归到对自我的再现吧!因此,临帖的本质是最需要体悟的了。

    陈社旻:临帖本质是调动自己审美情趣,在不同对象中寻找捕捉自我,把适合自己思想感情的造型元素分解出来,再进行综合,创出一种新形式。不善分解的综合是生硬的拼凑;不善综合的分解毫无意义,这种分解和综合的能力是书法家创造才能的重要标志。                     李蓉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以黑、大、粗的“漆书”闻名书坛,绘画却是小清新
书坛名师《孙龙父书法篆刻选》书法图书书法欣赏
兰亭百家| 甘守寂寞 入古出新
陈量对话楚默|书法解释学
书坛精英 | 走近 陈祺
书法名家陈振濂央视开讲!内容值得国人深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