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园冶》明代园林成熟时应运而生的造园专著
《园冶》明代园林成熟时应运而生的造园专著

    《园冶》世界造园学最古名著

    《园冶》,计成著,仪征寤园和扬州影园造园的实录;中国古代传统园林理论与实践的总结;现今传统园林修葺、创新的圭臬;世界公认的“世界造园学最古名著”。

    我国园林历史悠久,商周时代帝王园林,汉代开始的富商园林,魏晋以来的寺院园林,南北朝时文人园林,盛唐的造园之风,到明代时造园艺术到了高峰。丰富的实践亟需进行理论概括,计成的《园冶》、文震亨的《长物志》两书对我国造园艺术进行系统地总结,尤其是《园冶》,计成(1582~?)字无否,号否道人,吴江人,中国明末造园家。《园冶》,全面总结造园经验,系统论述造园艺术。对园林的相地、立基、屋宇、列架、装折、栏杆、门窗、墙坝、铺地、掇山、选石、借景有十分独到的系统阐述,被世界上称为“世界造园学最古名著”。明清时期江南宅第园林盛极一时,尤其是康乾南巡,富商达官为争宠于王室,大兴造园之风,一时有“江南园林甲天下”之说,这都是在《园冶》指导下的实践。此时园林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成为今天海内外嘉宾百看不厌、常看常新的热点景观。

    计成《园冶》扬州成书

    造园成就的结晶,一生心智的结晶。

    计成多才多艺。一是画家,“少以绘名”,“最喜关仝、荆浩笔意,每宗之”。这样他在造园时就不同于一般工匠,而能以书画理论付诸造园之中,将“园”和“画”融为一体,使静态事物与动态环境融合,所造园林成为流动的诗、立体的画,有生命的艺雕。二是文学家,《园冶》文笔精彩,采用的是“骈四骊六”为特征的骈体文,在文学史上也有一定地位。三是旅行家,“性好搜奇”,“游燕及楚,中岁归吴,择居润州”。使其能搜尽奇峰打草稿,达到一勺则江湖万里,一石而太华千寻。四是鉴赏家,在《自序》中曾说一事,镇江四面环山,风景优美,当地有人以形态奇巧的石头,点缀竹树之间以作为山,他不以为然,即提出叠石应该借鉴真山形象,使人观之,不以为假。这种对真善美的追求显然是一般匠人无法企及的。五是造园家,他最初为常州吴又予造园,“此制不第宜掇石而高,且宜搜土而下,令乔木参差山腰,蟠根嵌石,宛若画意;依水而上,构亭台错落池面,篆壑飞廊,想出意外”。这是随势造型,完全根据地形地貌施艺,而又借鉴画理,叠石增丘,开沟理水的名园,所以评价极高,他也引以为豪,“从进而出,计步四里[百],自得谓江南之胜,惟吾独收矣”。

    计成大部分时间在扬州,安徽歙县人郑元勋是其好友,更是知己,计成为其设计影园,郑亲身感受到计的高超技艺,感叹“经无否略为画则现灵幽”,一语破的说“计无否之变化,从心不从德,为不可及。而更能指挥运斤,使顽者巧,滞者通”。现在影园旧址在荷花池,已刻石纪念。计成曾被明代内阁中书汪士衡请到仪征城西建造寤园,寤园和吴园“并驰南北江”。正是由于他是画家、旅行家、鉴赏家、造园家,所以他的《园冶》就能以理论指导实践,以艺术构思指导造园工艺。《园冶》成书于崇祯四年(1631)秋末,该书就是他在完成吴玄“五亩园”,在仪征建造寤园的空闲,以寤园为案例,旁及其他,整理展示了毕生的著作图式和文稿,无愧图文并茂的造园专著。

    宏微兼善理论完备的造园名著

    《园冶》共分三卷,一卷兴造论,园说及相地、立基、屋宇、装拆;二卷栏杆;三卷门窗、墙顶、铺地、掇山、叠石、借景。可以看出作者既注重整体又不忽略细节;既注重理论阐述又有具体范例举隅;既注重整体设计科学又注意施工易行;既注重体制构架又有细部装饰,从造园的骨骼—叠山、血脉—理水到五官—建筑、毛发—花木,无一不到,高屋建瓴又细致入微。

    《园冶》体现了计成造园的审美核心,就是如何看待园林和自然的关系,源于自然是否要高于自然,刻意求工是否要脱离自然。计成在园说中,提出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原则。意谓由人所造的园林能达到如天然生成的效果,这是造园家希望达到的最高艺术境界。这种使所造园林具有自然山水的味道的造园思想,使园林“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体现居住条件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一致,使所造园林“具备了出自天然的艺术杰作的韵律”。而达到此标准的具体造园步骤就是“巧于因借,精在体宜”,从园林的扬与抑、藏与露、繁与简、少与多、小与大、虚与实、开与合等多方面对造园理论总结归纳。

