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台班的前世今生
电影《进皇城》以“徽班进京”为背景——
春台班的前世今生

    徽班进京

    ■韦明铧 朱韫慧

    由胡玫导演,邹静之编剧,余少群、马伊琍、冯远征、王子文等主演的电影《进皇城》已宣布启动。影片2015年8月8日开机拍摄,2016年公映。电影《进皇城》以京剧发展史上著名的“徽班进京”事件为背景,说的是乾隆皇帝八十大寿时,全国戏班进京祝寿,扬州盐商江春家的春台班也在其中。电影中,艺人和戏迷在经历了一番梨园恩怨与爱情纠葛之后,春台班在众多戏班中拔得头筹,从此扎根北京,不回南方,逐渐演变成京剧。

    那么,历史上真正的春台班是怎么回事呢? 

    春台戏班何其多

    四大徽班之一的春台班,人或以为即乾隆年间扬州盐商江春(广达)在康山草堂建立的扬州乱弹春台班。因为李斗《扬州画舫录》卷五中有“江广达为德音班,复征花部为春台班”的记载。但在清代中叶,南方各地以“春台”命名的戏班并非扬州一个。

    如据乾隆四十五年(1780)广州琼花会馆所立《外江梨园会馆碑记》载,当时广州有徽班名“春台”。乾隆五十六年(1791)所立《梨园会馆上会碑记》所载徽班名称,也有“春台”。又据乾隆间人沈起凤在《谐铎》卷五《奇婚》中载,安徽凤阳有“春台演剧,观者蜂屯蚁聚,无可停趾”。嘉庆间人顾禄在《清嘉录》卷二《春台戏》中载,江苏苏州在“二三月间,里豪市侠,搭台旷野,醵钱演剧,男妇聚观,谓之春台戏”。则在春台班于乾隆末年进京前后,扬州、广州、凤阳、苏州等地都有春台班与春台戏。

    清人黄钧宰在《金壶浪墨》卷一中说:“扬州繁华以盐盛……最奇者,春台、德音两戏班,仅供商人家宴,而岁需三万金。”从“仅供商人家宴”一句,便可知扬州春台班为盐商家养的私人戏班,绝不可能流动到广州、凤阳、苏州等地去演出。既然在春台班进京之前,南方已有若干“春台班”,那么我们怎么能断言四大徽班中的春台班必定来自扬州呢?

    清代戏班多以“春台”为名,这是值得探究的。

    “春台”在古代有数义。一为礼部的别称,六部中的礼部又称“春台”。一为长方形的食桌,如《水浒传》第四回:“春台上放下三个盏子,三双箸。”一为登眺游玩的胜处,如《老子》:“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杜甫《王十五前阁会》也说:“楚岸收新雨,春台引细风。”

    扬州在清代以“春台”命名的胜地,就非止一处。如红桥一带有“春台”,孔尚任《清明红桥竹枝词》云:“桥东亭馆重重闭,落尽红梅无数花。旋拂春台旋扫地,主人也到吃杯茶。”蜀冈一带又有“熙春台”,一称“春台祝寿”,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说:“‘春台祝寿’在莲花桥南岸,汪氏所建。由法海桥内河出口,筑扇面厅,前檐如唇,后檐如齿,两旁如八字,其中虚棂,如折叠聚头扇。”“‘熙春台’在新河曲处,与莲花桥相对,白石为砌,围以石栏,中为露台。”

    由此可见,“春台”是古代常用的带有吉祥喜庆色彩的字眼。用它作为胜地和戏班的名称,是普遍的现象。我们不妨重读一下澳大利亚学者柯林·马克拉司先生在《京剧的兴起》一书第五章里所发表的意见:“伍拉纳的儿子所说的春台班,可能和扬州那个同样名称的著名的剧团不是一回事……名称问题对当时的剧团来说,是个很一般的事情,比如安徽也有一个著名的‘春台班’,因此不必要像有些学者那样得出结论说,名称相同说明是同一个剧团。”

    春台班与香火戏

    从文献中我们不难发现,“春台”有时是指戏班的名称,有时是指演剧的风俗。如顾禄在《清嘉录》卷二说到的“春台戏”,是苏州人在“二三月间,醵钱演剧”的一种习俗,其目的是“以祈农祥”。可以这样看,“春台班”所演的不必都是“春台戏”,演出“春台戏”的也未必都是“春台班”。

