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公选干考试:宏观经济调控

宏观经济调控

一、国民经济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测定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时期的经济活动(流量)和特定时点的经济成 果(存量),描述国民经济总量结构及其相互关系,反映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各个领域和各个部门, 是进行经济分析、经济预测和决策研究的可靠依据。

(二)国民经济核算指标

1.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内生产总值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 终成果的总和。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它反映_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

2.国民生产总值(GNP)

国民生产总值即国民总收人(GNI),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 分配的最终结果。

由于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一部分可能在初次分配中分配给国外的非常住单位,而国内常住单位的 收入也可能来自国外生产所创造的增加值,即: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来自于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3.国民生产净值(NNP)

国民生产净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中新创造价值的总和,它不包括固定资产折旧,即:

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定资产折旧

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一固定资产折旧

4.国民收入(NI)

国民收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全部收人的总和, 通过从国民生产净值里减去间接税净额得到。包括工资、利润、利息和租金。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国民收入=国民生产净值-间接税净额

5.个人收入(PI)

个人收入是指国民收人中分配到个人的部分。它是从国民收入中减去那些不会分配给个人的项 目,如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金、应付未付工资等。用公式表示就是:

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金-应付未付工资

6.个人可支配收入(PDI)

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及其他税后的余额,加上政府和社会对个人的救 济补助(转移支付)。这部分收人才是个人可以自由用于消费、储蓄、投资及赠予的收人。用公式表示 就是: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税费支付+转移支付

(三)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包括支出法、收人法和生产法,比较常用的是前两种方法。

1.支出法

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就是计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谁是最 终产品的购买者呢?除了居民消费时进行购买以外,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及出口(即国外购买)也要进 行购买,由于进口提供的不是本国产品,在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时候,应减去进口。因此,用支出法计 算国内生产总值,就是计算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出口这几方面 支出的总和,并减去进口,用公式表示就是:

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出口-进口

2.收入法

用收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需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用生产过程中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人, 即工资、利润、利息和租金相加起来得到国民收人;第二步是在国民收入的基础上再加上间接税净额 和固定资本折旧,就得到国内生产总值,用公式表示就是:

国内生产总值=工资+利润+利息+租金+间接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

3.生产法

生产法又称部门法,即汇总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所得总和即为国内生产总值。各部门计算 增加值的方法有所不同:对第一、第二产业的各部门来说,增加值等于总产出减去中间产品;对第三产 业来说,商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邮电通信业等盈利性部门,按纯收入计算;政府、教育、卫 生等非盈利性部门,按员工的工资收入计算;其他经济活动,也采取各种方法进行估算。

国内生产总值=(物质产品生产部门的销售收入一外购产品价值)+(盈利性服务部门的营业收入-外购产品价值)+非盈利性服务部门

从业人员的工资总和+个体服务者的个人纯收入

以上三种方法是从不同角度,对国内生产总值进行衡量与计算,从理论上说,这三种方法所计算

的结果应该是相等的,但实际核算中常有误差。

二、总供给与总需求

(―)总供给

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部门能够提供的产品总和,由于总供给 也包括国外提供的产品,因而总供给还包括进口。在现实经济中,总供给中包括已经生产出来但销售 不掉而又不得不积压的产品,但这种供给并不形成有效供给。所以,在经济学中有意义的是有效 供给。

(二)总需求

总需求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上,对产品的购买能力。总需求不 同于一般的社会需要,社会需要只是人们的欲望或愿望,它不一定有货币支付能力,而总需求是有货 币保证的,不过,这种有货币保证的需求能力也不一定总是能够兑现。

(三)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关系

1.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数量均衡

数量均衡即是指总供给和总需求在总量上相等。就数量均衡来说,我们仍然可以用国民经济核 算公式来说明。从总支出即总需求的角度看,有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出口),用 公式表示就是:

总需求=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国外需求

=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出口

从总收人即总供给的角度看,有国内各种生产要素的供给和国外的供给(进口),用公式表示 就是:

总供给=工资+利润+利息+租金+税收+进口

由于工资、利润、利息和租金最终还是要转化为消费和储蓄,因而上面的公式变为:

总供给=消费+储蓄+税收+进口

要实现总供给和总需求在总量上相等,就是要使:

投资+政府购买+出口=储蓄+税收+进口

上述条件如果能够实现,就基本实现了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数量均衡。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这种 数量均衡不是自发实现的,还需要政府通过货币政策(通过利率和信贷调节进而对投资和储蓄进行调 节)、财政政策(对政府购买和税收进行调节)和外经政策(对出口和进口进行调节)来争取。

2.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结构均衡

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结构均衡即是产品的供给等于产品的需求,货币的供给等于货币的需求,资本 的供给等于资本的需求,劳动的供给等于劳动的需求,外汇的供给等于外汇的需求。

要达到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结构均衡,需要多种政策手段相结合,采用更为复杂和更为灵活的调节 方式。

三、政府经济管理职能

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主要是制定和执行宏观经济政策,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经济发 展环境。同时,要培育市场体系,监督市场运行和维护平等竞争,调节社会分配和组织社会保障,控制 人口增长,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管理国有资产和监督国有资产经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全面 发展。

政府经济管理的具体职能如下:

第一,研究和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调整和控制国民经济的重大结构和基本 方向。

第二,公共品的提供。

第三,进行国民收人再分配,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第四,制定市场规则,维持市场秩序。

四、宏观调控目标

(一)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体系

宏观经济调控目标是一个多层次、多维数的目标体系,它们构成一个以终极目标为圆心、层层扩 散、环环相扣的靶形结构模型。

处于靶心的目标,是宏观经济调控的终极目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最根本的目标就是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这也是我国宏观调控的终极目标。

从靶心数起,第二层次的调控目标有四个:增加就业、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和国际收支平衡。

由第二层次的四个目标,我们还可以推导出第三层次的具体目标:为实现增加就业,必须做到扩 大内需、增加投资、控制人口和鼓励创业等。

(二)宏观经济目标的内在矛盾

宏观经济目标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每一个具体目标都是一个目标变量或政策变量。从根本上来 说,它们是一致、统一的,都服从于核心目标,并且相互补充、相互支持,共同促进宏观经济的健康运 行。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具体目标之间又存在某种矛盾,当政府调控使某一目标优化时,另一目标 有可能恶化。在众多的矛盾当中,最主要的矛盾有两个:一是増长与稳定的矛盾;二是效率与公平的矛盾。

1.经济增长与经济稳定之间的矛盾

经济增长与经济稳定之间的矛盾表现在:经济稳定要求保持现有平衡,经济增长要求打破现有平 衡。它们之间的矛盾也就是维持原有平衡与创造新的平衡之间的矛盾。

2.经济效率与经济公平之间的矛盾

经济效率通常定义为产出与投入的比例,经济公平通常定义为贡献与报酬的比例。效率与公平 的矛盾首先表现在劳动就业上:按照效率原则,当经济不景气、企业开工不足时,会造成一部分职工失 业;按照公平原则,每个人都应有劳动权利,否则就无法作出贡献,也无法获得报酬。其次,在分配问 题上也存在矛盾:按照公平原则,劳动时间是分配个人收人的唯一尺度;按照效率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供给侧管理助推宏观调控方式创新
关于投资=储蓄的问题(2)
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复习重点(第一讲)-咨询工程师考试-考试大3
考点概要丨第三章 宏观经济分析(2)
金融小知识(货币政策)
中国在何时,由谁最先完成和公布了中国GDP指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