    真假论。计成十分反对园林对自然描摹,在《园冶·自序》中他说道“中岁归吴,择居润州”,对于“润之好事者,取石巧者置竹木间为假山,予偶观之,为发一笑”。原因是“世所闻有真斯有假,胡不假真山形,而假迎勾芒者之拳磊乎?”只有对真山的形美、质美有了艺术的认识,假真山之形,才能制作出俨然真山的园林假山。“有真为假,做假成真。稍动天机,全叨人力。”这是取自然之性情,得山川之灵趣。

    虚实论。实景与虚境、形象与象征,说到底是园林创作中由实到虚、由形到意的艺术升华过程、意境创造过程。计成在《园冶·立基》篇中简约地提到“凡园圃立基,定厅堂为主”,要有乔木,须筑垣,建馆舍,构亭台,开土堆山,沿池驳岸,这都是具体实在的,但他接着由实景生发虚幻遐想:“曲曲一湾柳月,濯魂清波;遥遥十里荷风,递香幽室;编篱种菊,因之陶令当年;锄岭栽梅,可并庾公故迹;寻幽移竹,对景莳花;桃李不言,似通津信;池塘倒影,拟入鲛宫。”……“动‘江流天地外’之情,合‘山色有无中’之句”。这真是一篇绝妙的园赋,作者由实及虚,分明从有限的景观中,驰骋想象,想到陶渊明、庾将军,想到龙宫中的鲛人垂泪,想到桃李芳菲中舞女翩跹,这种诗情画意从另一角度证明园林虚实结合,境意结合,情思、理趣结合的妙处。

    春秋论。古人有“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之说,即园林建造时不仅要取法自然,更要利用自然。他在《园冶·屋宇》中特别强调“时景”,这是不同于普通家居“循次第而造”,“惟园林书屋,一室半室,按时景为精”。即不变的空间,但景色却要随时变化,“奇亭巧榭,构分红紫之丛;层阁重楼,回出云霄之上;隐现无穷之心,招摇不尽之春。槛外行云,镜中流水,洗山色之不去,送鹤声之自来。境仿瀛壶,天然图画,意尽林泉之癖,乐余园圃之间”。指出了艺术园林应该巧妙利用自然中变化的日月风雨,春夏秋冬,早晚晨昏,使园林发挥多维空间的艺术境域,由第一性的真实的美景结合光影色彩的瞬息万变,形成第二性的即如诗如画的时令季候的变化美,这是园林意境的开放性的精辟论述。

    实借论。“夫借景,园林之最要者也”。“巧于因借”,即不仅要通过叠山理水,创造实景,更要考虑周围,借用他景。他的这一理论通过两方面表现,一是努力利用自然,他提出“地偏为胜”,这些地方,“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显然他认识到在远距离城市的地旷人少之地,有未被破坏的山水,恰当利用,稍加点缀就可成为好园林,当是事半功倍。二是创造人化的自然,因为至远郊求偏僻也并非城市人的需求,园林多在地少人稠的城市腹地建造,所以他认为足征市隐犹胜巢居,能为闹市寻幽,胡舍近方图远?得闲即诣,随兴携游,那也是一种乐趣,所以他在“巧于因借”后,特地续上“精在体宜”,即对园内的景充分利用,“随基势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删桠,泉流石注,互相借资;宜亭斯亭,宜榭斯榭,不妨偏径,顿置婉转,斯谓‘精而合宜’者也”。只要善于扬长避短,“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不分町畽,尽为烟景”。斯所谓“巧而得体”者也。这种闹中得闲得幽的思想显然成为闹市中江南园林创作的理论。而他提出的借景之法——“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已成为造园者的圭臬。

    计成《园冶》,园林审美典范

    《园冶》依儒道释的传统哲理,总结归纳造园法则,将匠人支离破碎的经验上升到全新的理念高度。

    “构园无格”说,即“地与人俱有异宜”,园林建造应因地因人而异;“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说,即既要因地制宜,充分表现园林自身之美;又巧妙借景,为我所用,以有限包容无限。

    “相地合宜”说,即山林、江湖、郊野、村庄不同环境都可以造园,关键是创造不同风格和特点,因地成形;“景到随机”说,即造景必须按照自然条件,随意但必须相机进行修整改造而成为有审美价值的景观;“往复无尽”说,即景观贵连为贵断,“砖墙留夹,可通不断之房廊”,“夹巷借天,浮廊可度”才能构园得体。“基立无凭”,“先乎取景”说,即“内构斋馆房屋,借外景自然幽雅”,注意后建的厅房一定要巧妙利用周围原有的树木,使建筑融合于景境之中。