    所谓“春台戏”,大约是一种群众性、宗教性的演剧活动,类似于社戏或傩戏。《曲海扬波》引吴县贝子木明经青乔所撰《村田乐府·演春台》说:“前村佛会歇还未,后村又唱春台戏。敛饯里正先订期,邀得梨园自城至。红男绿女杂沓来,万头攒动环当台。台上伶人妙歌舞,台下欢声潮压浦。脚底不知谁氏田,菜踏作齑禾作土。梨园唱罢斜阳天,妇稚归话村庄前。”诗中反映了江南农村的“春台戏”非常热闹,而且是与“佛会”同时举办的。《清嘉录》说苏州的“春台戏”是为了“以祈农祥”,也正道出了春台戏祈神保佑的宗旨。

    江北的扬州,同样早就盛行着酬神演剧的风俗。清人黄惺庵《望江南百调》云:“扬州好,古礼有乡傩。面目乔装鬼神态,衣裙跳唱女娘歌。逐疫竟如何?”即言扬州的傩戏。扬州的傩戏俗称“香火戏”。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六云:“傩在平时,谓之香火。”邗上蒙人《风月梦》第十五回云:“端工,扬城俗名香火。”均言扬州的傩戏。乾嘉学者焦循在《花部农谭》中所提到的扬州“郭外各村,于二八月间,递相演唱,农叟、渔父,聚以为欢,由来久矣”,正是指扬州的傩戏、社戏或香火戏。焦循之子焦廷琥在《先府君事略》中明确写道:“湖村二八月间,赛神演剧,铙鼓喧阗。府君每携诸孙观之,或乘驾小舟,或扶杖徐步,群坐柳荫豆棚之间。花部演唱,村人每就府君询问故事,府君略为解说,莫不鼓掌解颐。府君有《花部农谭》一卷。”由此可知,焦循所观看的戏剧,乃是所谓“赛神演剧”,与“春台戏”正是同类。

    扬州“赛神”的名目甚多,通常称作“某某会”。略举数例如下:

    土地会——费轩《扬州梦香词》云:“二月二日,盐筴家张灯设鼓乐,曰土地会,最称繁盛。”

    青苗会——焦循《北湖小志》云:“五六月间,剪纸为旗,插满田中,击鼓鸣铙,舁社神行阡陌间,谓之青苗会。”

    火星会——林苏门《邗江三百吟》云:“法衣羽士集门庭,记得炎天祀火星。”

    财神会——李斗《扬州画舫录》云:“邗沟大王庙在官河旁……每岁春香火不绝,谓之财神胜会。”

    上元会——阮充《渌湖竹枝词》云:“上元灯会端阳判,持簿挨家索赏钱。”

    观音会——函璞集英书屋《邗江竹枝词》云:“六月炎天热难当,观音胜会赛城隍。”

    都天会——宣鼎《夜雨秋灯录》云:“扬州赛都天神会,鱼龙曼衍,士女如云,为东南第一胜会。”

    城隍会——黄惺庵《望江南百调》云:“扬州好,神会出城隍。”

    七公会——辛汉清《小游船诗》云:“无端双喜村婆说,赛会刚刚唱七公。”

    盂兰会——李涵秋《广陵潮》云:“走不多时,已到那盂兰会的市口……市东尽处,又高搭着板台,延着一班巫人唱演新戏。”

    太平会——徐益吾《扬州风土小记》云:“扬地信鬼重巫,故俗有香火一种,以驱鬼酬神为业。六七月间,妄言五方神降灾祲,通街巨巷,广募金钱,哄动闾里。招彼等设坛酬神,名曰太平会。”

    在这些“神会”上,通常都是要演剧的。所演之剧固然不免有外来的声腔,但必定以本地戏曲为主则是没有疑问的。在清代中叶,扬州的本地戏曲就是李斗所说的“本地乱弹”。《扬州画舫录》卷五有一句被人忽视了的话:“本地乱弹祗行之祷祀,谓之台戏。”“祷祀”即酬神、赛神、祈神之意。“本地乱弹祗行之祷祀”,换言之,扬州人举行的酬神、赛神、祈神等活动,演出的戏剧就是扬州乱弹,甚至就是香火戏。

    扬剧京剧本同根

    那么,扬州乱弹是一种什么样的戏剧呢?《扬州画舫录》卷五里说:“郡城花部,皆系土人,谓之‘本地乱弹’,此土班也。至城外邵伯、宜陵、马家桥、僧道桥、月来集、陈家集人,自集成班,戏文亦间用元人百种,而音节、服饰极俚,谓之‘草台戏’,此又土班之甚者也。”“吾乡本地乱弹小丑,始于吴朝、万打岔,其后张破头、张三纲、痘张二、郑士伦辈皆效之。然终止于土音乡谈,取悦于乡人而已,终不能通官话。”“本地乱弹以旦为正色,丑为间色,正色必联间色为侣,谓之‘搭伙’。跳虫,又丑中最贵者也。以头委地、翘首跳道及锤锏之属,张天奇、岑赓峡、郝天、郝三皆其最也。”这些记载表明:扬州乱弹就是指扬州人用扬州话、扬州调表演的具有扬州特色的扬州戏,而绝不是扬州人演出的京、秦、徽诸腔。

    这种看法早已有学者提出,但似乎未能引起学界注意,因此不妨再引述如下:

    日本青木正儿先生在《中国近世戏曲史》第十二章中说:“阅《扬州画舫录》,记曰:郡城花部,皆系土人,谓‘之本地乱弹’,此土班也。则扬州特有之地方的乐曲,谓之‘本地乱弹’也。”

    周贻白先生在《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第二十三节中说到《扬州画舫录》关于本地乱弹的记载时写道:“按所谓‘郡城’,指扬州城内,‘本地乱弹’,指扬州当地的土戏。”

    张庚、郭汉城先生主编的《中国戏曲通史》多次把扬州乱弹作为独立的声腔剧种来论述,《通史》下册第一章明确提出:“除了上述梆子、皮黄、弦索三种主要声腔剧种的兴起与发展之外,‘乱弹’诸腔所包括的地方戏还有不少,如在扬州兴起的扬州乱弹,在安徽安庆地区兴起的吹腔,在江西宜黄发源的二黄腔……也莫不是适应着当地人民群众的需要和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和有利的艺术条件及社会物质条件之下产生和发展的。”

    至此,我们应该确认:扬州乱弹乃是兴起于清代扬州的一个独立的、健全的声腔剧种,它就是香火戏,也是扬剧的前身。

    至于扬州春台班的性质,还应再引《扬州画舫录》卷五另一段重要记载:“郡城自江鹤亭征本地乱弹,名‘春台’,为外江班。不能自立门户,乃征聘四方名旦,如苏州杨八官、安庆郝天秀之类,而杨、郝复采长生之秦腔,并京腔中之尤者,如《滚楼》、《抱孩子》、《卖饽饽》、《送枕头》之类。于是,春台班合京、秦二腔矣。”这段话告诉我们的是:扬州春台班在成立之际,就是扬州乱弹剧团;后来因不能自立门户,才吸收了一些外地演员与外来声腔。所谓“合京、秦二腔”,观其语意,并不是用京腔、秦腔取代扬州乱弹声腔,而是在扬州乱弹的声腔中加进了京腔、秦腔的成分。同时我们必须看到:这种变化充其量也只是春台班一个剧团的事情,扬州乱弹作为一个剧种并不会因为一个春台班的变化而消失于天壤之间。

    看来扬州春台班在唱腔上可以分两个阶段:先前是纯唱扬州乱弹的阶段,后来是杂用扬州乱弹、京腔、秦腔的阶段。迄今没有发现扬州春台班专唱徽调的记载。我们至多只知道春台班曾经征聘过一位名伶郝天秀,而郝天秀是安徽人而已。如果郝天秀是徽调演员,那么春台班与徽调的唯一联系就在郝天秀。但我们仍无法断定扬州的春台班和赴京的春台班是不是同一个剧团。

    一位学者说过,乱弹其实是扬剧和京剧共同的祖先。春台班进京演变为京剧,扬州乱弹依然在扬州演出,变成了后来的扬剧。扬剧和京剧好比是弟兄,一个进京飞黄腾达,一个在家安心务农,性格决定了命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戏曲百科 | 谈谈戏曲中的行头,知识点哦
戏曲行头不可“张冠李戴”!!!
京剧起源
从《扬州画舫录》看两淮盐商
清代扬州盐商与戏曲
历史上的今天——1791年1月2日,四大徽班进北京,京剧开始形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