    “三分匠七分主人”说,他批判“世之兴造,专立鸠匠”的以工匠为主的错误观点,提出“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说,即一是造园者必须走进需要造园的园主的生活圈子,懂得园主人雅好,造出和他心境一致的客观物境。二是主持人不能无原则地迁就园主的客观意图,按自己的理论构思园林,主持人和园主地位虽有别,但审美观是可以契合的,这种契合就可以造出高品位的园林,这里契合最重要的是“情”。他就是这样的范例,造园做到“从心不从法”,“更能指挥运斤,使顽者巧、滞者通”,已经达到了“随心所欲”、“任意挥洒”的高度。

    由“境”生“意”说,但是《园冶》并未停留在对文学意境的欣赏和慨叹,而是考虑文学意境如何在园林意境上的表现。因为文人的游记散文是在现成的山水园林前被动由“境”生“意”,是由具体到抽象,由现实到浪漫的过程。《园冶》提出必须以自己的“情”去造“境”,目的是游园者能由园“境”而生情“意”,即由抽象到具体,再由具体到抽象。可以说他的创作过程中,将意境释化为形、神、情。  

    百年孤独的世界造园学最古名著

    计成晚年不甘私其能,而极欲将《园冶》公诸于世。可惜一介工匠梓人,社会地位、经济条件使其将成功问诸于世难如登天。所幸其时有两个人对《园冶》成书起了关键作用:

    一是他的朋友当涂曹元甫先生,他来仪征,寤园主人和计成陪他在园中游览两天,曹称赞不已。“以为荆、关之绘也,何能成于笔底?”赞扬寤园如荆浩、关仝的山水画,希望他能文字著述。而在看到计成的《园冶》草稿,其时叫《园牧》,意即造园的方法,不过是营造的法式而已,他更为惊讶,“斯千古未闻者,何以云‘牧’?斯乃君之开辟,改之曰‘冶’可矣!”意即不仅是造园之技术,更是对古今园林的理论升华,审美观照。

    二是与阮大铖有关。阮是曹元甫之友,曹知自己力孤势单,虽欣赏,但无能为力。所幸曹与阮大铖友善,于是向他极力推荐计成,赖于他的介绍,计成与阮大铖相识。此时恰好阮被朝廷罢官放逐还乡,他从南京去仪征见到寤园,大吃一惊“乐其取佳丘壑,置诸篱落许。”(阮大铖《园冶·冶叙》)即称赞该园虽在人工篱落之间,却有自然山水意境,于是由爱园而爱《园冶》再爱计成其人,继而一口应承,解囊出资,给他刊刻印行,并亲自作序,使该书广以流传。计成是感激的,他一生所建的园林中,堪称代表作的除寤园、影园外,就有过后在南京为阮大铖修建的石巢园。

    该书的出版,当然受到时人重视,当时郑元勋为《园冶》题词,预言:“今日之国人,即他日之规矩。”《园冶》“安知不与《考工记》并为脍炙乎?”将《园冶》与《周礼·考工记》等量齐观,评价的确很高。可惜清代268年间,该书竟然湮灭无闻,即使李斗这样的学者,在《扬州画舫录·城西录》中仅据郑元勋《影园自记》的文字阐述影园之美,而对影园的设计者计成及其《园冶》却未著一字,不能不说是憾事。

    近现代对《园冶》的首肯竟然是从日本开始的。陈植教授在《重印园冶序》中说,他是1921年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教授——他的老师——造林及造园专家本多静六博士处见到此书,分明是《园冶》旧的版本。是外国人发现了该书的价值,于是在日本流传,进而传播西欧各国,计成被国外学者称为造园鼻祖。陈植先生说,“四十年前,日本首先援用‘造园’为正式科学名称,并尊《园冶》为世界造园学最古名著,诚世界科学史上我国科学成就光荣之一页也”。

    如今《园冶》研究已成热门,今人艾之增先生对《园冶》有精辟的评价,“包函面广,探索度深,观察角特,信息量大”,“读之可驰骋想象,缠绵情思,飞花流水,漫无边际,仿佛在做一场心神的游戏娱乐”。

    ■ 潘宝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园林(3)风景建设的原则和手法,神操作,大吉大利
巧于“因”与“借”,精在“体”和“宜”,漫谈园林中的意境艺术
【泰和嘉成秋拍】海内珍罕明崇祯本《园冶》惊现泰和嘉成秋拍
中华传世名著百部
传统赏石的境与象
由形到意,中国园林的五个层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